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大昌 《四川中医》2008,26(3):77-77
目的:总结宣化清利汤对阳黄的治疗体会。方法:以宣化清利汤为基础方,随证灵活加减,治疗黄疸性肝炎。结果:宣化清利汤对阳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阳黄属中医内科学"黄疸"范畴,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病证,表现为身目俱发黄,黄色鲜明,小便黄或加深如浓茶样,伴有发热口渴、舌苔黄腻等湿热之象,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胆腑郁热、疫毒壅盛之证,相当于西医疾病的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等肝细胞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突出临床表现之一,血清胆红素(黄疸)持续不降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治黄疸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马月香 《河南中医》2009,29(7):717-718
黄疸之治多从阳黄和阴黄辨证,以清热利湿为治,张珍玉教授认为肝失疏泄,必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且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使湿邪内阻而发黄疸。所以,肝气郁结,湿热内阻是本证的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清热利湿退黄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5.
自汪承伯先生报道重用芍治疗肝炎后,经各地验证现已形成重用赤芍治疗重症肝炎的共识。肝炎属中医黄疸病范畴,并以“阳黄色明,明黄色晦”把黄疸分为阳黄、阴黄,两者在病因病机上有“寒与热”的不同,故治疗方药迥然有别,若囿于“阳黄”证治,单从湿热论治,为免失之一隅。笔者通过2例不同黄疸证治,说明重剂赤芍治疗重症肝炎须因证而异,辩证配伍。如属实热阳黄配用清肝泄火中药,如属寒湿阴黄则选温中散寒药品,方能获得较好疗  相似文献   

6.
黄疸之病因不外湿、热、毒、虚、淤五种,其中湿邪为病机之关键,正如《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兹就个人经验,谈谈黄疸治疗五法,现分述于下。一、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郁阻中焦之阳黄。症见目黄鲜明如桔子色,身热烦渴或心中懊憹而热,口渴、胸闷、腹满痛、不欲食,小便黄赤短少。脉弦数或洪滑,舌苔黄腻或白腻。药用茵陈30克(后下),炒桅子10克,大黄10克,郁金10克,云苓15克,车前子15克,白术10克。本方曾治疗阳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85例,有效率99%;肝功能恢复正常,平均约30天。二、清热泄了法适用于热盛里实之阳黄。张  相似文献   

7.
陈宝松 《新中医》1994,26(9):48-48
理气药在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陈宝松黄疸型肝炎一般按阳黄或阴黄辨治,以阳黄多见。传统治法是清热利湿退黄或散寒燥湿退黄,首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或茵陈术附汤加减化裁。治黄疸经方较少使用理气药,笔者临证中体会到,在经方中酌加一些理气药,疗效更为显著,现对...  相似文献   

8.
正失职,均可导致湿热蕴蒸肝胆,疏泄失职,外溢肌肤而现瘙痒、黄疸等肝胆湿热诸证,湿热壅阻中焦,肝胆疏泄失职是病机关键,治疗当以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为主。笔者因此自拟清热利胆祛瘀汤治疗,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解瘀退黄;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助柴胡之力,使瘀热下行,由大便而解;黄芩清热燥湿安胎;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黄芪、白术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黄疸和瘙痒消失  相似文献   

9.
卢秉久教授认为,阳黄为肝脏常见病,"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热盛者则发黄…是由阳明热盛致发黄者也",为热盛湿从,胶结为患,蒸溢皮肤而致阳黄。"瘀"乃发病关键,湿与瘀停,气机亦不畅,病位多在脾胃,和肝、胆等脏腑有关。治疗阳黄常以祛湿清热、活血祛瘀为主,辅以利小便,兼以行气;遣方用药多以仲景经方为本,随症加减,师古人之法,不拘泥于其方;师古人之方而不拘泥于其药也。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3O例急性传染性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又是外观易被查觉的体征.在祖国医学中两千年前就有了黄疸的立论,内经和伤寒论上均有记载,伤寒论并有"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的明文,明代张景岳,将黄疸症总括为阴黄和阳黄二症.根据我们初步观察,认为传染性肝炎的症状,当与"阳黄"类似,本文所介绍的30例黄疸,其临床症状表现,颇符合"阳黄"之证,故以阳黄论治,并作初步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热法即清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也是治皮肤病常用的治疗法则。笔者临证中,运用田淑琴教授清热法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经验,收到满意疗效。1清热法的应用①清热解毒用于热毒之证。证见皮疹掀热、红肿、灼痛、色赤、发热、口渴引饮、便秘、尿黄、舌红、苦黄、脉供数。如各种化脓性皮肤病、漆皮炎等。宜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②清热凉血用于血热之证。证见急性发疹、大疮或斑疹、紫红、掀热灼痛、发热口干,喜冷饮,舌红绛、舌光剥或无苔、脉细数。如红斑狼疮、药疹、急性等麻疹等,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苦黄颗粒,对照组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黄疸一证,阳黄居多、阴黄较少,阳黄为主证,阴黄为变证,其病本于湿。若湿从热化则发为阳黄;若湿从寒化则发为阴黄。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遏阳气,最易伤脾,脾阳为湿所阻,中阳不得宜畅,致郁生湿,湿邪不得宣化,郁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生湿。故有“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之说。鉴之于此,在阳黄的治疗中稍佐温热药蒙动阳气以制湿,防止变证颇有裨益。阳黄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蕴湿生热;或暴怒气郁,七情所伤,横逆犯脾,湿热蕴蓄,胆汁溢于肌肤而致。但阳黄不仅  相似文献   

