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变通大柴胡汤加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胆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两组根据相关指南均予常规方案;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变通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尿淀粉酶、治疗效果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 <0.05)。两组治疗1周后APACHEⅡ评分、血尿淀粉酶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结论 变通大柴胡汤加味治疗SAP(肝胆湿热证)患者的疗效确切,能促进症状体征的好转,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T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01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口服用根痛平颗粒,2袋/次,2次/d;观察组采用活络术注射穴位,1次/d,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同时采用活血通络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1%和73.2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体内TNF-α和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荷瘤裸鼠组织形态学及对外周血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影响作用。方法:胃腺癌MGC803细胞接种于Balb/C裸小鼠右前肢皮下,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 L·kg-1),消癌平组(1.8 g·kg-1),通莲汤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7 g·kg-1),各组连续给药3周,再连续观察3周,6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瘤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构;裸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高剂量通莲汤干预的裸鼠移植瘤瘤体微结构淡染,核分裂少见,中心出现大片坏死区;中、低剂量通莲汤干预的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甚微。高剂量通莲汤可显著下调裸鼠外周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33.82±14.43)ng·L-1,(45.49±15.61)ng·L-1和(132.09±29.51)ng·L-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较高剂量的通莲汤可促进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坏死,其抑瘤机制与下调血清TNF-α,IL-6和IL-8等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儿茶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多糖(1 mg·L-1)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24 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表儿茶素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磷酸化表达。结果:表儿茶素在100μmol·L-1时对RAW 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与空白组比较,LPS可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P0.01);与LPS组比较,25~100μmol·L-1的表儿茶素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P0.05,P0.01),抑制i NOS蛋白及MAPKs亚族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terminal kinase,JNK)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表儿茶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抑制i NOS蛋白表达及p38MAPK,ERK1/2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大黄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1、IL-10水平。结果:SAP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10比值降低;大承气汤治疗组与SAP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TNF-α/IL-10比值回复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IL-1、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一定程度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进而减轻组织损伤,阻止SAP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炎调方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8、12、24h处死动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脏损伤情况.结果 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炎调方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除24 h外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病理切片显示炎调方组肺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 炎调方能下调脓毒症大鼠TNF-α、IL-6水平,对IL-10有上调作用,并能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葶苈草颗粒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昆明种小鼠,用3%恶唑酮(OXZ)复制小鼠OXZ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等容蒸馏水)、葶苈草颗粒(1.95,3.9,7.8 g·kg-1)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0.39 g·kg-1)阳性药对照组,ig每天 1 次,连续治疗4 d。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4 d后,与模型组比较,葶苈草颗粒3.9,7.8 g·kg-1治疗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肠组织MPO,IL-1β,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葶苈草颗粒治疗组总DAI值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葶苈草颗粒对OXZ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之间的平衡,有效减轻实验性结肠炎炎症,从而起到治疗IBD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 探讨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A)、假手术组(B)、利维爱组(C)、补肾化痰方低剂量组(D)、补肾化痰方高剂量组(E)。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3月,C,D,E组分别以利维爱0.23 mg·kg-1、补肾化痰方9.4 g·kg-1、补肾化痰方18.8 g·kg-1灌胃给药,A,B组予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给药时间为8周。术后5个月,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组织TNF-α和IL-6表达。 结果: 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增加骨小梁数量和密度,降低骨组织TNF-α和IL-6表达水平。 结论: 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骨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IL-6,IL-17及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90只,正常组6只,其余大鼠尾根部按0.2 mg/只肌肉注射胶原乳剂制成关节炎大鼠模型,选择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和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来氟米特组按10 mL·kg-1灌胃给予来氟米特,加味独活寄生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4,22,11 g·kg-1灌胃给予加味独活寄生汤,模型组及正常组灌胃相同体积水,每天1次,连续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关节滑膜IL-6,IL-17,TNF-α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的质量浓度.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IL-17,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加味独活寄生汤组IL-1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加味独活寄生汤对CIA大鼠关节炎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TNF-α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汤联合胸部肿瘤放疗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放化疗住院的胸部放疗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养阴清热化瘀汤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在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基础上给予养阴清热化瘀汤,每日1剂,从放疗开始,连用3月。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于放疗开始前及放疗40~50 Gy后取空腹静脉血3 m L,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P)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采用SF-36量表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急性RP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为29.85%,治疗组和对照组RP出现中位时间分别为81 d和57 d,治疗组出现RP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IL-6,TNF-α,TGF-β含量治疗组放疗后不同程度下降(P0.05)。