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悬吊训练。2组治疗前及疗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结论悬吊运动训练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有效康复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康复,总结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临床康复中提高及改善偏瘫步态及步行能力的研究近况,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规范化康复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引起偏瘫的发生率在逐年提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公布的全球脑卒中莫尼卡方案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位居世界第2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早日实现偏瘫患者良好的步行,对整体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偏瘫后在社区早期强化骨盆与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集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结果显示,减重步行训练在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优于常规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下肢康复训练方法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文章进行综述,发现其可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纠正平衡异常,从而达到改善步行能力、改善异常步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纠正平衡异常的目的,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障碍常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存质量,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BWSTT)是近年来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一种薪的康复治疗技术。本文旨在简要综述近些年来,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年来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文章予以综述。结果:采用AFO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步行速度、步态周期、抑制踝关节肌痉挛和纠正平衡异常等等方面起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步行能力的目的。结论: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可以提高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后,分6级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01)。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游越  韩冰  汪洪波  宋妮 《四川中医》2020,38(9):185-188
目的:观察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Holden步行分级、10-MWT及6-MWT测试、Tinetti、BBS和FMA-L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收集的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熨配合中医推拿,观察8周。[结果]接受观察后,实验组步行能力均在1~4级,且例数多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步行能力多为1~6级,实验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药熨配合中医推拿的康复护理可以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给予药物、针灸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运动疗法训练。结果:观察组步行能力、步态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的步行功能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的步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的步态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的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的进步虽使病人生存率提高,但其高致残率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步行能力低下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问题,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步行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站立平衡、步行能力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Berg平衡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I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促进站立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强制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20min,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40min和物理因子治疗)+常规平衡训练20min,两组治疗均为每周6天,每天1次,共4周,治疗前后通过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FAC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定、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定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