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跟痛症亦称足跟痛,是一种由足跖筋膜炎、跟骨高压、足外侧神经卡压、足跟跖侧软组织损伤及跟骨骨刺等疾病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的症候群~([1])。其临床治疗方法繁多,临床多采用针灸、局部封闭、理疗、中药熏洗等保守治疗,但易复发。因此,亟待需要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本院采用刃针结合弃杖汤治疗跟痛症  相似文献   

2.
足跟痛是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多为局部慢性损伤后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常见的疾病类型有跖腱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和跟骨骨刺。共同病理变化为慢性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渗出,或部分机化、钙化形成骨刺[1]。足跟痛患者常因疼痛或肿胀影响日常生活。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用中药熏洗加穴位注射法对33例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跟痛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足跟跖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或静息性疼痛。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数为慢性起病,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常见的病因有:跖腱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骨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刺、跟骨高压症  相似文献   

4.
足跟痛症的原因很多,常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包括跟骨下滑囊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疾病。笔者自2005年2-月2007年8月运用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每于上下楼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由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引起。笔者近年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足跟痛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多种慢性疾患所致骨面疼痛的总称,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常多见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笔者应用穴注、中药外洗治疗足痛症5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体形肥胖的妇女易患此症.引起跟痛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2006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跟痛症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足跟痛中医外治三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跟痛,也称跟痛症,通常是趾跟骨跖下面局限性疼痛,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足部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患。它包括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发作,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以行走、站立为明显,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相似文献   

9.
<正>跟骨骨刺综合征是引起足跟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疼痛主要是由于跖腱膜因反复微损伤在跟骨结节处炎症反应[1、2]。主要临床症状为足跟部跖侧痛、行走时加重,足跟底前内侧压痛,跟骨侧位片可见骨刺。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骨面疼痛的总称 ,它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 ,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笔者应用中药沙袋热敷治疗跟痛症 60例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 ,男 3 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0岁~ 68岁 ,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