放疗后治疗组躯体角色、心理健康、机体疼痛量表评分明显提高,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化瘀汤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推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大承气汤类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分为轻、中重和重3种类型,重症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特效药物,早期以非手术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AP的实践中有着独特优势,根据该病发病特点:腹满痛、大便不通等,经辨证论治用药后可以缓解其一系列症状,尤其是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里攻下方剂,包括根据大承气汤发展而来的类方:柴芍承气汤和柴芩承气汤,可以改善肠道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AP患者合并的肠麻痹等胃肠道症状,防止肠道菌群异位,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并且有助于早期启动肠内营养,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进而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出现。除此之外,大承气汤类方还可以促进胰腺微循环,促进AP发病过程中胰腺受损部位的恢复,降低血淀粉酶,同时改善全身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治疗A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防止AP由轻转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了总结大承气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对AP的治疗效果,笔者现将近5年来大承气汤类方治疗AP的临床研究,根据临床研究比较多的"肠道功能、肠道营养、炎症介质、胰腺微循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胰岛素及前列地尔注射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滞柔肝颗粒;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中医药四联疗法分期辨证优化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发作期、急性恢复期、轻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胃肠实热、正虚邪陷三型;急性恢复期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二型.运用中医药四联疗法:中药灌胃、灌肠、封包、静点,进行分期、分级、分型辨证施治.结果:腹痛消失时间(5.1±1.05)d,腹胀消失时间(4.01±1.35)d,肠鸣音恢复时间(1.97±0.21)d,平均住院时间(16.65±1.86)d,血淀粉酶正常时间(3.02±0.52)d,血脂肪酶正常时间(4.64±0.61)d,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6.15±0.63)d,白细胞(WBC)恢复正常时间(4.24±0.36)d,治疗期间并发1例心功能不全.结论:优化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腹泻、腹痛、发热、呕吐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腹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腹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肠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胰汤配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对部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方案,主要包含禁食、胃肠减压,基础支持,抑酸、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清胰汤及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淀粉酶、肝肾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反应指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淀粉酶和肝肾功能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配合针灸能有效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6、IL-8等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62-965
目的:探讨生大黄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淀粉酶与炎性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接诊的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生大黄灌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腹痛、腹胀,排便,腹部压痛,肠鸣音恢复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3.45±0.84)d vs(4.87±1.21)d,(2.56±0.45)d vs(4.23±1.13)d,(4.52±0.93)d vs(5.34±1.24)d,(2.34±0.42)d vs(3.84±0.78)d],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23±2.31)d vs(15.18±2.74)d](P0.05);两组患者在第3天开始,腹腔内压水平得到明显下降,观察组在3d、4 d、5 d、6 d时,腹腔内压水平均比对照组低[(13.41±2.85)vs(14.59±3.15),(7.65±1.23)vs(12.93±1.54),(7.28±1.35)vs(10.39±1.20),(6.42±1.15)vs(8.03±1.06)](P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205.89±42.30)U/L vs(294.74±70.41)U/L,(11.34±1.23)mmol/L vs(15.84±1.78)mmol/L,(11.34±1.68)×10~9L~(-1)vs(14.58±1.82)×10~9L~(-1),(2.19±0.12)mmol/L vs(1.84±0.15)mmol/L](P0.05);在炎症因子中,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41.23±7.53)ng/L vs(58.12±10.65)ng/L,(23.12±4.57)μg/L vs(38.45±8.35)μg/L,(32.12±8.51)mg/L vs(39.84±9.42)mg/L](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3.33%(70/75)vs77.33%(58/75)](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给予生大黄灌肠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淀粉酶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病情,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加减内服和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3例AGA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1片/次,1次/d,饭后服用;双氯芬酸钠凝胶,适量外涂患处,适当按摩,3次/d。观察组美洛昔康片使用同对照组,并给予薏苡仁汤加减内服、外敷。两组疗程均为治疗7 d。患者每日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痹阻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_2(PGE_2),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05,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等主证评分、次证评分和湿热痹阻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SR,CRP,UA,IL-1β,IL-6,IL-8,TNF-α,COX-2,PGE_2和TXB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6-keto-PGF_(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美洛昔康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薏苡仁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AGA湿热痹阻证患者可快速缓解和消除疼痛,减轻临床主要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监护情况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抑制胃酸、胰酶分泌,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论治,1剂/d,水煎取汁分2~3次口服或鼻饲.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率观察组55.00%,对照组42.50% (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50%,对照组77.50%(P<0.05).腹胀、腹痛、发热、大便不通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分别为(3.08 ±1.83),(2.33±1.22),(2.54±1.67),(1.18±0.42)d,对照组分别为(5.14±1.78),(4.57±1.30),(6.93±1.88),(3.22±0.85)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 CRP)、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11±1.53),(4.48±1.86),(4.64±1.64),(8.53±2.42)d,对照组分别为(9.56±2.68),(8.63±1.98),(7.05±1.84),(13.48±3.67)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常规治疗AP临床疗效显著,腹胀、腹痛、发热、大便不通等临床症状消失快,CRP、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复常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周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了解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辛伐他汀及任何调脂药物,30例)和辛伐他汀组(20mg/d,45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VCAM-1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VCAM-1水平分别降低29.7%和2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LDL—C浓度显著下降21.0%(P〈20.01)。辛伐他汀组VEGF的下降百分数与VCAM-1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有相关性(r=0.25,P〈0.05),与TC(r=0.12,P=0.33)、低密度脂蛋白(LDL—C)(r=0.08,P=0.52)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予以2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进行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记录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血清AMS,LPS,IL-6及TNF-α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促进抗炎因子表达及肠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