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柴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王雪莹  刘畅  姜海 《中医药信息》2012,29(3):143-144,F0003
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 DC.)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性味辛、苦,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北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北柴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目前,对北柴胡及同属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取得较多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柴胡品种只有北柴胡和南柴胡。就目前柴胡市场而言,南柴胡产量较低,北柴胡种植范围较小,而野生资源枯竭,使得柴胡产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一些产量较高的其他柴胡品种被当做替代品使用。虽然人工种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柴胡的供给需求,但其有效成分的量受产地、种质、栽培技术等影响较大,也会导致质量稳定性差。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对近年来北柴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今后柴胡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工作重点,为阐明柴胡属植物作为药材使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7个化合物:香苹酸①、水杨酸②、咖啡酸乙酯③、原儿茶酸④、柴胡色原酮酸⑤、山萘酚⑥、芦丁⑦。结论化合物②③④为柴胡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玲玲  陈莹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5,36(9):1431-1433
柴胡属(BupleurumL.)是伞形科植物中的大属之一,始载于Linnaeus1737年发表的《植物属志》。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柴胡属植物在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现已知有柴胡属植物41种、17变种、7变型,占全世界种类的1/5以上,在西北5省区的药用种类就有21种之多[1]。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录的柴胡原植物有2种,即北柴胡B.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近年来,对柴胡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其中,以北柴胡、南柴胡、三岛柴胡的研究报道最多。北柴胡常以干燥根供药用,因其…  相似文献   

5.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1-O-咖啡酰甘油酯(1)、七叶内酯(2)、东莨菪内酯(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α-菠菜甾醇(5).结论:化合物1~3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为伞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为常用解表药,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及甘肃等地。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为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抑郁、保肝、抗肿瘤、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针对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对已有柴胡各种性状进行归纳总结,为柴胡的进一步研究提动参考,并为柴胡的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北柴胡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萘酚(晶1),山萘酚-7-鼠李糖甙(晶2),山萘酚-3,7-双鼠李糖甙(晶3),山萘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7-o-α-L-吡喃鼠李糖甙(晶4)及福寿草醇(晶5).晶4系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Ⅲ),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8,3′,4-′tetramethoxyflavone,Ⅳ),5,6,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nodiflo-ret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北柴胡种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北柴胡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对其胚胎学及种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作者综述了北柴胡的胚胎发育、果实形成、种子休眠特性、贮藏特性和萌发特性等内容,总结其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和萌发条件改良所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北柴胡种子生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柴胡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翔  汤华钊  苟小军  涂杰 《中药材》2008,31(12):1816-1819
目的:研究白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白鲜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结果:15个化合物分别为:Dictamnol(1)、梣酮(2)、β-谷甾醇(3)、前茵芋碱(4)、白鲜碱(5)、茵芋碱(6)、Pregnendone(7)、崖椒碱(8)、11,12,13-三降愈创木-6-烯-4β,10β-二醇(9)、黄柏桐(10)、柠檬苦素地奥酚(11)、如忒文(12)、柠檬苦素(13)、胡萝卜苷(14)、KihadaninB(15)。结论:其中9、11及15为在白鲜皮中首次发现,化合物15为一对差向异构体,将这个差向异构体分别命名为KihadaninBA和KihadaninBB。  相似文献   

12.
参考阅读近几年来国内外与白鲜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白鲜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白鲜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倍半萜类、甾体类、香豆素、黄酮类等;质量评价手段主要有多指标HPLC法和指纹图谱法。为中药白鲜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材质量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白鲜皮Dictamni Cortex的化学成分。方法该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HPLC柱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各种光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阔戴明(1)、尼克酰胺(2)、丁香酸(3)、白鲜碱(4)、柠檬苦素(5)、吴茱萸苦素(6)、梣酮(7)、黄柏酮(8)、大叶桉亭(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Z Wang  F Xu  S An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51-2, 576
Rutaev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bark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It has been obtained from genus Dictamnu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白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白鲜根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UV,IR,NMR,MS和CD等波谱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kihadanin D(1)、黄柏酮(2)、kihadanin A(3)、kihadanin B(4)、kihadanin C(5)、柠檬苦素(6)、吴茱萸内酯醇(7)、梣酮(8)、furo[2,3-b]quinolin-4-ol (9)、前茵芋碱(10)、ifflaiamine(11)、白鲜醇(12)、柚皮素(13)、香叶木素(14)、汉黄芩素(15)、东莨菪素(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酮(18)和焦谷氨酸甲酯(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植物界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4,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8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筛选,发现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6. 22,21. 72,31. 06μmol·L-1。  相似文献   

16.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国家二级保护藏药,藏、汉医药典籍对其有详细的记载,药用历史悠久。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甘松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甘松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后续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甘松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白鲜皮抑制皮肤癣菌活性最强的有效部位,为开发白鲜皮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抑菌环法比较白鲜皮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强弱,并用HPLC法比较了提取物中白鲜碱的含量。结果白鲜皮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水提取物;与60%乙醇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相比,95%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其所含白鲜碱的含量最高。结论白鲜皮95%醇提取物有明显地抑制癣菌作用,其抑菌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主要成分白鲜碱等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Neuroprotective limonoids of root bark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methanolic extract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root bark afforded four new degraded limonoids, 9alpha-hydroxyfraxinellone-9- O-beta- d-glucoside ( 1), dictamnusine ( 2), dictamdiol A ( 3), and dictamdiol B ( 4), together with eight known compounds, dictamdiol ( 5), fraxinellone ( 6), fraxinellonone ( 7), 9beta-hydroxyfraxinellone ( 8), calodendrolide ( 9), obacunone ( 10), limonin ( 11), and rutaevin ( 12). Compounds, 2, 3, 6, 9, 10, and 11 showed significant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cortical cells at a concentration of 0.1 microM.  相似文献   

19.
金雀根及其混淆品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金雀根药材的定性质量标准,并用于混淆品的鉴别。方法制备金雀根及其混淆品白鲜皮的提取物,选择这二种药材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的比较。结果摸索并确定3个展开剂系统和2种显色方法,获得了清晰的薄层色谱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法能有效鉴别金雀根及其混淆品,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艾纳香属植物含有黄酮、萜、噻吩、苯丙素、挥发油等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酪氨酸激酶等生物学活性。本文较系统地综述艾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