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型猪经脉不通病理模型的宏观定量观察法,为中医理论的实验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使用凝胶注射法堵塞小型猪的胃经和肾经低流阻通道,制造经脉不通病理模型,测量造模前后小型猪24 h的饮水量、粪便湿重、干重和尿量,测量造模前后第52天的体质量和体尺以及造模后第52天的牙齿尺寸与个数,测量各脏器的最大面积和质量。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计算粪便含水量、脏器系数、脏器面积系数和肠长度系数。结果:获得上述指标的定量数据,初步建立了小型猪的宏观定量观察法。结论:使用该方法观察小型猪经脉不通病理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小型猪"经脉不通"病理模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比较不同经脉异常所引起的病候差异。方法:将19只小型猪随机分为胃经不通组(7只)、肾经不通组(7只)和对照组(5只),用凝胶注射法分别堵塞胃经和肾经低流阻通道,对照组只作麻醉处理,饲养7~9周观察相关指标。结果:胃经组的饮水量与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粪便含水率极显著低于肾经组,腰围体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肾经组的饮水量与尿量极显著低于胃经组,粪便含水率极显著高于胃经组,第1门齿长度极显著大于其他2组。结论:凝胶堵塞胃经和肾经低流阻通道后,小型猪可分别出现与胃经-胃腑和肾经-泌尿生殖系统特异相关的病候,证明经脉不通是导致相关经脉病候的病理机制之一,且存在经脉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省时、死亡率低且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麻醉后在呼吸机支持下,于相应第3、4胁间隙处开胸,挤压两侧胸壁,将心脏挤出于胸腔外,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过观察术后大鼠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分别利用Evan blue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方法于术后3 h及1周,确定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同时观察术中、术后24 h及1周大鼠的存活率。结果术后大鼠Ⅰ、Ⅱ导联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术后3 h大鼠心脏Evan blue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恒定。术后1周处死取出大鼠心脏,可见心脏前壁、侧壁及心尖处形成境界清晰的心肌梗死区,梗死区颜色明显浅于周围的心肌,呈苍白色,失去正常光泽。术后1周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可见梗死区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造模成功率为83%,术后24 h存活率为77%,术后1周大鼠总存活率为72%。结论此模型操作简单、稳定,且术后动物存活率高,是研究心肌梗死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行为学以及胃肠动力指标对大鼠经脉不通证候模型进行评价,为探索中医经络病候模型提供评价方法和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非经结扎组10只,胃经结扎组10只和肾经结扎组11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只进行麻醉处理,其余3组大鼠均用结扎法在相应的非经脉线或经脉线上进行结扎堵塞低流阻通道造模。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通过计算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观察胃肠动力变化。结果:胃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周行为学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造模后第4、5周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肾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2、4、5周行为学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P0.05);胃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周行为学得分显著低于非经结扎组(P0.05),第5周显著高于非经结扎组(P0.05);肾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每周行为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经结扎组(P0.05或P0.01)。胃经结扎组和肾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周中央区停留时间均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非经结扎组(P0.05)。胃经结扎组大鼠在造模后糖水偏好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非经结扎组(P0.01)。胃经结扎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非经结扎组(P0.05)。结论:结扎堵塞大鼠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阴肾经循经低流阻通道,可导致与胃经、肾经病候相关的情志状态与胃肠动力改变,说明结扎法能引起大鼠相对特异性变化。本实验为经络疾病证候模型提供了评价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的方法,以期为临床防治MF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术前进行包括对实验动物、药物、仪器和器械的准备;手术操作过程按照麻醉、消毒、连接呼吸机、心电图监测、开胸、结扎、关胸、脱机、术后处理的步骤;手术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保护实验动物肺脏,观察其呼吸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注意结扎手法,预防感染。造模是否成功可通过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进行左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检测、心脏组织HYP、TGF-β1含量检测来确定。结论:规范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MF模型的步骤,完善每个细节,对提高实验大鼠存活率及造模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盲肠结扎法所致大鼠急性腹膜炎的动物模型,观察腹膜炎不同阶段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剩余40只均为模型组。造模后第1,2,4,6天,每次随机从模型组中抽取8只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TNFa,IL-6,TNF-aR水平。结果:TNF-a先升后降,IL-6,TNF-aR先降后升。结论:用盲肠结扎法所致大鼠急性腹膜炎的动物模型成功;炎症因子不同阶段变化明显;IL-6结果与相关资料不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改良冠脉结扎法,建立一种成功率和成活率皆高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通过综合优化实验大鼠选择、麻醉剂选择、人工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术后保温及抗感染等方法改良造模.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d大鼠存活率为92.50%,3只死亡,分别死于肺损伤、心律失常和麻醉过度;1周后存活率为90.00%.结论 综合优化各种因素、改进制模方法能够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并降低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02-205
目的:改良大鼠冠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提高动物存活率并探讨模型制备关键点。方法:SD雄性大鼠,于传统冠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基础上,对实验动物选择、麻醉方法选择、人工呼吸管理、开胸结扎、术后护理及抗感染等方面进行改良优化;并以造模成功率、心电图ST段改变、心肌梗死率、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浆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等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24h大鼠存活率为95%,2W时存活率为90%。结论:改进造模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并降低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幽门结扎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幽门结扎方法做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AST、AIJT及肝脏指数、血清中的NO、NOS、CHE、URE、TP、CHO、TG、LDLC、MAO含量来观察幽门结扎引起的肝损伤的情况。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的AST、ALT、NO、TP、CHO、TG、LDLC、MAO含量及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或P〈0.05),血清中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肝细胞萎缩并坏死、有脂肪变、有水肿。表明幽门结扎性肝损伤模型已经成功。结论:从实验数据来看,幽门结扎性方法做肝损伤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模型成都非常的稳定,做预防性保肝作用药物的较好的造模型方法,是个新型的肝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瑕  陈国忠  彭飞燕  王婕  欧智海  易志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179-182,后插4
目的在胃癌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对不同周数干预大鼠的胃组织进行取材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使大鼠胃癌的形成过程得到连续、完整的呈现,为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各个阶段提供模型支撑,为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类药物的干预时效性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先单用MNNG溶液,后以MNNG溶液及酒精溶液交替灌胃共同诱导胃癌大鼠模型的建立,分别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第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40周、42周、44周、46周、48周、50周随机取10只大鼠进行胃组织取材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因实验过程中大鼠意外死亡38只,胃癌造模实验第52周对剩余的2只大鼠同样进行胃组织取材及病理切片观察。比较各个不同时间段胃癌大鼠的病理的分级程度及变化情况。结果①胃黏膜糜烂出现于在24~36周之间,病变的高峰期以24~28周为主;②肠上皮化生出现于28~36周,以28~32周为病变高峰期;③轻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32~42周,以32~40周为病变高峰期;④中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40~48周,以40~44为病变高峰期;⑤重度不典型增生出现于造模46~50周,以46~48周为病变高峰期;⑥胃癌出现于造模48~52周,以50~52周为病变高峰期。结论①胃癌大鼠造模的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病理演变为:正常→胃黏膜糜烂→肠上皮化生伴胃黏膜糜烂→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②胃癌大鼠各病理变化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形成时间段及病变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