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针刺捻转补泻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捻转手法是临床常用手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操作上尚存在不一致现象,现从源流,各派的不同操作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求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针刺手法仪参数图形探讨捻转补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针灸》2009,29(9):723
探索针刺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及其补泻原理,以期规范捻转补泻法的操作从而提高针灸疗效.笔者在我院中医工程教研室自行研制的针刺手法测定仪上分别施行"大指努出为主"的捻转补法和"大指收入为主"的捻转泻法,并实时记录这些手法的参数和图形.在所记录的捻转手法图形中同时显示出提插手法曲线,其曲线的频率与捻转几乎同步,但幅度远小于捻转,并且捻转补法图形中的提插曲线水平基线逐渐下行,而捻转泻法图形中的提插曲线水平基线则逐渐上行.这些现象提示捻转补泻手法含有轻微的提插手法,且捻转补法伴有下插之力,捻转泻法则伴有上提之力.表明捻转补泻法的作用原理与提插补泻法类似.  相似文献   

3.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关卫 《天津中医》2002,19(4):51-53
目的:阐明捻转补泻手法与泻法的操作是与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率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 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捻转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常用手法,但其具体的实施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根据《内经》《难经》的论述结合“迎随补泻”来探讨“捻转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5.
6.
本课题应用红上线热像技术,以成年健康人为受试对象,重点观察石氏捻转补泻针法、传统捻转补泻针法、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针法等针刺手法的操作对人体皮肤温度场(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平补平泻针法、留针不施手法进行对照观察,此为第一部分实验研究,其包括:实验一"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和实验二"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合谷穴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观察其中效应差异最明显的捻转补泻手法对健康小鼠"足三里"穴位局部及远端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酶)活性的影响,并与不经针刺的正常对照组比较,此为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石氏捻转补泻手法对健康小鼠‘足三里'穴位局部及远端能量代谢相关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平  关卫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药》2002,19(4):51-54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郝应林 《世界中医药》2009,4(2):102-103
“捻转补泻法”是针刺手法中使用最广,流派最多,争议最激烈的一种补泻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历史上各流派由于学术交流不畅,理论论述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纷争是正常的。为了能更好地继承古代优秀针刺方法,我们应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宇  石学敏 《天津中医》2002,19(6):30-32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察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肢体温度的影响,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8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采用针刺,西药,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温度的升高幅度优于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合组(P<0.05或P<0.01),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肢体温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效果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唐利  杨忠华 《河南中医》2021,41(1):28-30
在力的作用方面,地转偏向力对卡皮罗现象、气旋与反气旋的影响,与其对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影响类似.在总结前人认识经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解释捻转补泻手法的新角度——地转偏向力.通过将捻转补法的方向与反气旋相类比,结合地转偏向力(或科里奥利力)等地理学及物理学基础知识,用以说明捻转补法以拇指向前用力捻转为主,力的作用方向与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