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竹节三七)、峨嵋三七及羽叶三七的根,功用同人参三七相同,另有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七等别称。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5~15g;研末,2.5~5g;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禁忌:孕妇忌服。  相似文献   

2.
刘来正  裴慧荣 《中草药》2003,34(9):879-87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 )一部从 1985年版开始在三七项下记载“剪口”,该版第 7页称 :“茎基习称‘剪口’”。“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 ,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 ,断面中心灰白色 ,边缘灰色”。 1990 ,1995,2 0 0 0年版与 1985年版描述完全相同。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现关于三七“剪口”的药用部位记载比较混乱 ,认为药典对三七的“茎基习称‘剪口’”的提法值得商榷。1 关于三七“剪口”药用部位的各家论述1.1 为三七的根茎部分 :《中药志》第一册第 11页三七条采制项记载 :“将挖出的根除去地上茎及泥…  相似文献   

3.
三七主根支根茎基中三七总皂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9批三七主根、支根、茎基中三七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支根中三七总皂甙含量与主根相近,茎基中三七总皂甙含量比主根高。为客观评价三七主根、支根、茎基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七药材“剪口”与“筋条”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Panaxnotoginsing(Burk)F·H·Chen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1],分为主根,支根及根茎,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不分春、冬七,主要是三七的芦头(羊肠头)及糊七(未烤焦的)均为“剪口”。主产我国云南、广西,是我国特产的传统珍贵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  相似文献   

5.
三七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心刚  吕本强  郭亚平 《中药材》2002,25(3):216-218
三七,又名田七,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块根。性温,味甘、微苦,无毒。内服煎剂临床剂量5~10g,研末冲服或吞服1~3g,《本草纲目》谓其“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由于近年来临床  相似文献   

6.
三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因其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独特功效,一向被誉为“国药明珠”,主治跌打损伤。伪品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别。三七临床上常用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目前市场上常用伪品有菊三七、土三七、景天三七等多种植物,这些药品根据性状特点区别如下。三七,别名山漆、田三七、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主产云南、广西。秋季开花前采挖的称“春七”,根饱满,质较好;11月种子成熟后采挖的称“冬七”,根较松泡,质较次。主根叫“三七”,支根叫“筋条”,根茎叫“剪口”。“筋条”…  相似文献   

7.
<正>药材鉴别要点北柴胡:习称硬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 cm,直径0.3~0.8 cm。根头部膨大,顶端残留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习称"扫帚头",根呈圆柱形, 下部分枝。上粗下细,状如鼠尾;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习称"软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习称"扫帚头"。根较细,下部多不分枝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细辛不过钱”的本义进行了考证,认为此话实指单味研末吞服细辛时剂量不可过钱,非言细辛伍于复方煎煮时剂量不可过钱。细辛所含挥发成份是有毒的,单味研末吞服应遵循“细辛不过钱”这一古训,然细辛加复方配伍煎煮后,可大大减低其毒性。古今临床实践表明,细辛用于复方煎剂不应拘于1钱(约合今之3—4g),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可增至16—30g为宜。  相似文献   

9.
叶景华用琥珀、三七治血症上海第七人民医院朱雪萍(200137)关键词:叶景华,琥珀,三七叶景华老师在临床辨证中对有关血证的治疗,善用琥珀、三七研末吞服。配合辨证用药能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作简解。1.脑震荡:患者张某某,男性,36岁,工作时不慎,从6...  相似文献   

