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以方测证"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玥  谢鸣 《中医杂志》2007,48(5):459-461
依据辨证论治的经验和“方证相关”的原理,对“以方测证”的应用及其逻辑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指出由于方效与病证内涵的不确定性、方剂的多效性以及缺乏排他性设计等原因,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手段还存在方法学上的严重缺陷。全面和深入认识方证关系及其内涵是中医方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邢斌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类方是组成上具有相似性的方剂的集合,类方证群是组成类方的各个方剂的主治证候的集合,两个集合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这种相关性还可理解为核心方剂与群体证之间相关,本质是方证相关.基于这个逻辑命题,可以开展方剂随证候细微差别而细微调整的规律的研究,开展方剂药物组成、配伍规律的研究,还可通过研究类方证群群体证进行方证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方剂与证候的关系,阐明方剂疗效的基础,在病证结合基础上,观察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瘀证31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32例,亦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结果:方证对应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证候,对客观指标也有改善作用,效果优于方证不对应治疗.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方与证的作用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从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7.
<正>证候是中医特有的识病方式,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方和证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方剂都有特定的主治证候,每一证候都会找到对应的方剂,方证对应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方证对应也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1]。方证辨证与通常所称的"方证相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 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 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 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 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 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方证从化学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人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百分比“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