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制备适于眼部给药的环孢素A纳米脂质载体(cyclosporine A-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CsA-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眼局部刺激性。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CsA-NLC,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优处方。考察CsA-NLC的粒径、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在人工泪液中的释药行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确证CsA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利用家兔研究其眼局部刺激性。结果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sA- NLC多为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35.9±0.21) nm,Zeta电位(-13.9±0.21) mV,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97.5±0.58)%和(16.2±0.09) mg·mL-1。DSC表明药物以非结晶状分散于纳米粒中。CsA-NLC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单指数模型。CsA-NLC对家兔眼部无刺激性。结论 制备的CsA- NLC粒径小,载药量高,刺激性小,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有望实现药物眼部控释递送,提高药物的眼用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影响抗脑胶质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为动物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与盐酸多柔比星混合制成缓释植入剂,采用UV测定其体外释放度。考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Mw)、载药量等因素对缓释植入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载药量10%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5%的植入剂;随着共聚物组成中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释药速度明显加快,LA-GA为50∶50的植入剂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而75∶25的植入剂仅为60%;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与释药速度成反比,Mw=20 748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Mw=30 834的植入剂。结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载药量是影响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其中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其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熔融-超声法制备经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尼莫地平纳米结构脂质载体(mPEG2000-DSPE-NM D-NLC),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Zeta电位,考察体外释药特性.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尼莫地平质量浓度,以尼莫地平注射液为对照,计算mPEG2000-DSPE-NMD-NLC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制备的mPEG2000-DSPE-NMD-NLC形态呈类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圆整;粒径约85 nm,Zeta电位(-12.77 ±0.15)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7.66±0.45)%,(1.46±0.05)%;在0~6h累计释放率20.03%,24 h则为43.06%;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21.65 h,MRT=21.09 h,CL=557.30 mL·h-·kg-,AUC(0-t)=6411.96 μg·h2·L-1.结论:mPEG2000-DSPE-NMD-NLC的粒径分布均匀,体内外缓释效果明显,体内循环时间明显延长,为改善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氟尿嘧啶聚己内酯针状植入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聚己内酯(PCL)为载体材料、聚乙二醇(PEG)或明胶为添加剂,制备和表征含有5-氟尿嘧啶(5-Fu)的针状植入剂,研究植入剂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针状含5-Fu的植入剂,利用XRD和SEM表征植入剂的结晶性和形貌。考察药物含量(12.5%,25%,50%)、添加剂种类(PEG,明胶)、添加剂含量(5%,10%,25%)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植入剂表面光滑,药物在植入剂中分布均匀;植入剂中的5-Fu、PCL和PEG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晶性;植入剂中药物含量越大、释放越快;添加PEG或明胶,药物释放加快。结论植入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改变载药量、添加剂及其用量可调节植入剂中5-Fu的释放行为,针状植入剂可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肿瘤部位,可能在瘤内给药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曲酮植入剂不同动物体内的药物释放和吸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纳曲酮植入剂体内外药物释放的相关性,并比较植入动物种类和部位对植入剂体内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聚乳酸为控释基质制备纳曲酮植入剂,γ-射线照射灭菌后,手术植入小鼠、大鼠、白兔和狗等不同动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外药物释放,用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结果 不同动物及部位植入后,纳曲酮植入剂的体内药物释放均与体外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动物品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比相同动物不同植入部位的影响略大;单次植入给药后,小鼠、大鼠、白兔的体内血药浓度以及小鼠和大鼠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总量在28 d内保持平稳。结论 纳曲酮植入剂的体内外药物释放相关性良好,单次植入给药可以维持疗效4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喜树碱衍生物CZ48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Z48缓释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CZ48缓释纳米粒呈明显的球状结构,粒度(260.6±3.2)nm,载药量(11.8±1.29)%,包封率(88.7±2.55)%,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85%。结论:制备的CZ48缓释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明显,为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考布他汀4A磷酸酯(CA4P)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CA4P-PLGA纳米粒(CA4P-PLGA-NP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光散射仪测定粒径分布,HPLC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累积释放率.采用MTT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通过荷瘤裸鼠试验评价CA4P-PLGA-NPs体内抑瘤活性.结果:CA4P-PLGA-NPs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113.7 nm,平均载药量(12.5±0.8)%,平均包封率(58.9±1.2)%,具有一定缓释效果.MTT和荷瘤裸鼠试验表明CA4P-PLGA-NPs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CA4P-PLGA-NP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抗肿瘤活性较CA4P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谭蓉  刘颖  冯年平  赵继会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31-1435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a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SNH-PLG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NH-PLGA-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工艺优化后所制备SNH-PLGA-MS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736 μm,粒度分布集中,平均载药量为8.31%,平均包封率为89.297%,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通过工艺优化所制备微球,粒径符合肺靶向要求,包封率达到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柳  邓远辉  董玉珍 《中草药》2002,33(5):408-409
