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疫疹是由疫疠毒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发病急 ,传变快 ,临床上以壮热、肌肤斑疹及各种出血为特征。根据疫疹的特征 ,岭南常见的传染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本病范畴。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证治研究岭南炎热多湿 ,有利蚊子生长繁殖 ,人易感受疫疠之毒而引发本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热毒壅盛 ,毒瘀交结为其病机 ,疫疠毒邪中的热邪与毒邪同属阳热性质 ,一般来说 ,热毒比热邪致病更急更重 ,故有毒为热之甚之说。临床上将疫毒引起的高热证称为热毒证或火毒证 ,以示区别一般热证 ,余师愚《疫病篇》中说 :“此烈毒鼎沸…  相似文献   

2.
林良国 《新中医》1993,(9):51-5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骨关节痠痛,斑疹为主要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外,还可有出血、休克等证候。本病归属中医“温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可称为“暑热疫”、“湿热疫”、“暑湿挟疠”。“湿温”、“伏暑”等。目前西医对本病未有特异性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正>登革热是登革病毒感染引起,除常见的登革热外,登革病毒感染还可造成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出血热和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高。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毒。近年来,登革热流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由于感染登革病毒后,只有人类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急需某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探讨登革病毒及  相似文献   

4.
<正>感染34926例,死亡6例—广东省卫计委2014年10月16日通报全省今年确诊登革热数据。鉴于登革热由广东地区局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转化的趋势,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和防控措施来遏制该病的蔓延便成为当务之急。登革热的由来:古老的疾病现实的困惑登革热以及登革出血热是由于蚊虫传播的登  相似文献   

5.
阴阳毒与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有两种表现:一为典型登革热,仅见寒战高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极少死亡;一为登革出血热,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严重出血,甚则休克、昏迷、抽搐等,病势凶险。  相似文献   

6.
<正>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每年均有小范围的散发流行。主要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三红征(面红、颈红、胸背红),伴头痛,全向肌肉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预后良好。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同时有出血、休克等,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目前西医对该病尚缺乏特效疗法。广东省中医院急症科主任梅广源教授于五六十年代赴海南进行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在用中药治疗该病方面有着丰富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1029例临床治疗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芳 《新中医》1994,26(6):36-38
根据登革热发病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属于“瘟疫”范畸。应用协定处方登革汤治疗1029例,结果治愈1013例,好转11例,转院1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中医药辨治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102例,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107例(总有效率40.2%)比较,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治疗组在截断其疾病的传变途径、减少出血发生及尽早恢复血小板正常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3.4.7治疗登革出血热何氏曾报道(新中医1987,10:8)用凉血化瘀方药为主治疗登革出血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体治法:药用大黄5~10 g,赤芍、生地各30 g,丹皮、紫草各20 g,人中白10 g。腹痛者,加四逆散、木瓜、槟榔;恶心呕吐者,加法夏、竹茹;发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青蒿、金银花;头身痛者,加葛根;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大蓟;大便脓血者,加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湿重者加苍术、茵陈蒿。每日2~3剂。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9~60 m l加入糖盐水中静滴,局部填塞止血,休克者抗休克。共治疗登革热出血热27例,结果:治疗1周痊愈1…  相似文献   

10.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Ⅱ型登革出血热以出血、腹痛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达5~10%。此病在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有逐年增多和加重的趋势,迄今尚缺乏特效治疗。为了探索中医药对本病的作用,我们于1986年10~12月在儋县人民医院,应用DME的原则,进行前瞻性的中西分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57例均为住院病员。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平均25.6岁。出血最早见于病程第一天,最迟见于第8天,平均4.26天。腹痛出现时间平均在病程第3.71天。血红蛋白最低2克%,最高13.5克%。血小板计数最低4万/立方毫米,最高12万/立方毫米。红细胞压积最低20%,最高58%。白细胞总数最低3200/立方毫米,最高20300/立方毫米。既往有登革热病史者11例,消化性溃疡病史5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