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又名“将军”,其味苦性寒,为攻下实满之良品,临床应用甚广。大黄有酒浸、酒炒、盐水炒、炒焦、清蒸、酒蒸等多种炮制方法,各有妙用。笔者临床中将大黄用于治疗多种病证,收到较  相似文献   

2.
大黄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主要功效为泻下积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效峻而力猛,正如《汤液本草》所云"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解》中论述大黄颇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应用其大黄经验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临床用途多样化.属于较常用的中药品种,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攻.  相似文献   

4.
大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入肝、睥、胃、大肠、心包经。主要含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甲醚及鞣质等.具有攻下积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在临床中对多种肝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胃、大肠、肝经,能泻实热,荡积滞,行瘀血。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游离和结合性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二蒽类衍生物(番泻叶苷ABCD),还含有鞣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董文燊  李清  瞿发林 《光明中医》2014,29(1):207-208
<正>大黄与玄明粉同为攻下药。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掌叶大黄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气清香,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心包经。玄明粉别名白龙粉(《御药院方》)、风化硝(《本草蒙筌》),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为白色粉末,性寒,气微,味咸,归胃、大肠经。共同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热泻火之功。大黄与玄明粉常相须为用,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相似文献   

7.
大黄配伍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迎雪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93-1195
大黄味苦性寒,主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峻而下行,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因其疗效卓著,历代沿用不衰。特别是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1 苦咸同用1 1 软坚攻下 大黄苦寒,气味俱厚,长于荡涤通下,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清热泻火。两相配伍,....  相似文献   

8.
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现就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急症救治的应用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黄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生军、川军、锦纹.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诸经.其性走而不守,趋于沉降,兼入气血.具有攻积滞,清湿热,解火毒,凉血分,化瘀滞的作用,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传统中医药文献中对大黄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将日本汉医学文献中应用大黄的常用方剂及日本汉医应用大黄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攻里不远寒”,意谓攻里通下当以寒凉为第一要法。而大黄则为寒下法之首选药物。大黄具有诸多功用,故以其为主要药物之诸方,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胆道排石汤、清胰汤、八正散、凉膈散等分别用于脏腑实热及多种热性感染性疾患,每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小方……病无兼证邪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