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痹证在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可见于现代内科学分类下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病,甚至神经官能症等多系统疾病。陈新宇教授认为,《金匮要略》中"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可以作为胸痹的诊疗大纲,遵从中医整体观,从阴阳角度将"胸痹"分为"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微""阴阳不调"3类,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上,补泻调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李雅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9):1622-162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明确提出了胸痹病名。同时较系统地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与证候:“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说明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心胸,阻塞气机所致。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等脏。病理变化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胸阳不振导致气滞、寒凝、痰浊、瘀血等阻滞心脉。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必须采用阳药及通药以廓清阴邪,把通阳宣痹作为治疗胸痹大法,随证变治。  相似文献   

3.
胸痹以胸痛为主症,多由阴寒、痰浊、气滞、淤血痹阻胸阳、气机闭塞所致,笔者用益气养心,理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胸痹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朝宗治疗胸痹心痛四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政  孙梅生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515-517
孙朝宗治疗胸痹心痛四法德州市中医院(253013)刘政孙松生阎俊霞德州市立医院(253000)孙梅生关键词胸痹心痛通心阳和胆胃化瘀痹调奇经孙朝宗主任医师临证治疗胸痹心痛病,采用通心阳、和胆胃、化瘀痹、调奇经四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于下。1通心阳《金匮...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中医理论研究和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coronary heart diseasd CHD))的简称,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既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因起的心脏病,也包括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心痛”“厥心痛”“心痛”等记载,类似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对于胸痹系统的理论认识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世医家多根据张仲景的理论治疗胸痹,认为“胸阳不足,阴乘阳位”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多从温胸阳,祛阴寒之邪入手,虽有些医家增加了理气、化痰及活血化瘀等新的治法,但仍多以温阳祛寒作为基础。近代对胸痹的热证逐渐认识,研究也渐多,认为主要与阴虚体质有关,而常表现为痰热、郁热和瘀热等证  相似文献   

6.
"瓜蒌-薤白"是仲景治疗胸痹的重要药对,验之临床确有疗效。基于此,文章从中医学的药性理论出发,结合实验研究来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胸痹的作用机制。从临床实际看,不论何种证型的胸痹,都会导致胸阳失于温通,"胸阳不宣"等基本病机贯穿在胸痹的整个病程之中,故辛温通阳的"瓜蒌-薤白"药对对各种胸痹类型都具有较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对于胸阳不宣型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7.
楚海波 《河南中医》1996,16(5):272-274
胸痹之病,乃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所致,其治当以逐邪宣痹通阳为要,但主要适用于以痞满疼痛等为主要表现,以邪实标急为主者。此外,还应针对病邪的不同性质,而分别采用祛寒通阳、化痰(饮)通阳、行气通阳、活血通阳等方法。又由于胸痹素本阳虚,阳虚则寒,且致病多为阴邪,治疗不宜过用苦寒,以免重伤已虚之阳,而当以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8.
从《黄帝内经》等典籍原文及临床实践出发,以心之体用为纲,探讨胸痹心痛的辨治方法。“体阴”,指心内藏之精气属阴,是心之气化活动的物质基础;“用阳”,指心推行、温煦气血之功能属阳,是心之气化活动的具体表现。翟双庆教授经验方以三组药物对心之体用整体调治,体现了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关键——行血脉、通胸阳、安心神。  相似文献   

9.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张仲景对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论述,总结赵青春应用温通汤辨治胸痹心痛的经验。经脉闭阻,血行不畅,痰浊、瘀血、寒凝、气滞阻痹胸中是胸痹心痛发病之关键,根据"阳微阴弦"的基本病机,提出用温通法治疗,拟温通汤辨证加减。同时提出要注意心肾阳气的关系,在温心阳的同时,注意温肾阳,临证多合用参附汤、右归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