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宝珊教授认为,慢性鼻咽炎病因以虚、热、毒致病为主,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气阴两虚、热毒蕴结鼻咽所致,并提出益气清热、解毒利咽的治疗原则,自拟芪菊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急黄”范畴 ,起病急 ,传变快 ,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 ,试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问题加以探讨。1 病 因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 :内因多与脾胃有热相关 ;外因为感受湿热疫毒。例如《诸病源候论 -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郁蒸 ,因为热毒所加 ,故卒然发黄。”其中所说的“热毒”是指外界的湿热毒邪而言 ,因而湿热毒邪内侵是发生本病的基本病因。2 病 机脾胃热盛是本病的起点。脾胃热毒 ,郁蒸肝胆 ,胆汁横溢故身目发黄 ,脾胃升降失调 ,以致脘腹胀…  相似文献   

3.
张小薇  贾力 《北京中医药》2005,24(3):188-188
1 剖析病因,重在辨证 赤炎疮西医称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该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较难治愈.袁兆庄教授究其病原因,认为是心火炽盛,复感风热之邪,蕴结肌肤.在证候变化多端之中,脏腑气血失调是其内因,外邪致病是条件,病之初常为风热之邪,侵犯肌肤,证属风热犯肤;进而热毒入营,蕴于血络,而见热毒炽盛之证;后期热毒伤阴,肌肤失养可见热盛伤阴证.  相似文献   

4.
<正>吴良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行医47年,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肿瘤,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吴老师用养阴清热法治疗肿瘤经验总结如下。吴老师认为,肿瘤是在多种病因作用下致气滞、血瘀、湿毒、热毒积聚,日久成积。在这些病机中最重要的是热毒内蕴。热毒内蕴,必定要耗伤阴津,因  相似文献   

5.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风热邪毒搏结于喉核,致局部血腐肉败而发病。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则将其发病原因归为"毒"的范畴,认为"无毒不发热,热因毒而起,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创新性地提出"热毒理论",指出治疗本病应以清热解毒为根本大法。导师孙丽平教授传承王烈教授学术经验提出本病应采用"清上、消中、滋下"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小儿乳蛾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治以清热解毒为法,并采用外治刮脓法以缩短病程,同时注重患儿的体质因素所致疾病易感性及预后调护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信息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获得显著疗效,已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研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热毒内侵、毒热伤心所致。由于热毒易于化热化火,邪热损伤心气,心  相似文献   

7.
魏文浩 《河南中医》2007,27(12):15-16
姜良铎教授师承于全国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张学文、郭谦亨老先生。在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治温热病急症有着独特的经验。姜老认为斑疹的出现都是热毒郁闭营中,灼伤血络所致。其因有三,一是感受温热毒邪,内郁阳明,灼伤血络,热毒乘虚逼营,血从肌表外发;二是邪毒伏于血分,热毒鸱张,蒸逼营血,毒热之邪挟血外出,透于肌表;三是温病误治,阴伤血燥,热毒燔灼营血而导致发斑。疹多由于风热伏肺,内闭营分,郁于血络,外出肤表而成。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故在临床治疗上,当遵循“斑宜…  相似文献   

8.
痹证病因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所致.自此以后,很多医家大多遵循痹证病因为感受外邪之说直至现代,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或感受热邪所致.这种痹证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的传统理论制约着我们对痹证病因的认识,也影响痹证学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病因并非单独由感受外邪所致,痹证也可单独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现将痹证的一些常见病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子宫肌瘤的临床辨治体会。认为其病因为寒、瘀、热、毒邪,病机为寒热瘀毒阻滞冲任,治疗宜从血瘀、寒湿、湿热、热毒等辨证论治。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金建宁 《中医杂志》2013,54(6):526-528
介绍赵进喜辨治糖尿病经验,认为糖尿病发病病因与热密切相关,此热包括火热、痰热、湿热、郁热、热毒.治疗同时,不忘顾及热伤气阴,并重视固护脾胃和活血化瘀,及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