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呼吸专业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本文从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就业指导3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探索,并以呼吸专业研究生为例,进行具体模式分析。为呼吸专业"四证合一"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制度实施以来,各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医学教育培养质量。但是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愈加凸显,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困难,临床能力培养不足尤其是中医临床思维形成困难、科研创新能力培训不够。基于此,结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文章探索构建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临床能力训练、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系统性融合的“多维度-全流程-精益化”培养模式,符合当前中西结合医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律。  相似文献   

3.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专业学位临床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出有较强能力并符合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专业型临床人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从硕士研究生实际情况和我院试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出发,修改并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出能力更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专业型研究生带教是医学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肾病学科作为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肾脏疾病谱及诊疗方式的变化,其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带教模式亦随之变化。对相关临床带教工作的个人体会予以整理,以期为中医肾病教学改革提供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院校的重视,成为教学改革新趋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网络教学成为主流,为活化培养模式,提高对中医专硕型研究生教学质量,本文对“互联网+”教学平台对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解决传统模式滞后问题,弥补新型医学研究模式的不足之处,突出“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优越性,以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立操作性强的中医学专业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近年中医学研究生培养研究的热点。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综合院校平台,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回归中医学"临床实践为本"的特征;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并重,充分利用综合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模式坚持导师负责、三级带教和名师讲座"三位一体",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医学基本特征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是中医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环境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国家卫计委出台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简称"规培"),政策要求中医临床专业型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并轨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医学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集约性,充分利用了医疗卫生资源,改变了原有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为适应新形势需要调整医学教育手段。我们通过对"规培"新政策的解读,结合临床实践要求,提出"规培"制度下中医妇科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以期为中医妇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科教融合理念,强化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实 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药物治疗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本研究以 92 名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为教学实施对象,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标准,从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3 个模块开 展课程设计,通过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与硕士研究生、专家及同行教师填写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 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评分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常模数据(P<0.05)。学 生、同行教师及专家教师均对该教学模式做出了较高的教学效果评价,以“该培养模式可应用到其他相关护理 课程中”“营造了更好的教学氛围与效果”这两项指标尤为突出。结论: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中医院校护理学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药物治疗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人才培养、教学设计、评价方式一体化教学融入课程教学 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进行三大核心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 度,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突出了中医院校的特色优势,推动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非常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逐步转型,由扩大招生规模到着重提高培养质量,培养类型由学术型为主转为专业型为主。在医教协同发展的大形势、大趋势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适应5+3新模式下的中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文章对学校即将实施的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医疗素质和科研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医学的发展前景。而“医教研一体化”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与关注。本研究阐明了“医教研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1.
侯丽辉  张春兰  李妍  吴效科 《光明中医》2013,28(6):1288-1290
为了解近年来我科室中医妇科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培养出更好的中医高素质人才,从我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2005-2010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入手,就其论文种类、论文内容、论文发表情况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面对我科室培养中医妇科人才的新局面,对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妇科人才进行了思考,总结出"重视综合素质、兼顾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40年历史,其教育体系已基本构成,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成为近年来中医类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阐述了我国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求、加强研究生系统管理3个方面入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的科学性、实施情况作了剖析和说明,对确保改革模式的顺利实施及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今医学院校理论与临床脱节的培养模式,为提高中医内科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响应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创办"特色脉学师承班",对中医内科研究生进行"系统辨证脉学"脉诊培训,培养学生的"脉-证-方"临床思维模式,是中医人才教育改革的一次创新,对于培养出更多的中医实践性人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很难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这其中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又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培养模式应更加仔细斟酌。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管理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出本文,以供广大研究生管理者们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的特殊使命,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就如何创新发展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案和举措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有三十年了,孔子曰:三十而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正规化,培养出来许许多多中医学科方面的专门人才.中医学是一个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学科,这种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以及在研究生这样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笔者结合自己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及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的体会,对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提升中医药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提高导师水平和层次、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强化中医药研究生的过程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探索出中医特色的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的中医药院校跻身"双一流"。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刘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1289-1291
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均在临床技能和诊疗思维方面,但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全被忽视,而研究生有别于本科生的区别之一即为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因此通过创新机制、创新环境以及导师和研究生等方面寻找创新性培养缺失的原因,并从以上方面研究对策。在不影响临床操作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从而提高专业型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建立更好的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基础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考核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其质量、培养高层次中医外科学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