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阐述丹参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成就与进展,为丹参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及资源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综述各地丹参种质资源研究情况,包括丹参的资源分布、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育种研究等。结果丹参的栽培技术方面研究较多,但种质资源研究较少,野生资源破坏异常严重,丹参种植技术亟待改进。结论近年的遗传学比较、DNA指纹分析等为丹参种植和育种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也为良种选育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已久,其药用品种复杂,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野生入药的丹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许多省份均开始大量种植药材丹参,由此带来的药材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丹参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开发。因此,对丹参进行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丹参药材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丹参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慧婷  宿树兰  朱悦  谷巍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6,47(18):3324-3331
丹参酚酸类成分为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而确切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随着临床及市场对丹参酚酸类物质需求量的剧增,提高丹参中酚酸类成分的量及提升利用效率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丹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与调控机制,以及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转化利用现状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丹参酚酸类物质资源的高效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丹参类中药的品种与鉴定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丹参类中药在本草考证、品种调查、伪品品种研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微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丹参类中药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白花丹参的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黔西北地区筛选优良丹参资源应用于生产。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遗传差异、产量性状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研究和比较评价。结果 9个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除山东日照百花丹参花色百色,与其它种质紫花差别较大,辨识度高,容易辨识外,其它资源在株高、冠幅、茎、叶、花冠颜色,以及根部性状方面虽互有差异,但辨识低,不易辨识。但遗传分析证明,9个丹参种质遗传差异明显,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571,最小为0.5714,9个丹参种质中川丹参1号、安徽亳州引、河南濮阳、航天丹参产量表现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而丹参酮ⅡA含量检测显示,9个丹参种质的丹参酮ⅡA含量在0.15%~0.36%之间,除安徽亳州引(0.15%)和河北安国大红袍(0.18%)两个资源丹参酮ⅡA含量未达药典标准外,其余品种均达到药典规定的0.2%的标准。结论结合产量、综合农艺性状及丹参酮ⅡA含量综合考虑,川丹参1号、航天丹参及河南濮阳三个资源最适宜在黔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陈力  李秀兰 《中草药》2009,40(12):1995-1997
目的 对白花丹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拟创造出白花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方法 对未成熟种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 ,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结果 获得了17株同源四倍体,其中一株为四倍体非整倍体.经种植观察,四倍体白花丹参在株高、冠幅、叶片大小、叶片厚度、叶柄绒毛、花、花药、花粉粒大小等方面都明显大或高于原二倍体白花丹参;每株根条数和根粗与倍性成正相关,根部药材产量四倍体株系间虽有显著差异,但多数株系都高于二倍体对照,其中4~5号四倍体单株根部药材产量是二倍体白花丹参的3.19倍;丹参多酚酸、丹参酮等主要药物成分也都高于二倍体对照.结论 四倍体白花丹参新种质在丹参遗传改良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认为药用丹参资源丰富,分布广。尽管目前对丹参研究较多,然而其开发利用仍然显得不够,应该深入开展丹参种质资源的研究,综合开发丹参非药用部位,充分研究非正品丹参资源。  相似文献   

9.
