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晓  王萌  任晓亮  刘虹  姜苗苗 《中草药》2016,47(11):1861-1866
目的依照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指导原则,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野黄芩苷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在不同pH值、温度、离子强度及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下的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研究野黄芩苷降解机制,比较其制剂与单体稳定性的差异,并考察临床使用条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条件下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中其量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计算野黄芩苷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预测其半衰期(t1/2)和活化能。同时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0.9%生理盐水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和酸碱条件下的降解反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25℃时其在中性水溶液环境中最稳定,单体t1/2为203.87 h,活化能为97.9 kJ/mol。在各种条件下,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中野黄芩苷的稳定性均优于单体。Na+、Cl.离子强度及溶液初始浓度对野黄芩苷降解速率无明显影响。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剂配伍在30 d内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质量浓度下降。结论野黄芩苷在中性水溶液中较为稳定,受温度、酸碱环境影响较大,初始质量浓度和离子对野黄芩苷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而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配伍均不稳定。为有效地预测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变化提供了合理准确的依据,为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木蝴蝶苷B固体和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对不同温度下的木蝴蝶苷B固体和不同条件下的木蝴蝶苷B溶液进行色谱分离,经过归一化纯度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木蝴蝶苷B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然后采用HPLC-MS对木蝴蝶苷B在不同溶剂中主要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①木蝴蝶苷B固体在40、80和105℃下稳定、且对光稳定;②木蝴蝶B在水中较为稳定,在体积分数50%、70%甲醇、体积分数50%、70%乙醇溶液中不稳定。③木蝴蝶苷B在体积分数50%甲醇、体积分数50%乙醇和水溶液中降解产物分别为7-甲氧基黄芩素、7-乙氧基黄芩素和黄芩素。结论本次实验表明,木蝴蝶苷B对热和光稳定,但在溶液状态下不够稳定,尤其在体积分数50%甲醇溶液和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中易发生降解,建议木蝴蝶苷B对照品溶液选择采用水作为溶剂,或者临用现配,并在配制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0,(7)
目的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微生物和肝脏代谢异同。方法采用大鼠肠道菌和肝匀浆体外代谢模型,利用HPLC-Q-TOF-MS-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来鉴定黄芩苷和黄芩素的代谢产物。结果在体外孵育液中共鉴定出18个黄芩素和黄芩苷的代谢物,其中4个未曾报道。在体外肝匀浆孵育液中,黄芩素的代谢途径为脱水、羟基化、脱羟基化、糖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甲基化,黄芩苷的代谢途径为羟基化、脱羟基化、甲基化、脱葡萄糖醛酸化,共有的代谢物有12个,4个只存在于黄芩苷肝匀浆孵育液中,1个只存在于黄芩素肝匀浆孵育液中。在肠道菌孵育液中,黄芩苷首先发生脱糖反应生成黄芩素,然后会继续发生羟基化、脱羟基化、甲基化的代谢反应。同时,黄芩苷、黄芩素在肝脏中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在肠道菌中黄芩苷仅能单向转化为黄芩素,黄芩素却无法转化为黄芩苷。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黄芩苷和黄芩素代谢物的生成位点,可为阐释两者体内代谢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连翘酯苷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立伟  杨频 《中成药》2003,25(5):353-356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的稳定性。方法:从酸强度、碱强度和温度三个方面,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仪考察了连翘酯苷的稳定性。结果:在碱性环境中(pH值为9.40),连翘酯苷极其不稳定;在中性条件下,连翘酯苷在60℃左右时较为稳定,在酸性环境中(pH值为4.03)稳定。结论:酸碱度对连翘酯苷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对流感病毒FM1肺炎小鼠肺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组织NO及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ICR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100mg.kg-1.d-1),黄芩苷大剂量组(1 500mg.kg-1.d-1),黄芩苷中剂量组(750mg.kg-1.d-1)和黄芩苷小剂量组(375mg.kg-1.d-1),每组16只。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灌胃治疗后,观察小鼠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切片病理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总NO合成酶(N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结果:黄芩苷中、小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病变;显著下调肺匀浆总NO合成酶、丙二醛及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或活性(P<0.05,P<0.01)。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NO及过氧化物水平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主要环烯醚萜苷-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稳定性和转换条件。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年份生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的含量,以探寻二者在植物体自身环境内的稳定性;观察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在不同pH(人工胃液、水、人工肠液)下的转化情况,以探寻二者在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在巴戟天中的含量相对稳定,前者在人工胃液中可以转化为后者。结论:水晶兰苷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在巴戟天中相对稳定;水晶兰苷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以转化为结构比较稳定的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为其剂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在不同pH介质、人工胃(或肠)液以及大鼠胃(或肠)内容物中37℃下孵育24h内的组分含量变化。