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红花微乳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Diamonsil C18(2)5μm,250mm×4.6mm;流动相:甲醇-0.4%的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至pH=3.3)为30∶70;检测波长:402nm;柱温:室温。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3128~3.12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结论:本测定方法快捷,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当归红花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志庚  于颍佳  吴雅文  杨晓君 《中成药》2004,26(11):955-956
当归红花酊主要由红花、当归、丹参、黄芪等6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抗炎镇痛、理气扶正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为控制制剂质量,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控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在现色谱条件下,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红花散瘀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25%甲醇超声提取;ODS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03m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获良好分离,在0.16~1.60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5%,RSD为2.10%。结论:本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红花散瘀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简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红花水提物和红花黄色素后尿、粪和胆汁中主要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nm,葛根素或对羟基苯甲醛为内标。尿、粪和胆汁中的HSYA的日内精密度小于3.1%,日间精密度小于5.8%。提取回收率为79.2%~102.1%。该方法首次研究了大鼠口服红花水提物和红花黄色素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红花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新疆红花中HSYA的含量。结果:在测定的红花样品中HSYA含量均高于我国药典标准。结论:不同产地新疆红花中HSYA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苏木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RP-HPLC测定红花单煎液和红花-苏木配伍液灌胃后正常大鼠血浆中HSYA的血药浓度,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红花单独给药、红花-苏木配伍给药,HSYA在体内代谢动力学模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配伍后,HSYA的分布半衰期t1、2α、吸收半衰期t1/2Ka、表观分布容积VL/F显著减小,达峰时间tmax有所提前.结论:苏木可加快HSYA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加快HSYA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减少HSYA在体内的蓄积.  相似文献   

7.
吴亮  康安  乐世俊  唐于平 《中成药》2020,(1):150-155
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红花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围绕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内过程,针对其体内暴露、药动学行为(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生物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HPLC测定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含0.5%三乙胺的1%冰醋酸溶液(9∶9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在0.007936~0.1984m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1.3%,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金鸣  李金荣  吴伟 《中草药》2004,35(6):665-666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活血化瘀药,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临床上主要以水煎液人药。组织缺血一再灌注等过程中,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反应为许多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的重要损伤机制。红花水提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活血化瘀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测定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含0.5%三乙胺的1%冰醋酸溶液(9:9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在0.007936~0.1984m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1.3%,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平肝化浊合剂对脑梗塞大鼠血小板活化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大鼠多发性脑梗塞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血浆中GMP-140含量及脑组织微量元素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平肝化浊组GMP-140含量降低,与造模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肝化浊组脑组织中Pb含量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平肝化浊组脑组织中Mg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平肝化浊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光镜下的缺血性变化及其超微结构改变均较造模组轻微。提示平肝化浊合剂可明显降低脑梗塞大鼠血小板活化程度,减轻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和有毒元素Pb的蓄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益肾活血方对家兔血瘀模型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兔 30只 ,随机分为健康组、血瘀模型组、益肾活血方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血栓心脉宁组 ,各组相应处理后分别取静脉血检测P选择素 (GMP-140) ,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E-SOD) ,红细胞过氧化脂质 (E-LPO) ,血浆过氧化脂质 (P-LPO)。结果 :GMP-140 ,E-SOD ,E-LPO ,P-LPO ,健康组与血瘀模型组比P<0.01 ,血瘀模型组与益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比P<0.01 ,与血栓心脉宁组比P<0.05 ;益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与血栓心脉宁组比P<0.05 ;益肾活血方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P>0.05。结论 :造模成功 ,益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及血栓心脉宁组均有抑制对家兔血瘀模型P选择素表达 ,增加SOD活性 ,降低LPO含量的作用。益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均优于血栓心脉宁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药物抗凝治疗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对GMP-140及IL-6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将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5例)及噻氯匹定组(30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及TIA组比较,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噻氯匹定组上述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物的异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应用葛根素及噻氯匹定具有相同的抗凝效果,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冠心病的GMP-140、VWF和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5-1856
