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便血""痢疾"等病证范畴。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且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多数医者从脾肾阳虚论治,而忽略了脾阴的概念。本文从脾阴理论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讨论理脾阴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脾虚为本,久泄久痢、忧思愤郁、饮食不节均易导致脾阴受损。中医论治主以甘淡实脾,辅以甘温益阴、酸甘化阴,投以辛苦去滞之品,使得护脾而不碍脾,补脾而不滞脾。  相似文献   

2.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2024,(4):529-535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中医"泄泻"、"痢疾"、"便血"等病证范畴,由于该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病程迁延,治愈难度大,易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病情演变过程中久泄久痢、过用温燥之剂、忧思愤郁均易导致脾阴受损。中医论治主以益气健脾,臣以甘凉滋润,佐以酸甘化阴,辅以醒脾助运,投行血和络、护膜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4.
介绍沈舒文教授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沈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表现,分为初期、前延期和缓解期,三期各有侧重,而脾虚表现则贯彻其中,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初期以泻实为主,前延期可攻补兼施,恢复期以补虚固本为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为标;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肾密切相关。活动期为湿热蕴肠,气血阻滞,大肠传导失司,肠络受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缓解期为脓疡溃后,正气亏虚:故纳入"内痈"论治。活动期治以消、托法,缓解期以补法为主。总结张教授从"内痈"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并归纳常用方药、药物加减及灌肠方。  相似文献   

6.
近期在临床中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并不少见。韩捷教授认为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与先天肾虚及后天脾虚皆有关,且先后天相互滋养,水湿运化输布无力聚而为湿,湿邪日久化热发为本病。故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在临床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时从脾肾论治,以脾肾为基础、调和气血为辅,治疗方药采用类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并根据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兼有湿热之邪,采用局部灌肠清热利湿并以栓剂外用巩固疗效,以上方法合用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柴胡疏肝散为治疗肝郁气滞的代表方剂,溃疡性结肠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气机不畅、木运太过、土虚木乘而致泄泻。采用疏肝理气法选用柴胡疏肝散论治一则因忧思恼怒所致的溃疡性结肠炎,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施丽婕主任医师从脾阴论治胃癌切除术后口干的经验。施丽婕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气阴两虚为病理基础,尤以脾阴亏虚为主导,治以滋养脾阴,益气生津,取得显著疗效。其在滋养脾阴治疗用药上的特点有三:其一,甘淡润脾阴,甘守津还;其二,甘温益脾阴,阳升以化阴;其三,一味陈皮炭健脾和胃以补气生津。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杰 《四川中医》2001,19(6):10-11
关于脾阴虚的论治,在《伤寒论》中已有隐蕴,后世医家时有阐发。临床所见,脾阴虚的症状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表现极为突出。从脾阴虚辨治糖尿病有较充实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临床效果。根据脾阴亏虚程度不同,可分为脾阴独虚、气阴两虚、脾气下脱三个阶段。辨治的基本方法是甘润养阴。  相似文献   

10.
介绍韩捷教授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外表现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受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并伴有多种肠外表现。韩捷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研究,将其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肾亏虚3种证型,并与浊毒理论相结合,提出湿热内蕴化生浊毒、脾虚湿热兼有浊毒、脾肾亏虚浊毒胶结的观点。韩捷教授认为,浊毒既能从外而入,又可由内而生,致病十分广泛,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的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均可从浊毒论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清热滋阴化浊、凉血化瘀解毒、化浊通络止痛的药物来治疗其肠外表现。临床上采用中药口服、七炭方灌肠、健脾栓纳肛、中医外治4种手段,把祛湿化浊解毒贯穿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