10.
三七小议     
三七,始载於《本草纲目》,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anar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乾燥根。李时珍因其能合金疗如漆黏物,释其名为“山漆”,还有“参三七”、“田七”之称,自古以来作为名贵药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与分析《中华本草》根及根茎类中药外用的性能及应用特点,以期为中药临床外用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中华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逐一筛选,以“来源”一项明确出现根、根茎、根皮、块根、子根等为纳入标准,统计根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归经、部位、鲜用、毒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并将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本草》中明确记载根及根茎类中药共2 662种,可外用根及根茎类中药1 653种,性味以寒凉、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入药部位以根、根茎、根皮为主;半数以上的可外用根及根茎类中药能够鲜用;功效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祛湿止痛”为主,主治病证以皮肤疮疡、跌打损伤、痹证为主;外用方法以捣敷、煎水浸洗、研末撒敷为主;大多数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外用给药并未给出明确的剂量,以适量为主。结论:《中华本草》所载可外用根及根茎类中药数量众多,疗效确切,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还存在有用量不明确、研究较少等问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外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三七系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三七,异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参三七,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之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张锡纯全面总结了三七的功用说:“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其入药方法颇为讲究。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序录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中药入药方法在5版教材《中药学》中没有明确分类,在总论中只是比较简要地提到了先煎、后入、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几种方法。在6版《中药学》中,明确分为六类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但是从该书的各论中来看,依笔者之见至少还应包括研末吞服,入丸散服。在各论的每章药物的用法用量中注明研末吞服的有42味药,注明可入丸散服的有54味药。研末吞服不同于冲服。冲…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现有用莪术的加工刻制品和姜黄的反复蒸晒品以及郁金的加工品冒充三七。三七的主要特征是有“乳包”(即顶端茎痕及其周围的瘤状突起、“钉头”(即底部支根痕)、“铁皮”或“铜皮”(表面灰褐色戏灰黄色)、“皮骨分离”(质坚实不易折断,易击碎,击碎后皮部易与木部分离)、“菊花心”(中央木部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而后回甜。而伪品  相似文献   

15.
三七研究应用古今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因其与名贵药材人参同科同属,所以,清代杰出的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三七味甘微苦,颇似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去瘀损、止吐血衄,补而不峻……”,所以,称人参与三七为中药中最珍贵者。三七别名较多,有山漆、血参、参三七、田七(以广西田漆产者为优而名)、旱三七(以区别于水三七、菊叶三七而名)、金不换(为中药中最珍贵者而名)等。三七以其卓越的疗效而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仅将古、今人们对三七的研究与应用做一整理与…  相似文献   

16.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始载于《名医别录》。最近 ,笔者发现一种银柴胡伪品 ,其性状特征与《中国药典》中银柴胡项下记载不符。现将正品与伪品的性状特征叙述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正品根呈类圆形 ,长 15~ 40 cm,直径 0 .8~ 2 .5 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 ,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并有孔状凹陷 ,习称“沙眼”。根头有密集的白色疣状突起的茎痕 ,习称“珍珠盘”。质较松脆 ,断面有隙 ,皮部甚薄 ,木部有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 ,苦甘。2 伪品根呈扁圆柱形 ,多分枝 ,长 15~ 2 5 cm,直径约 0 .3~ 1cm。表面黄褐色 ,易…  相似文献   

17.
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又名“山漆”、“金不换”、“田七”、“血参”。李时珍谓:“彼上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王初  丁国琴 《中药材》1994,17(11):50-51
《中药材》1994年第3期刊有陆维承同志“难溶性中药不应研末冲服”一文,认为中药不应研末冲服,而应研末吞服,这一点我们完全赞同,但也正象陆维承同志文中所说,中药饮片表面粘有少量泥土等,那么几种吞服的中药粉是否附合卫生学要求呢?是值得我们考虑的。笔者因此对本院中药房所配五种中药粉剂进行了卫生学跟踪观察。 1 品种与功效 川贝粉,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海螵蛸,功效: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  相似文献   

19.
正1.药材鉴别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 cm,直径1~2 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习称"铁线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珍珠疙瘩")。根茎(习称"芦头")长1~4 cm,直径0.3~1.5 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习称"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  相似文献   

20.
长花铁线莲     
<正>别名:大见血飞、辣木通。基原:毛茛科落叶或半常绿攀援藤本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Thunb的全株。生长环境:箐沟、向阳灌丛。性味:辛、温。功效:通经活骆,利水通淋,清热解表。主治:感冒发热、疟疾、膀胱炎、尿路感染、闭经、风湿痹痛。用法:水煎服,6~15g。闭经,根研末吞服,0.5克/次酒送服。孕妇忌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