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渴目病是由消渴病引起的常见内障眼病。近年来笔者用院内自制中成药养阴明目丸和散瘀明目丸内服,配合激光治疗消渴目病,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3.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目病患者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初步探讨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受到影响。消渴目病患者各证型生存质量得分都较低。在各证型中痰瘀阻滞型得分最低,而阴虚燥热型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4.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中关于消渴目病的相关论述甚少,通过全面收集整理资料,一方面从消渴的文献搜索,另一方面则着眼于眼科学著作,以期初步总结出古代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认识和诊治本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方对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159例患者根据辨证分为5型,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痰瘀阻滞型。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和症状评分表进行治疗前后前瞻性研究。结果: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痰瘀阻滞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不大(P〉0.05)。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血行瘀滞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痰瘀阻滞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不大(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方能够改善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提高消渴目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古今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和统计,归纳古代记载治疗本病的药物以及现代临床常用的药物,分析古今用药特点的异同。结果显示,古今用药均采用滋阴润燥,主要药物有枸杞子、人参、麦冬、泽泻、五味子、黄连;古代还采用了矿物药,主要有长石、理石、礜石、钟乳石、铅、卤咸、黄丹、丹石,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这些药物大多含有重金属和矿物质,因而现今临床运用的越来越少;而现代医家重视活血化瘀及清肝火药物的运用,其原因是考虑到"久病多瘀"及情志因素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消渴目病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五轮学说"结合脏腑辨证,探索消渴目病的诊疗方案,以期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消渴目病证候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渴目病的证候分布特征及主要临床证型。方法:对245例消渴目病患者从证候组合形式、证型分布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消渴目病证型组合分布频次中以3证组合形式最多,占47.35%;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脾虚痰湿、阴阳两虚5证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8.37%。结论:消渴目病证候组合形式复杂多样,而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与各兼夹证的组合证型为消渴目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0.
清燥救肺汤出自《医门法律·伤燥门》,由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组成,具有清燥润肺功效.笔者常用此方随证化裁治疗各科疾病,往往能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三则报道如下. 1 喉痹 韩某某,女,42岁.患者咽干痛,有异物感伴声嘶反复发作3年.经喉镜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多次接受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常因感冒或疲劳,上述症状又现或加重,甚至影响工作,精神压抑,故要求接受中医治疗.诊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反光增强.舌红少津,脉细数.病为喉痹,治宜养阴清热润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