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2):1755-1757
目的:探讨仲景六经理论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诊治上的指导意义。方法:以仲景六经理论为基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阐述辨证治法。结果:仲景六经理论中的经方论述可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辨证治疗。结论:仲景六经理论对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诊治具有指导意义,可为临床证治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癫痫 (痫病 )属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疾病。脾虚 ,风、火、痰、瘀阻滞 ,致营卫不和 ,枢机不利 ,脏气不平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 ,脾虚为本 ,风、痰夹瘀为标。《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明确论述癫痫 ,但通研《伤寒》 ,结合《内经》及后世医家阐发 ,可从仲景学说探求癫痫发病的病机、症状及治疗方法。1 癫痫发病的机理1.1 癫痫发病与营卫的关系营卫乃指整个人体正气的卫外抗病力和内营支持力。外邪自表入里 ,营卫首当其冲。伤寒六经是仲景在脏腑、经络、气化理论的基础上 ,对人体正气的卫外抗病力和内营支持力的不同层次的概括[1] 。…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其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与肺、肾、心三脏失调相关。六经辨证包含脏腑、经络、时空等概念,以六经辨病乃执万病之牛耳。六经病辨证关键,在于辨别六经"开阖枢",重视脾主四维枢机、少阳阳枢、少阴阴枢对六经"开阖枢"影响。临证当以六经"开阖枢"枢机,和脾胃枢机、肝肺枢机、肺肾枢机、心肾枢机,即以枢调枢,天地和而泰,则胃食管反流病自愈。本文从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调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论治。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文字古朴,文意深邃,极难理解深透,本文重在梳理《伤寒论》核心——六经辨证,勾勒出其中医理论内涵:认为"六经"以"阴阳"为核心,它的分类基于人体"阴阳"的变化为主线,分出三阴三阳六个具有特征性的系统。"六经学说"融合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正邪等理论,考虑到了病因、体质、病性、病势、病位的特点。在"六经辨证体系"下,仲景提出了"扶阳气、存津液、调和阴阳"的治疗总则,并采用了宣表、通里、补虚、泄实等各种治疗手段。至此,仲景"六经辨证体系"完成了中医"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六经辨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独特辨证方法,六经辨治规律即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审证求方,方证对应。临床应用六经辨治失眠,不可忽略合病、并病而杂以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6.
徐雅华  苏雨田  许正锦 《新中医》2023,55(12):200-203
通过梳理汗证的源流,阐明盗汗的病名由来,并将历代医家有关盗汗的病机进行概括与述评,明 晰盗汗的病机涉及阴虚、血虚、阳虚、阴阳两虚等虚证,也涉及湿、热、瘀等实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 属阴虚”这一观点存在时弊;进而探讨从六经辨治盗汗的临证思路,并分别从“六经-营卫-玄府”病机链、 六经与营卫的关系、从六经辨治盗汗的治疗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盗汗辨治从常规的八纲辨证、脏腑辨 证、病因辨证等思路均难以统领全部,但从六经辨治则能融合八纲与脏腑、统摄营卫与气血,却是一种多维立 体的辨治思路,适合盗汗这种伴见于内科杂病中的常见病证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董正华  赵天才 《陕西中医》2013,34(6):738-739
目的:介绍杜雨茂教授运用六经辨证辨治肾脏疾病的经验。方法:研读杜雨茂教授的著作及相关文献。结果:多种肾脏疾病在早期皆与感受外邪有关;其病变亦遵循由轻到重、由表入里、由经入腑、由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其发病亦有合病、并病、直中等形式。结论:多种肾脏疾病在病变过程中,其证候不越六经范围,其辨治可依仲景六经之法。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乃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所著,以其辨证精,用药切,证之临床效如桴鼓而闻。笔者在研读之中发现其经文多处出现"和""和之""未和""自和"等字眼,明辨其意,或以总括病机,阴阳为本,而和其营卫与表里为重,亦有"于不治中治之"的自和之阴阳;或以详述脉证,以"脉短"示病情危重,平和之脉象于生命之要,脉证互参,确为临证察生死、辨顺逆之关键所在;或以为治则立法等。仲景所谓之和法,关键在于使人体营卫和、胃气和、表里和、脉气和,直到最终达阴阳平和。总取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或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不利。  相似文献   