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目的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方法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在无公害的适宜丘陵生态区,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和规范化种植(SOP)技术,3×5随机区组排列,连续3年品比试验及其专题实验研究,t检验比较.结果丹参大叶型、小叶型、野生型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抗病性、商品产量特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同功酶和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差别,综述了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结论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商高产新品种,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川野丹参品种资源填补了栽培川丹参不能有性繁殖生产的研究空白,传统主流大叶型丹参应十分注重复壮研究.本研究为丹参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施丹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太白贝母鳞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为太白贝母药材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及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鳞茎中贝母辛和9种核苷含量,UV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利用SPSS 22. 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土壤因子方面,野生品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栽培品,而速效磷,p H低于栽培品。随生长年限增加,栽培品土壤养分指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野生品无明显变化,但两者的土壤酶活性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鳞茎品质方面,太白贝母鳞茎9种核苷含量和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栽培品变化趋势较大,而野生品变化不大,多数栽培品核苷及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品。相关性分析显示,根际土壤因子之间及土壤因子与鳞茎品质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整体上说,土壤营养状况和鳞茎品质随着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状态。结论:太白贝母品质主要受到其根际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太白贝母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以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电泳指纹图谱对北参栽培品种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北沙参农家品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蛋白质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指纹图谱分析、鉴别北沙参农家品种。结果3种样品的蛋白质PAGE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POD同工酶指纹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AGE指纹图谱快速、灵敏、技术简单,可用于北沙参农家品种的鉴定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4类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灵芝品种专用化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样品总多糖、总三萜和蛋白质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芝样品麦角甾醇含量.结果: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总多糖、总三萜、蛋白质均为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但麦角甾醇的含量极低;4类成分在不同灵芝品种中含量差异显著,含量之间未发现有相关性.结论:灵芝多糖、三萜、蛋白质这3类各具典型功效的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对灵芝子实体的质量控制均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为制剂生产、临床应用的专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文献与相关标准,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质量标准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为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有6属约144种(含种下等级),主要为高原分布的种类,其中有17种为我国特有种,以紫堇属(97种7变种1亚种)和绿绒蒿属(27种1变种)的种类最多;约涉及20个药材品种,其中有关标准中收载有12个,涉及基原植物30种(含变种),部分药材的基原存在与其他科属植物交叉的情况。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药材多数为藏药特色品种,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多数药材品种存在“名称-基原”不规范、不同地区习用的基原种类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有待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开展其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证藏医学现有文献,对玄参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记载的玄参科藏药共有11属99种(含变种),涉及28个药材品种,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基原混乱十分明显;约41.4%(41种)为中国特有植物,约15.2%(15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玄参、洪连、胡黄连、毛果婆婆纳等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玄参科藏药材这种名称与基原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开展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该文拟探讨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香橼品种鉴别的可行性.共有23批香橼样本,涵盖《中国药典》收载的香圆和枸橼品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色谱图.对部分特征峰进行初步鉴别,建立共有模式,用相似度评价、二维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由25个特征峰组成的共有模式可以有效将香圆和枸橼区分,稳定性好,并且模式识别也初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利用绝对峰面积(APA)进行相对定量,体现出品种之间的量化差异,对今后质控所选择合适的指标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花UPLC法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建立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评价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红花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产地来自新疆和河南共34批红花样品应用UPLC建立其指纹图谱,按"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对照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AS 9.30和Matlab软件对新疆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红花的UPLC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红花药材的专属性UPLC指纹图谱,确立了26个共有峰;30批新疆红花样品和4批河南红花样品质量差异较大,新疆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不同品种间具有一定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实现了新疆红花指纹图谱差异的识别。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可靠,为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快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宁夏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有效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宁夏栽培秦艽不同品种与野生秦艽有效成分的比较,评价宁夏栽培秦艽的质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测量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的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宁夏栽培的3种秦艽龙胆苦苷、马钱甘酸的含量都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与野生秦艽相比,所含氨基酸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多糖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宁夏栽培的3种秦艽品质良好,对于秦艽氨基酸和多糖的药用价值,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对河南封丘金银花与湖南不同基原山银花进行区别比较,并对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HPLC法构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以“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通过HPLC法测定河南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成分含量。结果 河南封丘产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湖南各基原山银花相似度在0.97以上,金银花和山银花相似度在0.57~0.79,豫金二号与金银花及山银花药材相似度均在0.6以下,共有多成分PCA分析也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各品种中北花1号酚酸类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之和为5.1%,比其他品种高约15%;木犀草苷豫金1号含0.062%、北花1号0.064%,比四季花高约25%、比羊角花高约50%。结论 该化学指纹图谱方法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亦能为金银花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参考。金银花不同栽培品种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豫金1号和北花1号药材质量较优,是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