结果: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在pH=1.2的介质和人工胃液中较低且持续下降;在pH=6.8、7.4、8.0的介质中及人工肠液中的含量较高且浓度逐渐增大。结论: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在pH=1.2的介质和人工胃液中均不稳定,在pH=6.8、7.4、8.0的介质及人工肠液中稳定性较好,在剂型及处方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对大鼠小肠二糖酶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小肠刷状缘膜匀浆分析黄芩苷对二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测定黄芩苷对正常小鼠蔗糖负荷糖耐量的影响;观察腹腔注射65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用黄芩苷100和200mg.kg^-1治疗4周后,蔗糖负荷糖耐量,实验结束后,分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蔗糖酶的活力。结果:黄芩苷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麦芽糖酶活性无抑制作用:正常小鼠灌胃给予黄芩苷后,显著降低蔗糖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大鼠灌胃给予黄芩苷周后,黄芩苷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大鼠体重降低的趋势,同时黄芩苷显著降低糖尿病导致的蔗糖酶活力增强。结论:黄芩苷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小肠蔗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内酯体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于波涛  张志荣  刘文胜  杨婷  王平 《中成药》2002,24(5):331-333
目的:考察穿心莲内酯在体外的稳定性,为制剂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将穿心莲内酯原料药分别溶解于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经典恒温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该药37℃时在不同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该药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结果:穿心莲内酯在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性不同,以pH3-5最为稳定;而生物样品中,在小牛血清最稳定,小鼠肺匀浆中次之。结论:穿心莲内酯在不同条件下其稳定性不同,该结果为穿心莲内酯及其相关制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芩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制备黄芩的不同提取物,以体外内毒素中和试验和内毒素致小鼠死亡保护作用观察黄芩不同样品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黄芩制剂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毒素的致鲎血细胞溶解物凝胶化,减少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死亡,上述作用以黄芩乙醇提取物为强,高纯度黄芩苷作用反而较弱。结论:黄芩具有一定的抗内毒素作用,黄芩苷是黄芩抗内毒素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的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为相关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HPLC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PntulipsTM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 L·min~(-1),柱温30℃。采用摇瓶法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在水、不同p H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测定该复合物在正辛醇-水中的浓度并计算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p H 6.8~8.0的介质中,复合物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溶解度与原药相比分别降低了50,2倍左右;复合物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109和0.399,分别较原药提高了2.37,4.69倍。结论: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复合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与原药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行为和口服给药后的胃肠道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葛根素-黄芩苷共无定形(puerarin-baicalin co-amorphous,Pue-Bai-CA)混合物系统,考察葛根素对无定形黄芩苷物理稳定性及其溶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黄芩苷、Pue-Bai-CA系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单晶衍射法(X 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表征其固态特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测定黄芩苷的溶出度;用相溶解度法研究葛根素对黄芩苷溶出度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吸湿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 喷雾干燥法能成功制备葛根素、黄芩苷无定形样品和Pue-Bai-CA样品,共无定形系统中2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ue-Bai-CA系统中黄芩苷的溶出优于晶体混合物,晶体混合物优于黄芩苷无定形;相溶解度结果显示,黄芩苷与葛根素形成了1∶1 AL型络合物;Pue-Bai-CA系统的物理稳定性优于黄芩苷无定形。结论 Pue-Bai-CA系统可提高黄芩苷无定形的物理稳定性和溶出度,其机制与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2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及形成络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纳米结晶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黄芩苷纳米结晶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 方法: 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黄芩苷纳米混悬液的制备工艺;经离心富集和冷冻干燥制备黄芩苷纳米结晶,观察结晶形态,比较混悬液与冻干粉的初步稳定性;采用摇瓶法测定平衡溶解度。 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黄芩苷溶于二甲基亚砜中配成50 g·L-1的溶液,注入20倍量0.5%卵磷脂水溶液中,冰水浴下30 000 r·min-1高速剪切8 min;制备的纳米混悬液粒径280.6 nm (PDI=0.047),纳米结晶粒径583.6 nm (PDI=0.12),结晶呈类球形;室温放置30 d后混悬液粒径急剧增大,而冻干粉粒径无明显变化。纳米结晶溶解度较原药提高了1.64倍。 