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瘀祛痰颗粒剂对AS兔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杨关林  刘玉梅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57-1058
目的 :研究化瘀祛痰颗粒剂抗动脉硬化 (AS)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高胆固醇喂饲 ,建立实验性AS模型 ,用药前后检测Ps、NO、ET - 1及血脂水平。结果 :①治疗前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Ps、ET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NO明显降低 (P <0 0 1) ;②Ps与ET - 1呈正相关 (r =0 85 74 ) ,与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95 4 ) ;③化瘀祛痰颗粒剂组治疗后 ,Ps、ET - 1降低 (P <0 0 1)、NO水平升高 (P <0 0 1) ;并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瘀祛痰颗粒剂通过阻抑血小板活化和局部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进而阻止AS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化瘀祛痰颗粒剂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颗粒剂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化瘀祛痰颗粒剂组3 1例与西药对照组3 1例,观察治疗前后ET 1、NO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瘀祛痰颗粒剂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内皮素 1(ET 1)水平降低(P <0 0 1) ;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P <0 0 1) ;并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剂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痰浊血瘀模型 ,观察化瘀祛痰干预对其血脂异常、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2 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 ;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 ,并于实验第 12周末给予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性给药 6周。在 12周末、18周末分别取血检测血脂、血清P选择素及PAI - 1水平。 18周末处死动物 ,取出兔心脏和主动脉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治疗前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相比较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LDLC)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HDLC) (P <0 0 5 ) ;血浆P -选择素、PAI -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②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 6周后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降低(LDL)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 (HDL)升高 (P <0 0 5 ) ;血浆P -选择素、PAI - 1水平降低 (P <0 0 1)。结论 :①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痰浊血瘀模型 ;②血小板活化、纤溶系统功能失调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③化瘀祛痰干预通过阻抑血小板活化和调节纤溶系统活性阻断AS病理进程 ,其机制是多位点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含量变化以及肝脏超微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4 0只体重 5 0g左右的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酚氟拉明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能量、高脂肪饲料 ,4周模型成功后 ,治疗组开始药物防治 ,8周后检测大鼠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SOD、OX -LDL的水平 ,并取大鼠肝脏作电镜病理切片。结果 :中药组TC、TG、LDL、OX -LDL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SOD、HDL未见明显升高 ,肝脏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营养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状态 ,降低脂质过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5.
探讨脾肾阳 (气 )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及其与中医“痰浊”、“瘀血”的关系 ,实验用化瘀解毒汤对 31例脾肾阳 (气 )虚型CRF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进行治疗 ,并对其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及肾功能等进行测定 ,以期寻找中医治疗CRF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 ;甘油三酯 (TG)、氧化低密蛋脂度白 (ox -LDL)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Apo-B)明显降低 (P <0 .0 1)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不同病期脂质代谢紊乱有差异 ;肾功能衰竭期TG、ox -LDL显著高于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P <0 .0 1)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兼痰浊与非兼有痰浊组、兼瘀血与非兼有瘀血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兼痰浊组与兼瘀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经中药方化瘀解毒汤治疗后较治疗前 :TG、TC、LDL、ox -LDL、Apo -B、SCr显著性降低 (P <0 .0 1) ;Apo -A/Apo -B及CCr显著性升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自然衰老大鼠 ,随机分组 ,测定过氧化脂质、脂褐素、血脂。老年小鼠随机分组 ,测定大脑线粒体MAO -B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补肾活血法能降低心、脑、肝、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 (P <0 0 5 ) ,降低衰老大鼠心、脑中的脂褐素荧光物质水平 (P <0 0 5 ) ,提高小鼠心、脑和肝细胞内SOD活性 (P <0 0 5 ) ,降低小鼠大脑线粒体MAO -B活性 (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 ,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反应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脑老化相关酶MAO -B活性 ,清除老化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PCR array技术探讨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血症组、化瘀祛痰组。高脂血症组、化瘀祛痰组予高脂饲料喂饲30天后,化瘀祛痰组予化瘀祛痰中药汤剂灌胃,正常组、高脂血症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0天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PCR array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胞浆内多出现脂肪空泡;与高脂血症组相比,化瘀祛痰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滴减少。PCR array显示:化瘀祛痰组发生差异改变的基因为Abca1、Apoe、cel、Cyp39a1、Cyp46a1、Cyp7a1、Hmgcr、Ldlr、snx17。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Abca1、Apoe、cel、Cyp39a1、Cyp46a1、Cyp7a1、Hmgcr、Ldlr、snx17基因,影响胆固醇代谢,发挥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内皮细胞MC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原代培养的大鼠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RT-PCR方法观察各组MCP-1mRNA表达情况;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MC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MCP-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化瘀祛痰颗粒剂含药血清各组MCP-1mRNA和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各组在影响MCP-1蛋白含量方面存在剂量依赖性(P<0.05),但在影响MCP-1mRNA表达方面无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剂能够通过抑制MCP-1,减少单核细胞聚集起到抗炎作用进而发挥其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淡豆豉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淡豆豉抗动脉硬化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去卵巢的方法建立脂代谢紊乱模型 ,观察血脂、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 :淡豆豉治疗 12周后 ,甘油三酯 (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丙二醛(MDA)明显较去卵巢组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载脂蛋白 (apo AI)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较去卵巢组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淡豆豉抗动脉硬化机制与其调节血脂、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4例发病1h~8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UAP组及AMI组血浆t—PA、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