目的 :探讨血瘀证冠心病的血小板α颗粒 14 0 (GMP-14 0 ) ,血浆假血友病因子 (VWF )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GMP-14 0用 EL ISA法测定 ,VWF用酶联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一氧化氮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 ,结果 :对照组 GMP-14 0 (12 .86± 3.0 7) NG/m L,VWF(115 .42± 14 .78) % ,NO(6 0 .5 8± 12 .7) μm ol/L;气滞血瘀组 GMP(2 2 .70±7.2 ) N G/m L,VWF (14 0 .6± 11.8) % ,NO(110 .8± 8.9) μm ol/L;气虚血瘀组 GMP-14 0 (17.9± 4.8) NG/ml,VWF (118±12 .2 0 ) % ,NO(90 .7± 10 .5 )μm ol/L。气滞血瘀组 GMP-14 0 ,VWF,NO较对照组 P<0 .0 1。结论 :GMP-14 0参与炎症与血栓形成 ,瘀血症冠心病存在 GMP-14 0表达的增强 ,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个标志。 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其可与胶原等结合发生构形改变 ,导致血小板粘附。NO可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起到保护血管的内皮作用。GMP-14 0 ,VWF,N O的变化可作为血瘀症冠心病的病情变化的指标 ,对中医辨证和治疗建立一种定量变化指标 ,对中医心血管病变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血管黏附分子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现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总结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主要通过理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清化痰热法、温补肾阳法来治疗冠心病,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并且可降低GMP-140的含量。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GMP-140的含量来抗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的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B—TG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兔分为百裕银杏内酯高、中、低剂量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予相应药物静注1周.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各组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和PF-4和B—TG水平的变化。结果百裕银杏内酯各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均能抑制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降低PF-4和8-TG的表达(P〈0.01)。结论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能够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进行体内、体外实验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由花生四烯酸 (AA)、二磷酸腺苷 (AD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并对其作用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GBE体外选择性地抑制PAF诱导兔血小板聚集 (比浊法 )及 5 HT的释放 (荧光法 ) ,其抗血小板聚集和 5 HT释放的IC50 分别为 (4 7.5± 9.5 )mg·L-1和 (176 .3± 2 5 .5 )mg·L-1;银杏苦内酯B(BN5 2 0 2 1)体外抗聚集的IC50 为 (5 .5 6×10 -3 ± 1.0 1× 10 -3 )mg·L-1。体内试验GBE也选择性地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静注GBE 5 0 ,10 0mg·kg-1的作用时间分别可持续 6 0 ,2 40min以上 ;灌胃 10 0 ,2 0 0mg·kg-1的作用持续时间分别可达 180 ,2 40min以上 ;静注和灌胃作用高峰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 (96 .5± 6 .1) %,(83.3± 17.2 ) %。结论 GBE对由PAF ,ADP诱导的体内、体外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但对由AA诱导的聚集无影响。可见GBE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较高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PAF诱导的体外家兔血小板聚集,其强弱顺序为GKGBGA;三者还能够拮抗[~3H]PAF与PA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拮抗能力同样为GKGBGA。进一步研究三者对于PAF诱导后血小板中胞内[Ca~(2+)]i动员及胞内c AMP水平的变化,发现三者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胞内[Ca~(2+)]i动员并提高胞内c AMP水平,且它们的作用强弱与拮抗PAF受体能力的强弱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GK对于PAF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够通过激活c AMP信号通路、抑制胞内[Ca~(2+)]i动员的方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GB、GA对PAF受体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弱于GK。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血脂、血浆GMP-140、D-二聚体、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设大蒜素注射液治疗组43例和硝酸甘油对照组25例,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近;治疗组的ApoB、GMP-140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提高NOS活性,NO水平升高。提示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以及通过增加NOS活性,NO水平升高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20.
Ten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Alpinia mutica Roxb., 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 and Kaempferia rotunda Linn. (Family: Zingiberacea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n rabbit platelets using 3H-PAF as a ligand. Among them, four compounds 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Alpinetin and 5,6-dehydrokawain isolated from A. mutica exhibited IC50 values of 41.6 and 59.3 microM, respectively. The IC50 values of 3-deacetylcrotepoxide and 2-hydroxy-4,4',6'-trimethoxychalcone from K. rotunda were 45.6 and 57.4 microM, respectively. 1-Methoxy-2-methyl-5-(1',5'-dimethylhex-4'-enyl)-benzene, synthesized by methylation of xanthorrhizol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C. xanthorrhiza, showed an IC50 value of 40.9 micro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compounds were relatively strong PAF receptor binding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