9.
自《伤寒论》问世以来,不习惯多称伤寒以六经辨证,对其病证亦多称为六经病证,固不无根据,然考诸篇内容,似称三阴三阳,六病及六病辨证为妥。兹说明如下。《伤寒论》原著无“六经”之说通看全论篇名及条文上所冠病名,皆无“经”字。全论篇名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等。条文曰:“太阳病”、“阳明病”等,并非以太阳经病、阳明经病为名,可见仲景只以三阴三阳病而统脏腑经脉之病。《伤寒论》“传”字并非“传经”之专词大论第4条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曰:“伤  相似文献   

10.
六经辨证为仲景学说的核心,其理论奠定辨证论治的基础,可指导临床多种病证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及表现可从六经角度来阐述。运用六经辨治可协助西药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复发,减少西药使用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按传统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当前临床治疗常用脏腑辨证,而六经辨证治疗咳嗽也有特色。本文论述了六经辨证在论治咳嗽的应用,阐释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以及厥阴病六经病咳嗽的临床症状特点、与他经合病规律以及依据六经辨证指导下经方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并附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12.
提出继承传统中医学、发展现代中医学的关键是要创新与完善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除了必须发展微观辨证,实行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以外,还必须发展辨病论治,实行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辨病论治有利于对疾病的性质与预后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辨病论治应根据病情实行阶段论治,注意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无论是辨病论治,还是辨证论治,都必须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都必须坚持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秦伯未先生是近现代名医,早年从事中医院校教学,整理多种经典著作及编辑中医知识读物,风行甚广,解放后,曾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先生治学严谨,融汇了中医各家学说,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遇到前人没有治过的病证,也能独立思考来进行探讨。他认为,祖国医学里有大量的宝贝,有些像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也有已经雕琢而蒙上了一点尘土,这使有些人不容易认识,如何来鉴别和加以刮垢磨光,需要有学问有经验的大夫们来指导,多做些整理提高的工作。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有学问有经验的人,不仅注重中医理论的挖掘和研究,更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辨证论治,综合八纲、气血、脏腑等全面分析,从治肾调经、清热固经、益气健脾、固经养血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辨证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眼科专科辨证体系及眼科常见证候的研究(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眼科辨证的特点 ,论述了建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必要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基础上 ,对眼科证候进行补充修改 ,使其体系基本完成 ,还对眼科辨证中证名的应用进行了规定 ,并从证候表现、证的鉴别、治法、主方等四方面对 5 3个眼科常见证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绝不可废。  相似文献   

17.
姜良铎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结合临床经验,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上,提出三态十一证,并应用角药调整状态,疗效明显;第一态为外感引动宿疾状态,治宜解表祛邪,化痰宣肺为先,其又分三证——风寒束表证、风热袭表证和燥邪伤肺证;第二态为发作状态,治宜祛邪豁痰,降气平喘为法,其又分四证——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毒热壅肺证和肝火犯肺证;第三态为缓解状态,治宜扶正固本,调补肺脾肾为要,其又分四证——肺气不足证、脾气虚弱证、肾阳虚衰证和肾阴不足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源出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00~210年)。它是一部现存最早、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书,历代医家将其奉为“圭臬”。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创立较为完整的六经病辨证体系;(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IBS-D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因痰生风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4,19(4):13-15
因痰而生风,前人虽有提及(如朱丹溪、徐灵胎、邹润安等) ,但缺乏专论。本人通过读书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有必要对此作一探讨。1 因痰而生风是临床上一类十分常见的病证,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有明显内风见证而又与痰有关的病证即有癫狂、痫证、头痛、眩晕、厥证、中风、耳鸣、耳聋、哮证、惊悸等。如癫狂中含有痰气上扰型;厥证中包含痰厥;痫证,重在痰邪作祟,故治以豁痰顺气为先;头痛,有由痰浊所致者;眩晕,含痰湿中阻型;中风,更是含痰蒙清窍或痰阻于络。在《玉机微义》、《医学纲目》、《医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