14.
<正> 黄疸的治疗,临床多以阳黄阴黄统治之。阳黄者治以清热利湿退黄,阴黄者治以温阳健脾祛湿退黄。然临床对于黄疸久不消退者,治以上诸法,效果欠佳。笔者据仲景瘀血发黄,以活血祛瘀之法,祛瘀退黄,治疗黄疸久不消退者十余例,效果尚佳,现简介如下。方药组成:丹参15克,红花6克,赤芍15克,桃仁6克,虎杖15克,泽兰10克,茵陈30克。肝胆湿热偏盛者加金钱草20克,黄柏10克;寒湿阳遏者加附片5克,白术10克;肝阴不足者去赤芍,改白芍20克,加熟地15克;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兼有症瘕痞块者加炒龟板12克,生牡蛎16克;便结者加生大黄6克。  相似文献   

15.
所谓黄疸难治之证,如张仲景所说:"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说明黄疸病通过正确治疗十日内病情应该好转,若病情得不到控制,黄疸反迅速上升,消化道症状进一步加重,即属黄疸难治之证。  相似文献   

16.
黄疸是以面目、肌肤发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金匮要略》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古代分类纷繁复杂,不便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笔者从长期的肝病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把其分为阳黄(急黄)和阴黄,较为实用。按照同病异治的原则,分别在清热利湿退黄或温阳化湿退黄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兹举两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治疗血吸虫病在流行地区所患发之黄疸,大约不出于阴黄、阳黄之范畴。一般对治疗方法采取陆久芝医师所云:“无论阴黄、阳黄,皆不外茵陈蒿汤。阳黄宜大黄、栀子为伍;阴黄宜附子、干姜为伍”。陆氏此说,乃为临床随证而治之经验谈。因此,我们在临床上,治疗阳黄以茵陈蒿汤为主;治疗阴黄以茵陈四逆汤为主。兹将数月来治疗黄疸择其典型病例,作一初步简介。借以抛砖引玉。尚希同道,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8.
疑难黄疸不同一般轻度黄疸,常表现为急发病,时间长、难治疗等特点,非一般退黄药所能奏效。祖国医学将黄疸分为阴黄、阳黄、急黄等。汉·张仲景用茵陈蒿汤治黄疸,开辟了治黄疸的先河。本文自拟阴阳退黄汤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疑难黄疸,颇有疗效,兹报告如下:1基本方药...  相似文献   

19.
刘学勤教授退黄四法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疸的病因病机及病势缓急,可分为阳黄、阴黄、急黄。阳黄发病较急,病邪在表,属实属热,多见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急黄为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所致,多见于亚急性肝坏死;阴黄起病较缓,病多在里,属虚属寒,多已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以及胆道慢性实质性病变等。临床所见,阳黄居多,刘学勤教授退黄多以清热、活血、利尿、化痰四法为治疗总则。  相似文献   

20.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证候,可由多种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淤胆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等)引起,中医认为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黄疸总体来说,可分阳黄和阴黄两种,阳黄多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所致,阴黄则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胆汁外溢所致。所以阳黄可责之于热,阴黄可责之于寒。临床用于退黄的药物繁多,根据笔者经验,一些黄疸单纯用清热化湿或温阳化湿法,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加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这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较多,须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