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上医宗心领》是越南后黎朝时期名医黎有卓编撰的一部汉文为主的医学全书。原书纂辑中国历代医学文献精华并注解辨析,同时记载黎有卓临证实践经验。通过对照中国医籍,梳理全书有关气血理论的核心观点,探究渊源和挖掘特色,认为黎有卓博采《黄帝内经》及元明医家的气血学说,深入阐述后天气血与阴阳、水火、脾胃的关系,提出补后天气血为治病求本之法。黎有卓临证首重扶正,善用四君子汤、四物汤等补气血名方,结合具体病证创制后天六味方、后天八味方等补气血新方。全书蕴含的气血理论认识与实践,是中医学体系在域外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下继承和运用的真实反映,具有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黎有卓是越南传统医学的代表医家,其著作《医宗心领》对越南传统医学影响颇大。本文简要介绍《医宗心领》作者生平、主要内容以及版本流传、文献溯源、学术内容以及学术特色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伤寒集解国音歌》是越南现存的一部“汉文古医籍”,它保存了越南医家治疗伤寒的基本医学思想,反映了中医学伤寒治疗思想在越南传播、流变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史学价值。通过将越南医籍与中国相关典籍细致对比,发现《伤寒集解国音歌》主要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并吸收、借鉴了我国唐宋、金元诸家伤寒治疗之长。越南医家在借鉴、移植中国经典方剂的同时,也对这些方剂进行了加工与改良,使这些方剂在域外焕发新的生机。这种接受与演化形式,客观上促进了中医药在域外的传播和推广,也为当下更立体、多元地研究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提供了域外视角。  相似文献   

4.
《药性粗评全注》为清代湖南名医黄彝鬯所著,全书对600余种常用药物之药性、功能及主治进行了辨晰。该书的主要学术特色有3点:强调医家应识药性;不拘古法灵活用药;五脏补泻不离药性。  相似文献   

5.
《医学指南》共分为五卷,卷一为医论,论述了作者诊治疾病的观点;卷二为内科和男科证治,记述了作者诊治头痛、鼻病、齿病等内科疾病,遗精、白浊、阳痿等男科疾病的经验和用方;卷三为妇科和儿科证治,记述了作者诊治月经病、胎产病、产后病等妇科病,内热外热、惊风、吐泻等儿科疾病的经验和用方;卷四为眼科证治,记述了作者诊治不能远视、不能近视、昏花等眼科疾病的经验和用方;卷五为医案,记述了作者诊治各种疾病成功和失败的真实医案。《医学指南》没有长篇大论地论述中医理论以及病因病机,而是提纲挈领地指出某种疾病的诊治要点,是作者李德中几十年医学实践经验的精炼总结和真实写照,且在记录自己诊治疑难杂症成功经验的同时,还把失败经验,以及不解之处如实记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杨俊  吴嘉 《国医论坛》2012,27(1):17-18
《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堉所著,原书是一个手抄本,由北京农业大学张仲葛教授从收购废物者手中获得,并经北京中医学院谢海州老师标目.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刘寿山先生携归陕西,交三原县医院房温如、李源整理.1976年刘寿山先生将该整理稿转交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中基研究室继承小组,于次年完成点校、标题、列目,并经研究后认为本书评脉辨证、处方用药都能抓住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又文笔流畅,不蔓不枝,叙事生动,论断中肯,驳辨之际,往往见辨证要点,学者亦可从中获致教益,遂至1985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明·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中关于“不能食而瘦”发病特点与现代医学中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特点基本一致,其治疗“不能食而瘦”的资生丸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理、法、方、药具备的有效方剂.研究李中梓对“不能食而瘦”的辨证施治,分析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用药,归纳出应从脾、肾、肝进行论治,尤以治脾胃虚为本,是中医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基本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释名疏证补》总集了历代研究《释名》的学者对《释名》之注解,明引医经注家包括毕沅、王先谦、王先慎、叶德炯、苏舆、王启原、孙诒让等人,其中多援引《素问》、《灵枢》之经文。这些引文皆对《释名》条文及注文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下就医籍引文所释对象与所起作用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9.
10.
对吉益东洞《药徵》一书进行研究,认为《药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方证、以药代方、以方代证;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实证亲试以阐明药物功效,纠正了一些错误观点;在病因上重视毒邪,在治疗上认为药物的功效就是以毒攻毒;在诊断方法上重视腹诊,在文献来源上重视对《本草纲目》的继承,故《药徵》一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训诂与古医籍的整理工作密不可分,不仅可以运用"因形索义""因音求义""因文定义"等训诂方法解释词义,还可以通过训诂来分析句读进而正确标点,而训诂之理校更可帮助校勘出更佳的版本。把训诂运用到古医籍整理中去,是提高古医籍整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滇南本草》治带下方体现了中医从湿论治,注重肝,脾,肾,任脉,督脉的辨证论治思想,同时,又体现了用药简炼,服药方法独特,就地取材,方便服用等民族药特色,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屈强 《光明中医》2016,(4):480-482
目的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相似文献   

14.
论《金匮要略浅注》的学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清末医家陈修园著《金匮要略浅注》不乏精辟论述及独到见解,文医一体表达其意,推崇《内》、《难》溯源寻流,参注百家,解惑释疑,见解独到不落俗套是其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该书高度重视眼与全身的联系,主张从整体着手认识眼病.强调经典著作的指导意义.全书从眼科基础理论到临床治法方药,都体现了《易经》《内经》学说的指导.书中不仅引入了赵献可命门真火为立身之本的论述,而且运用《易经》“离为目”的学说阐发眼目的生理病理,论治倡用附子、吴萸、肉桂等温热之品,在眼科领域中独树一帜.基于对玄府理论的重视,书中还多次论及开通玄府的意义与方法.与河间力主“阳热怫郁、玄府闭塞”不同的是,作者崇尚温热,强调寒邪导致的闭塞,并提出了一系列常用开通药物,对后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6.
《高注金匮要略》八卷,清代高学山著,孤本抄本,现藏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该书成书后,其临床实用性和参考价值较高,以孤善完本存世,实属不易。本文通过对《高注金匮要略》的著者与成书、内容与特色、学术价值等考察发现,该书是就《金匮要略》成书后历代注本中较有特色和学术价值的注释发挥之作,作者将《金匮要略》二十五篇逐一注释,词尽其意,文尽其理。现对其学术内容与特色进行初步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修本草》的成书概要及其学术价值。方法:从《新修本草》的成书背景、内容、学术价值和版本流传等方面探讨《新修本草》的学术价值。结果与结论:《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相似文献   

18.
许家松 《世界中医药》2007,2(4):204-207
吴瑭《温病条辨》是一部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新、切实用的温病学专著。其学术成就与创新体现在:(1)为温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卷首.原病篇》精选并诠释了《内经》有关温热病的论述;(2)把温病的范畴扩大为包括"九种温病"的"广义温病";(3)创建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述体系——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温热、湿热分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证治体系;(4)创制、整理了久用不衰的名方;(5)《温病条辨》是中医学术继承与创新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与中药专著《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1]和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药学》[2]等书相比,《本草纲目》[3]对中药通功效的论述最详细,不仅引经据典,而且在诸多问题上李时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提示了中药通功效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因此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说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内经》问世到汉、晋、隋、唐,乃至宋、金、元、明,温病学从孕育、萌芽到不断发展,直至清代成熟为一个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说。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正是上承《内经》之宗旨,发仲景之未尽,师叶氏之精论,集诸家之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参合自己临床所得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