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黄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牛黄形成机理、成分和药理的研究现状中提出问题,结合市场情况进行探讨,牛黄形成机理的研究,可给成分的研究提供线索;成分的研究也为药理实验的设计提供目标。并为3种牛黄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创的一项新技术,为解决我国著名中药牛黄的资源紧缺开创了一条新路。本文就培植牛黄的生产工艺、外观性状及其鉴别、化学组成、药理活性以及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方面作了概要介绍,并就培植牛黄内在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如何生产优质牛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天然牛黄价格昂贵,且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市售牛黄包括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4种。该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citexs AI和CNKI计量可视化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而全面、科学阐明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进程、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等。研究结果显示,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和3次典型增长阶段,其与天然牛黄代用品的开发研究及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相一致,目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近年来我国对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方向涉及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的药理药效、牛黄类药材的质量对比等,但是对于牛黄类药材的药理药效及其机制研究偏少。研究表明,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研究视角,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逐渐突出,但尚需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揭示牛黄类药材的化学成分构成、药理药效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阐述了中药牛黄的药用历史和品种发展情况。牛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有4种,均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中,但它们各自的内涵和界限有所不同。牛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视为正品。中国药典1963年版至2010年版均以“牛黄”之名收载。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属法定代用品。人工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是200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培植牛黄首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建英  薛东升 《中成药》1993,15(9):12-13
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层析法准确地将安宫牛黄丸中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区别开来。该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
牛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牛黄的历史、来源、性状、鉴别、效用、有关研究及发展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部颁标准人工牛黄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逸民 《中成药》1998,20(2):44-45
1995年卫生部发出通知,规定人工牛黄新部颁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执行,1972年制定的人工牛黄部颁标准废止,各地依据该标准核发的人工牛黄批准文号也一并停止使用。现将新标准人工牛黄的特点,与原标准人工牛黄以及天然牛黄的比较概述如下:1新标准人工牛黄的组成新配方增加了贝斯素、硫酸锌、除去了硫酸镁、硫酸亚铁.以葡萄糖酸钙取代磷酸氢钙,某些组成在用量上有所差异。新配方的填充剂比例从原来的66%降低到21%左右。见表1.表1新标准与原标准人工黄配方对照表注:贝斯素为卫生部指定保密成分.2新标准人工牛黄的化学成分新标准人工…  相似文献   

8.
牛黄降压丸和珠黄散中牛黄的有效成分的薄层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坤仪  常丽萍 《中成药》1989,11(9):13-14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牛黄降压丸和珠黄散中牛黄的有效成分,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色谱条件:硅胶-CMC板,氯仿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为展开剂,5%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λ_s=385 nm,λ_R=700nm。  相似文献   

9.
着急上火,脸上起疖子长痤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因而很多家庭常备有清火解毒类的药,像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清心丸等。三种牛黄类中成药都有降火的作用,但细心比较,三者的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牛黄的种类与来源进行综述,对牛黄的代用品进行介绍,同时总结牛黄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后续更好的利用牛黄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