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索OEC模式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9年9月开始实行OEC管理,将2019年5~8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9~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的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OEC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制定相关干预对策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学习并了解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每月定期随机抽样法对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安全考核,并结合每次考核结果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评价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情况,并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结果:经过随机考核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或各异的护理安全问题,如医疗环境问题、安全制度不落实、护理人员问题等。结论:通过此次回顾性抽查考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确实存在一些潜在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护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医护合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率,减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S"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析重症监护室安全用药的隐患,并将"5S"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监护室药物安全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进行持续安全管理。并对"5S"运用前后病房用药差错、护理人员药物知识水平、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5S"管理模式运用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上后,病房的用药差错发生率为5例,实施前为20例;护理人员药物知识水平总分平均分为(93.24±5.31)分,实施前得分为(74.26±7.23)分;患者满意度比也有之前的74.23%上升到了94.5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实施"5S"管理模式,可降低科室用药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知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促进ICU护理管理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危机的有效防范和应对措施,减少或避免护理危机的发生,确保监护室护理工作安全。方法:义乌市中心医院2016年起对监护室护理中的危机因素实施危机管理策略,比较实施前后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危机应对能力、工作积极性的变化,统计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实施前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的考核结果低于实施后,实施前护理危机事件高于实施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危机因素,通过监护室危机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护理危机的产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进行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方法:对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对重症监护室进行高危药品检查发现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规范给药流程、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等措施,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管理。比较进行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结果:与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前相比,重症监护室在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发现存在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的次数明显更少(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并明显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管理的最佳方法,以提高重症监护室药物储存管理和安全管理。方法:加强科室对各类药物的监管,完善科室特殊药物的管理制度,强化科室药物交接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的培训和护士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结果:科室在实施药物安全管理以来,未发生用药差错事件,未发生由于药物管理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科室所有物品定期检查全部合格未失效。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的管理,有利于科室用药安全规范化管理和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先对入选的对象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而后再进行护理标识管理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0%,且护理风险事件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将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41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和41名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焦虑平均分为(42.61±10.23)分,抑郁平均分为(42.45±9.29)分;且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P0.01);抑郁和焦虑得分与护龄相关,且不同个性特征与焦虑抑郁相关。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与护龄、个性特征有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期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情况进行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护理资料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抢救流程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急症重症监护室的效果。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急症重症监护室自2016年6月开始,建立优化抢救流程小组,明确护士职责,并加强抢救流程培训与学习,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抢救工作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并与实施前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抢救准备时间与实施前比较显著减少,抢救成功率为87.50%,与实施前的75.00%比较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满意度为88.75%,与实施前的77.50%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化抢救流程护理管理在急症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可显著缩短患者抢救准备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9例,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培训,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对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方式,并且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采取护理标识管理(包括患者标识、治疗护理标识、科室环境标识等);同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5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将护理标识运用在重症监护室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警管理制度对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预警管理小组,制定预警管理方案,组织全科室人进行相关学习,实施相关措施,比较预警管理前后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例数、重置例数。结果:实施预警管理后意外拔管例、重置例明显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风险预警意识,使其主动参与风险管理,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意外拔管、重置例数明显减少,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医院自2016年以来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始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比较新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以后,护理质量、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较均由明显的提升(P0.05)。讨论: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有利于减少了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急救物品应用5S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例护理人员纳入研究,实施管理前后各随机纳入15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行5S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急救药品管理情况、整体护理质量、故障及错漏率、医生和患者满意率。结果:护士急救药品考评的各项指标分值、整体护理质量分均明显提高;故障和漏错率降低,医生满意率和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5S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急救物品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急救物品管理更规范,减少故障及漏错,改善重症监护室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实施ICU信息管理系统的救护效果。方法:医院ICU自2018年1月起对危重症患者实行信息管理,将2018年1~7月设为实施后,2017年6~12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选取35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危重症患者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ICU床边护理时间、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度评分、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率等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症患者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SBAR沟通模式在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余姚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自2020年1月起实施基于改良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班管理方案,将2019年的63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的63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交接班所需时间、交接班护理考核质量评分、转出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因交接不当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交接班护理考核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交接班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转出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因交接不当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基于改良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班管理方案用于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临床管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善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国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考核标准,对医院创伤骨科科室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情况做了调查和评估,针对工作期间未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制定了改进方案,包括贯彻服务意识、建立医护小组和护理专业小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施行弹性排班制度,并根据考核评分评价了管理实施效果。结果:科室内护理人员在病房管理、重病护理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护理考核评分近3年逐年提高。结论:完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了医院创伤骨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且配合护理工作,依从性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