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于纪红  郑小伟 《河南中医》2010,30(4):344-345
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多炮制后应用,如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等。郑小伟教授巧妙运用半夏的不同炮制品治疗不同证型的慢性咽炎患者,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常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半夏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但是由于炮制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尽相同。清半夏用矾制长于化湿痰;姜半夏善于降逆止呕;法半夏用甘草和石灰制偏于寒痰。  相似文献   

3.
半夏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仅供外用;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化痰。不同炮制品在方剂中的功效及主治各有所偏。生半夏有毒法半夏偏于祛寒,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清半夏长于燥湿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除烦满。柴芩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除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苦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 半夏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但是由于炮制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尽相同。清半夏用矾制长于化湿痰;姜半夏善于降逆止呕;法半夏用甘草和石灰制偏于寒痰。  相似文献   

6.
<正>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卷4,用于"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不和"[1],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此方被后世称为"祛痰之通剂"。二  相似文献   

7.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8.
生南星、生半夏被卫生部列为28种有毒中药材范围。生南星辛、苦、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其毒性成分为苛辣性毒素。生半夏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呕吐反胃、胸闷痞满等。其毒性成分为辛辣醇、胆碱、草酸钾等。两者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屡用小半夏汤,不仅辨证用于治疗饮呕,且对症治疗多种呕吐,使小半夏汤成为治呕之祖方。1.辨证施治——痰饮呕吐小半夏汤首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篇》“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令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饮呕之证可见:呕吐清水痰涎、吐后不渴,肠间水声沥沥、脘痞纳呆,苔白滑,脉弦。属水饮内停,浸渍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呕。治以和胃散饮降逆止呕,方用小半夏汤。其中半夏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宋《三因极-病证方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用量,沿用至今,方据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病机而设。方中以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以姜、枣、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降逆止呕之效。笔者根据其所主病机,取其法而不拘泥于方,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呃逆、不寐、眩晕、喘证等病症。每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