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庆维 《北京中医》2006,25(6):361-36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都很密切。在急性发作期,大多由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发病。病延日久,肺气受损,可进而损及脾、肾和心脏功能。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积湿成痰,痰湿上渍于肺,则发咳嗽、咯痰;若痰浊上壅于肺或肾虚不能纳气,则发喘证。所以,慢性支气管炎在迁延期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的患者其虚实之间可以互为因果,致使病情逐年加剧,发作频繁,造成恶性循环。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位与病性,在分清虚实寒热、标本缓急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举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自拟咳喘汤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病人10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16~74岁,平均52岁,病程:1~5年的32例,6~10年的45例,10年以上的23例。按照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本组病例均有咳嗽剧烈、多痰、气喘、哮鸣音4种主要表现。以咳嗽剧烈,痰多黄稠,胸部胀闷,喘急上气,不能平卧,清晰闻及哮鸣音为重型;以剧咳多痰,哮喘不甚明显为轻型;其余病例为中型(剧咳、痰多、喘急、轻度哮鸣音皆见)。本组病例轻型者30例,中型者45例,重型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将治疗组采用的中医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的中成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59.38%),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显效26例(40.63%),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程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咳喘顺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9例,均为门诊病例,时间为2002年2-12月.其中男31例,女48例:年龄14~75岁,平均44.5岁;病程3~6个月.79例中因病毒感染引起的33例,合并感染的25例,肺气肿引起的21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詹文涛教授从医40余载对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病证的研究具有的辨治思路,笔者结合导师经验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0例,其中痊愈20例占29%;显效35例占50%;好转15例占21%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6.
慢支固本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进一步确认慢支固本冲剂的临床效果,对21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以固本咳喘片做对照,同时观测肺功能、体液及细胞免疫等有关指标。结果表明临床总疗效冲剂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咳嗽、咯痰、喘息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疗前比有明显改善;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CD_8~ 变化较疗前明显增强(P<0.01~0.001);FVC、FEV_1、MMEF等肺功能变化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0.001);随访冲剂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由此冲剂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由此说明慢支固本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稳定的疗效,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老年病,我们在临床上分为五型辨证施治,收到较好的疗效。风寒束肺临床多见咳嗽,痰白而稀,喉痛,鼻塞,清涕,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症。治宜疏散风寒,宣肺止咳。选方可用三拗汤和杏苏散加减共用。其中紫苏、麻黄为宣肺发表药,桔  相似文献   

8.
9.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因 《河北中医》1997,19(5):26-26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体会徐因(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056001)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肺部疾患。每因劳累、气候变化、情志不畅等因素而诱发。临床主要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炎四症,但以长期反复咳嗽最为突出。某些患者经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冬季加重,患者一般怕冷,遇风寒则咳,痰多而白稀,有时伴有鼻塞、流涕、发热而无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