结论: 沉淀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液简便可行且可显著提高纳米结晶中黄芩苷的溶解度,但工艺条件对纳米结晶粒径及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内毒素-脂多糖(LPS)引起的肠损伤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及黄芩苷对脓毒血症小鼠回、结肠黏膜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双蒸水、黄芩苷100,50,25 mg·kg-1,每日1次,连续3 d,于第3天灌胃后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17 mg·kg-1),于腹腔注射LPS后20 h处死小鼠,取回、结肠组织。观察各组小鼠生活、精神状态,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取材后测量结肠长度;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以HE染色方法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各组肠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后,出现死亡现象,黄芩苷给药组死亡百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芩苷中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回、结肠的高剂量组损伤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回、结肠的中、低剂量组损伤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0 1);中剂量回肠匀浆液T-AOC,T-SOD,GSH-PX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黄芩苷组较模型组PC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芩苷有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其通过改善肠黏膜结构与功能减轻LPS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技术对新健胃片中黄芩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加速试验考察粉末包衣、固体分散及包芯片技术对提高黄芩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固体分散及包芯片技术制备的样品均能使新健胃片中黄芩苷保持稳定.结论:固体分散、包芯片技术的应用可解决新健胃片中黄芩苷的稳定性问题.其中应用包芯片技术制备样品,辅料用量较少,操作简便,更易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异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黄芩苷镁盐的吸收速率常数(K_a),每小时单位体积的肠吸收量(Abs),表观渗透系数(P_(app))等肠吸收动力学参数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等药动学参数,明确黄芩苷镁盐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动学特征。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黄芩苷镁盐与黄芩苷在体和体内的吸收差异。结果:肠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黄芩苷镁盐的K_a为黄芩苷的16.33倍,Abs为黄芩苷的1.78倍,P_(app)为黄芩苷的15.75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但药动学数据显示黄芩苷镁盐的药峰浓度(C_(max)),AUC0-t,达峰时间(T_(max))和血浆清除率(CL_z)与黄芩苷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黄芩苷比较,黄芩苷镁盐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更好,且吸收迅速。黄芩苷镁盐灌胃给药后药动学特征与黄芩苷无显著性差异,原因是黄芩苷镁盐经体内胃酸的作用被还原成为了黄芩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黄芩不同提取物的溶出度并评价其抗氧化性能。方法:根据前处理工艺收集含不同伴生物质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9.75%,62.83%,84.55%,98.0%),采用HPLC测定各提取物中黄芩苷的溶出度,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利用DPPH模型测定不同黄芩提取物抗氧化的能力,检测波长516 nm。结果:不同伴生物质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越高,溶出度降低;4种提取物的3 h累积溶出率分别为38.24%,25.91%,23.49%,22.98%。抗氧化能力随着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黄芩苷质量分数85%时,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质与量的伴生物质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溶出度和抗氧化性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柴银口服液提取工艺,明确其成品稳定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将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作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转移率与澄清度值的总评归一(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柴银口服液提取工艺,将经优化后工艺条件生产的柴银口服液成品与原工艺成品进行加速与长期稳定性对比。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水量8.3倍、提取时间2.2 h、提取3次,此条件下OD值最高为0.702,此条件下生产的柴银口服液在稳定性考察中pH、澄清度、黄芩苷含量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原工艺成品。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柴银口服液提取工艺方法可靠、参数精确,能有效提升其价值、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19.
天钩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及不同肠段、pH、药物浓度、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酚红的含量.结果:在pH 5.0,6.5,7.4时不影响黄芩苷的吸收;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可增加黄芩苷的吸收;在供试液质量浓度5~ 20 mg·L-1,黄芩苷吸收量线性增加;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073 7X+0.118 7(r=0.994 8),Ka 0.073 7 h-1,t1/29.40 h.结论:黄芩苷主要在结肠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黄芩苷为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行为考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黄芩苷固体分散体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PEG)6000固体分散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及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黄芩苷以非晶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纯水介质中15 min时释放65%,之后释放平缓增加,330 min时释放>70%;人工胃液中,15 min释放30%,330 min约释放56%;在模拟胃肠道介质中,胃内环境中释放较慢,15~120 min释放30%~54%,小肠环境中释放较快,120~330 min释放54%~69%。结论:黄芩苷-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方法中的溶出性质存在差异,动态溶出介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