目的 考察香荷药条件在体内外释药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溶出方法采用电磁搅拌法,体内释药量采用测定给药系统体内释药后制余药量的方法间接测定,采用HPLC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作为考察指标。结果 香荷药条的体内释药百分率与体外释放百分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香荷药条可通过控制其体外释放达到预测体内吸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人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体外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在不同pH介质中的累积溶出率;体内采用尿药法结合HPLC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应用Wagner-Nelson法评价喘平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喘平缓释片人体内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百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率f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F麻黄碱=1.572 5f-20.729(R2=0.974 5),F伪麻黄碱=1.237f-0.147 6(R2=0.959 5)。 结论: 喘平缓释片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控制喘平缓释片内在质量和预测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 L100-55双层包衣制备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结肠靶向微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释放的初步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中2 h累计释放度<0.1%,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计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3 h累计释放度>90%;体内试验表明在大鼠体内包衣微丸大部分能完整到达盲肠或结肠部,并在上述部位开始崩解释放。结论: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能够实现结肠的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野菊花总黄酮生物黏附双层缓释贴片中蒙花苷的体外释放规律与体外透膜机制。方法:选择蒙花苷为指标成分,考察野菊花总黄酮生物黏附双层缓释贴片的体外释放规律;采用牛蛙的腹皮,通过透皮扩散试验探索药物的透膜机制。结果:体外释放和黏膜渗透的拟合方程分别为lnQ=1.387lnt-0.461(r=0.990),lnQ=0.969lnt+3.240(r=0.994 3),均符合Ritger-Peppas方程,该制剂在释放介质中释药体系为Fick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该缓释贴片的释药性较好且具有一定黏膜透过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PCL)嵌段聚合物,制备聚合物囊泡并考察胰岛素(INS)-mPEG114-PCL152的体外释药行为. 方法: 利用开环反应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mPEG-PCL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合物囊泡,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透射电镜考察表观形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聚集浓度值(CAC).利用Bradford法测定INS-mPEG114-PCL152的载药情况及其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 空白囊泡粒径约200 nm,CAC均较小.20%投药比例制备的载药囊泡模型药物INS-mPEG114-PCL152利用度最大,包封率(62.80±2.14)%,载药量(11.10±0.34)%;体外释药考察前2 h突释19.28%,48 h后累积释药55.05%,符合Higuchi模型. 结论: mPEG-PCL共聚物囊泡粒径适中,抗稀释能力强.INS-mPEG114-PCL152具有较明显突释效应,随着表面结合的INS的解离,逐渐呈良好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葛根素包合物膜控控释片,考察影响其释药行为的因素,并探讨释药机制.方法:调整包衣液成分,研究单一因素对渗透泵体外释放的影响,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最优处方.结果:葛根素包合物膜控控释片的释药行为受衣膜厚度、促渗剂、致孔剂的显著.结论:采用最优处方成功制备葛根素膜控控释片,释放行为符合零级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中药缓控释制剂评价中应用的适宜性,建立一种快速的多组分制剂体外释药评价方法,用表征总体行为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代替目前单一成分的药物释放度测定法,以更好地指导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通过HPLC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不同释药速率及成分间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亲水凝胶骨架片中各有效成分(丹酚酸B、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累积释放度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对药物各成分经时曲线与总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发现各成分的释放曲线与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临界r=0.898(P<0.001)。说明3个酚酸类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与总的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有很好地相关性,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代替成分体外溶出,用于制剂质量评价及处方设计具有可行性,且该法还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肠溶微丸在Beagle犬体内的释药行为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Beagle犬口服自制PNS普通胶囊或自制PNS肠溶微丸(胶囊型)后,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计算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并对体外累积释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自制PNS肠溶微丸对PNS普通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三七皂苷R1 520.56%,人参皂苷Rb1 367.70%,人参皂苷Rg1251.66%,上述3成分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 9,0.877 2,0.691 2。结论:自制PNS肠溶微丸与PNS普通胶囊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在pH 6.8的缓冲液中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罗布麻定时脉冲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罗布麻为模型药物,研制基于扩散、溶胀、渗透压机制的定时脉冲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种类与用量、渗透压活性物质种类与用量、包衣液的组成与厚度等处方因素对脉冲片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脉冲片由含有罗布麻干浸膏的片芯及外包2层衣膜构成,内层为溶胀层,由HPMC E5构成;外层为控释层,由Eudragit RS100,RL100的混合物构成.该制剂在体外释放时滞为(5±0.5)h.结论:罗布麻脉冲片在体外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基于纳米CaCO3的辣椒素缓释漂浮微丸.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滴制法制备辣椒素缓释漂浮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CaCl2浓度、纳米CaCO3与海藻酸钠比例、辣椒素与海藻酸钠比例对微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微丸的漂浮能力、载药量、体外释放性能作为考察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其处方工艺.结果:筛选的最优处方为1.87%的CaCl2,纳米CaCO3与海藻酸钠比例为2.16∶1,辣椒素与海藻酸钠比例为2.36∶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辣椒素缓释微丸外观圆整,粒径大小分布均匀,在人工胃液中能够持续漂浮15h以上,缓释效果较好,12h体外累积释放度达89.93%.结论:经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后制得的辣椒素缓释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能力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