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一株小蓟内生旋丝毛壳菌(Chaetomium bostrychodes)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层析、Sephadex-20、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上述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urasperone A (1)、fonsecinone A (2)、granulolactone(3)、4-hydroxyphenylacetone(4)、latifolicinin C (5)、p-hydroxybenzoic acid ethylester(6)、p-hydroxybenzoic acid(7)、phallac acid A (8)、1,2,4-benzenetriol(9),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对这些化合物的抗临床耐药细菌和植物病源真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海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sopimara-8(14),15-diene(1)、libertellenone A(2)、scopararane B(3)、diaporthein A(4)、diaporthein B(5)、11-deoxydiaporthein A(6);4个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啤酒甾醇(10),其中化合物5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9.2、4.4、9.9μmol/L。结论化合物1、2和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100 L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15-hydroxyl tricycloalternarene 5b(1)、guignardiaene D(2)、guignardiaene C(3)、guignardone A(4)、guignardone B(5)、3-(4-甲苯氧基)-丙酸(6)、2,4-壬二醇(7)、麦角甾酮(8)、酪醇(9)、对羟基苯甲醛(10)。杂合萜类化合物1~5对SF-268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化合物6、7对MCF-7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有毒植物马钱内生真菌Exserohilumrost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红外、紫外及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Griess法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试。结果 从有毒植物马钱内生真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xserone A(1)、(3R,4R)-4,8-二羟基-3-[(R)-2-羟基戊基]-6,7-二甲氧基异色满-1-酮(2)、(+)-monocerin(3)、11-hydroxymonocerin(4)、5-丁基-6-(羟甲基)-4-甲氧基-2H-吡喃酮(5)和setophapyrone B(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突蠕孢酮。化合物3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缬)二肽(1)、环(甘-异亮)二肽(2)、白僵菌素(3)、麦角甾醇(4)、3β,5α,6β,9α-tetrahydroxyergosta-7,22-diene(5)、fusaric acid(6)、dehydrofusaric acid(7)、对羟基苯甲酸(8)、环(羟脯-亮)二肽(9)、环(甘-脯)二肽(10)、环(丙-苯丙)二肽(11)、环(亮-丙)二肽(12)、环(亮-缬)二肽(13)、环(苯丙-甘)二肽(14)、环(亮-甘)二肽(15)、尿嘧啶(16)、胸腺嘧啶(17)。结论 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13、14为首次从镰刀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台盼蓝排斥法和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R)-1, 3-二氢-6-甲氧基-3-甲基异苯并呋喃-4, 5-二醇(1)、灰黄霉素(2)、1, 6-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酮(3)、1-羟基-3-甲基酮(4)、1, 3, 6-三羟基-8-甲基酮(5)、1, 8-二羟基-3-甲基蒽醌(6)、1, 3, 5-三羟基-7-甲基蒽醌(7)、6-羟基芦荟大黄素(8)、腺嘌呤(9)、胸腺嘧啶(10);化合物1和3对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分别具有较强和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和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和3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柴丽华  宋海龙  马晓玲  陈刚  石磊岭  魏鸿雁 《中草药》2021,52(19):5822-5826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T法,以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HGC-27)和结肠癌细胞(Ht-29)为目标细胞,检测所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4,17-dimethoxy-2-oxatricyclo[13.2.2.13,7]eicosa-3,5,7(20),15,17,18-hexaene-10,16-diol(2)、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基-1-酮(3)、4羟基-3,5-二甲基苯甲酸(4)、(4S)-4-羟基-1-四氢萘酮(5)、(4R)-O-methylsclerone(6)、阿魏酸(7)、(4S)-4,5,8-trihydroxy-α-tetralon(8)、5,8-二羟基-4-甲氧基-α-四氢萘酮(9)、(6R,7E)-4,7-megastigmadien-3,9-dione(10)、3,4′-dihydroxy-3′-methoxybenzenepentanoicacid(11)、vomifoliol(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0~11首次从青龙衣中的得到,并且化合物2、6、8、9为青龙衣中的特有成分。化合物6、10对3种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3、8、9、11对3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6.25~50.2μmol/L。  相似文献   

