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有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对照组。眼针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眼针疗法治疗,2周后观察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眼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并发吞咽困难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起病3天内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眼针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眼针组由28.24±6.02mg/L降至12.79±3.87mg/L,对照组27.98±5.74mg/L降至18.65±4.26mg/L,治疗后两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结论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素(ET-1)、降钙素(CGRP)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对照组,眼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眼针组急性期总有效率为88.3%,愈显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愈显率为5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眼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血浆ET-1、CGRP含量变化看,治疗后两组血浆ET明显降低,血浆CGRP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以调节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增加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是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海英  闫也  陈其维  车戬  赵用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59-1460
目的:观察施眼针前后局部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探讨眼针治疗脑梗死疗效机理。方法: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观察30例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和脑的代谢能力。结果:①视觉观察和定量分析均提示眼针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限局性缺血区的rCBF,激发脑细胞的功能活动。②中医证候评分有改善。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机理是眼针能增加局部脑血流量。SPECT功能影像技术不但无损伤还能直观定量地反映脑部血流量及代谢情况,对研究针刺效应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TIB)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起病7天内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凝固法定量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 眼针组总有效率9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2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眼针加基础治疗疗效优于基础治疗;血浆兀B水平,眼针组由(3.89±1.02)g/L降至(2.53±0.81)g/L,对照组由(3.91±1.04)g/L降至(3.17±0.94)g/L,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中医药临床或实验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HPO数据库筛选脑梗死与半身不遂疾病靶点,运用STRING11.0数据库、Cytoscape3.6.1软件对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运用DAVID 6.8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对脑梗死与半身不遂现有的靶标进行分析后得到39个共有靶标,PPI网络图显示前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是TP53、TNF、IL10、MMP9、SNCA、TGFB1、PTEN、MTOR、SOD1、ACTA2。GO富集和KEGG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与抗氧化、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脑细胞自噬死亡、免疫调节等机制有关。结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使通过上述潜在的"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作用,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半身不遂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疗效观察黄晓洁,王建敏,王玉珍(解放军第465医院,吉林132011)主题词中风(中医)/并发症,眼针,偏瘫/针灸疗法,失语.获得性/针灸疗法中风后遗症是指脑血管意外后遗留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常常难以治愈,甚或...  相似文献   

8.
<正> 眼针,对半身不遂和身体各部的机能性疾病均有显效,而且针刺不同的穴区可以治疗身体不同部位的疾病,似乎有其特定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Zhou HF  Wang J  Cao TJ  Ju QB  Huang CY  Feng Y  Li YM  Li XN  Qu F  Dou WB 《中国针灸》2011,31(5):391-394
目的:验证眼针穴区与脏腑功能相关性,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辨证取穴,主穴:上焦区、下焦区;配穴:风痰火亢型加肝区、肾区、脾区,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痰热腑实型加胃区、大肠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眼针治疗前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结果:眼针前病变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感兴趣区(ROI)摄取比值为0.74±0.12,眼针后为0.91±0.08,眼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治疗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增加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从而证明眼针穴区与脏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梗死半身不遂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脑梗死半身不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取双侧眼部的上焦、下焦区穴,每天1次,每周5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BI)的变化,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浆内皮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8%(45/48)和79.2%(38/4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3.29±1.45)分和(18.24±1.33)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8.44±1.45)分和(28.14±1.89)分(均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分别为(82.33±1.56)分和(63.34±2.14)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8.53±1.54)分和(38.14±2.56)分(均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分别为(54.55±11.48)ng/L和(62.44±9.88)ng/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24±9.25)ng/L和(78.14±10.78)ng/L(均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治疗脑梗死半身不遂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提高综合治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