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免疫、炎症角度出发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本质。方法:将60例ACS患者辨证分型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脂、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ACS痰瘀证组患者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FIB、1L-6水平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及血脂等相关,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可为ACS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侠  李晓庆  吴焕林 《新中医》2009,(12):34-35
目的:研究邓氏冠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邓氏冠心方。疗程均为14天,随访1月。结果:2组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H—CRP、IL-6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s-CRP、IL-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邓氏冠心方可降低ACS冠脉介入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抑制炎症反应、阻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3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6个证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4个证型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个证型组之间IL-6水平比较:除痰湿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组之间IL-8水平比较:除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L-6、IL-8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中医证型与IL-6、IL-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子基础治疗加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组50例予基础治疗加口服山楂消脂胶囊。2组均不用他汀类调脂药,疗程12月。观察2组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测定治疗前后Hcy、Hs—CRP、痰浊证计分、血瘀证计分以及MACE发生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MACE发生率治疗组10.00%,对照组14.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Hs—CRP、Hcy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的Hcy较对照组更进一步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泸〈0.01)。MACE发生后,Hs—CRP、Hcy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说明两者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治疗后2组患者血瘀证计分、痰浊证计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通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痰浊血瘀状态,抗炎症反应,降低Hcy水平,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薛凌  王丽娟  郭镜 《新中医》2012,(2):13-1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50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每天10mL。连续用药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2周末测定血小板计数、血脂、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1KP)、sCD40L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尸〈o.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尸〈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DL—C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Q5)。2纽治疗后sCD40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sCD40L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调脂等作用稳定斑块,使UA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试图针对ACS痰瘀证研究的空白,从免疫炎症的角度出发,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的实质,并分析了炎症因子与血脂分组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55例)及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检测CRP、FIB、IL-6、TNF-α及D-二聚体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组CRP、TNF-α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5、P<0.01),痰瘀证组FIB、IL-6虽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ACS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25),其余TG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CRP、TNF-α及D-二聚体等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痰瘀证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血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CRP、TNF-α、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有可能成为ACS痰瘀证划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ApoE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冠心病(CHD)痰瘀证的实质。方法:将9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讧组;另设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35例。应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冠心痛痰瘀证ApoE的基因型。结果:CHD组与对照组ApoE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HD组各证型ApoE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比较,痰瘀证组较其他2证型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瘀证亦高于痰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3/4基因型和E4等位基因频率在痰证患者中明显高于痰瘀证及瘀证患者(P〈0.05),而E3/3基因型及E3等位基因在痰瘀证及瘀证患者中的频率则明显高于痰证患者(P〈0.05)。结论:ApoE第4外显子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变异等位基因E4携带者更倾向于发生疾证,表明E4等位基因,特别是E3/4基因型可能是CHD及中医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CS痰瘀证与CT痰瘀证在炎症及血脂指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检测比较ACS痰瘀证组与CT痰瘀证组的炎症和血脂指标,观察两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除了IL-6和T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P=0.010,P=0.046),其余各炎症因子及血脂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瘀证在两种不同疾病中仍表现出相似的病理基础,支持中医"异病同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衰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湿热证营养不良(PEM)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湿热证PE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衰方治疗,对照组用α-酮酸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白蛋白(M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营养不良主观全面评价法(SGA)评分及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二氧化碳结合率水平(CO2CP),以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b、PAB、TF、Hb及BMI、SG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衰方可改善MHD湿热证PEM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治疗组治疗后BUN、Cr、CO2C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肾衰方可改善MHD湿热证PEM患者的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治疗组治疗8周后hs—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护〈O.05,P〈0.01);对照纽治疗8周后hs—CRP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肾衰方是治疗MHD湿热证PEM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