8.
姜程曦  宋娇  林良义  李校堃  张颖  叶清清  张亚利 《中草药》2015,46(16):2434-2438
目的寻找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为靶点,并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改造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3,5-双(2-氟苯亚甲基)哌啶-4-酮(EF24),合成了其类似物[3,5-双(2-溴苯亚甲基)哌啶-4-酮,B6];采用FGFR1酪氨酸激酶实验验证其靶向性;MTT法检测EF24和B6对正常人肝细胞HL7702、4种肿瘤细胞(人大细胞肺癌NCl-H460、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小细胞肺癌A549、人星形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6(2.5、5、10μmol/L)对NCl-H460细胞bFGF/FGFR下游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因子的表达。结果 EF24类似物B6可以以FGFR1为靶点,抑制NCI-H460细胞FGFR1以及下游信号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ERK1/2)的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改造并获得靶向FGFR1的EF24类似物B6,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寻找FGFR1抑制剂候选抗肿瘤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富乾  蒋捷  马浩然  程璐  张耕 《中草药》2017,48(7):1298-1301
目的研究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etoseminudin B(1)、gonytolide C(2)、chaetone D(3)、1H-indole-3-carbaldehyde(4)、1H-吲哚-3-羧酸(5)、indole-3-methylethanoate(6)、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7)、大黄素(8)、3β,5α,9α-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9)、(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精炮制二氯甲烷组分Maillard反应产物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3个品种黄精为研究对象制备酒黄精。采用UV-Vis法和pH计测定褐变程度和酸度,GC-MS法分析Maillard反应产物,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炮制时间延长酒黄精二氯甲烷组分在280nm吸光度值逐渐增加,pH值降低;3个品种黄精炮制16h后呈现相同的280nm吸光度和酸度变化趋势,显示Maillard反应物理化学特征。GC-MS分析检测到酒黄精中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5-羟甲基糠醛等特征性Maillard反应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示,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抗氧化活性增强,至16h达到最高随后趋于稳定。结论黄精炮制产生特征性Maillard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牡蛎共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ML-4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V(1),chaetoglobosin Vb(2),tyrosol(3),5-methyluracil(4),uracil(5)。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60.5 mg·L-1,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19.96 mg·L-1。进一步研究发现,化合物1可引起SMMC-7721细胞G2期细胞周期阻滞,并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SMMC-7721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Caspases-3,-8,-9的表达增加,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其诱导凋亡作用同时涉及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元宝草共生菌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借助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球毛壳霉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液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olactone A(1)、4′-epialtenuene(2)、交链孢霉烯(3)、chaetomugilin Q(4)、chaetomugilin D(5)、chaetomugilide B(6)、chaetoglobosin Vb(7)、chaetoglobosin C(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球毛壳内酯A,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乙醇提取刺齿凤尾蕨药材,提取物依次经过有机溶剂萃取,聚酰胺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色谱分离得到10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ESI-MS)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分别为geopyxin B(1),geopyxin E(2),ent-11α-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3),ent-14β-hydroxy-18-acetoxykaur-16-ene(4),neolaxiflorin L(5),ent-3β,19-dihydroxy-kaur-16-ene(6),ent-3β-hydroxy-kaur-16-ene(7),7β,17-dihydr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 19-O-β-Dglucopyranoside ester(8),crotonkinin C(9)和crotonkinin C(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刺齿凤尾蕨中获得。体外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对Bel-740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50,10.60μmol·L-1;化合物1和2对Hep 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68,11.80μmol·L-1。  相似文献   

14.
杨君泽  何山  丁立建 《中草药》2017,48(24):5105-5111
目的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来源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HPQJ1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到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Z)-2-(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1)、2,4-dimethoxyphenyl acetate(2)、6,8,5′,6′-四羟基-3′-甲基黄酮(3)、4-羟基苯乙酸(4)、cyclo-(L-Pro-L-Val)(5)、cyclo-(L-Pro-L-Leu)(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 chromone(9)、2-(2,4-dimethoxylphenyl)-3-(4-hydroxybenzyl)-1,2,4-triazole(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cyclo-(Leu-Pro-Ile-Pro)(12)、2,4-二甲氧基苯甲酸(13)、3-甲氧基苯酚(14)。结论除化合物1、3、10、11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SCS-KFD16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向硅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DPPH法、Ellman比色法和PNPG法对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海洋文蛤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产物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hydroxy-2-methoxybenzyl)-5-methoxyphenol(1)、penicillide(2)、bioxanthracene 2(3)、6-ethyl-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4)、4-羟基苯乙醇(5)和2-(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霉双酚;化合物2~6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4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为24.4μmol/L。  相似文献   

16.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云云  刘锋  施超  张月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42-3048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_(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_(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_(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_(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Halichondria属软海绵分布广泛,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引起人们的深入研究。近30年来,已从Halichon-dria属软海绵中分离得到了许多结构新颖,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大环内酯、聚醚、生物碱、内酰胺、萜类、甾醇、鞘类脂糖苷等。在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简要介绍了1978—2003年Halichondria属软海绵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松峰  张晓  袁永亮  张晓坚 《中草药》2023,54(10):3054-3059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石菖蒲内生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Z00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包括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目标菌株的大米固体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常数与现代的谱学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菖蒲内生真菌灰黄青霉Z005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化合物和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灰黄青霉呋喃醇A(1)、chaetominine(2)、dehydrocyclopeptine(3)、1-methylcyclopenin(4)、4-(2-羟基丁炔氧基)苯甲酸(5)、penipratynolene(6)、hypofuran B(7)、lobechine(8)、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H-吡咯-1-基)丁酸(9)、2-呋喃甲醇-(5’→11)-1,3-环戊二烯-[5,4-c]-1H-邻二氮杂萘(10)、N-乙酰色胺(11)、1H-吲哚-3-基甲基氨基甲酸甲酯(12)和顺式阿魏酸甲酯(13)。结论 灰黄青霉Z005为首次从石菖蒲健康组织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为新的苯并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66发酵液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DPPH法、Ellman比色法和PNPG法对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采用96孔板微量法测定所得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抑制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66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epi-trans-4-hydroxylinalool-3,6-oxide(1)、trans-4-hydroxylinalool-3,6-oxide(2)、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4)、6-羟基芦荟大黄素(5)、原儿茶醛(6)、2,5-二羟基苯甲醛(7)、对羟基苯乙酸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乙酸(10)、2-(4-羟苯基)乙醇(1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12)、反式阿魏酸(13)。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6、7、9~13都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化合物4和6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6和7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16、64μg/m L;化合物6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活性,MIC值分别为64、128和128μg/m L。结论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和1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曲霉呋喃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Marfey水解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平板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结果 从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