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min步行试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并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出院时均进行6min步行试验及3个月内再住院率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6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再住院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的同时提升患者6min步行试验成绩,并将再住院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加强干预管理对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和再住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且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178例,并按照出院后是否进行干预管理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由护士对其进行中药用药、健康用药、用药指导等方面进行监督和随访,随访频率为每周1次;同时观察组还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设心衰教育课程等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再住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和病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再住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方面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话随访是加强心力衰竭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且将中药应用于心力衰竭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在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白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32-33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25例给予螺内酯2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22例不给螺内酯,治疗期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年内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Ⅱ级及以上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讨论: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可使患者心功能持续改善,减少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科入院或门诊的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钠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晚1次,疗程8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统计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普伐他汀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有缩小,但普伐他汀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普伐他汀钠组症状改善率、心衰再住院率、死亡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伐他汀钠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使患者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再住院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的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治疗组实施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社区健康管理(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人数、再住院率、平均再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再住院日少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医健康管理能明显减少患者平均再住院日、降低再住院率,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经费开支,节约医疗资源,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CHF患者。方法:采用抽取随机数字法将150例老年CHF患者分成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出院前对实验组进行一对一访谈和出院后有计划的电话干预及门诊随访。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护理干预能降低再次住院率。结论:通过面对面干预和电话干预相结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CHF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期健康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两年来在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95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准备出院,这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在患者出院时进行一对一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利用电话回访长期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53例,不进行上述健康指导。两组均于一年后观察复发(急性发作)的情况,用复发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结果:两组复发率经显著性检验,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出院时进行一对一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利用电话回访长期进行健康指导,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一院外的延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失病例,两组患者出院时6分钟步行距离(6MWT)、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均较人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6MWT、VC、FEV1、FEV1/FVC较出院时有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出院时稍有降低。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再人院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可持续改善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能有效降低呼吸困难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安体舒通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2005年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mg/d;另一组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加用安体舒通组明显降低了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论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能改变患者心衰症状,而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BC)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UG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肤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三七粉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至随访期结束的再出血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至随访期末的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GBC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快速止血并减少失血量,降低患者近期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指导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景德镇市第一 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STBI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 入选者均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未接受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观察组接受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ICU 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2.31 %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 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 6 例(11.54 %)与对照组的 10 例(20.8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STBI 患者接受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有助于减少甘露醇用量,缩短 ICU 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 STBI 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石惠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54-154
目的:探讨用卡片辅助的交互式护理干预进行出院指导对预防哮喘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科近3年住院的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由专职护士用卡片辅助的交互式护理方法进行出院指导,对照组用传统式的方法进行出院指导,随访3月,观察复发入院、两次及以上复发入院、死亡率。结果:观察组14人复入院,其中5人两次及以上复发,死亡2例。对照组24人复发,其中13人2次及以上复发,死亡9例,两组比较P〈0.05,有差异性。结论:由专职护士采取卡片辅助的交互式护理方法进行出院指导,可以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是值得推广的出院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联合健脾和胃法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药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健脾和胃的保和颗粒,观察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心衰疗效、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心衰情况,同时可减低6月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其中以保和颗粒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中医药健脾和胃法可通过调理后天脾胃以发挥类增效之功,从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院缓解期CDPD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在出院后共安排五次电话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按时复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人数和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伸式健康教育,能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复诊率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2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 46 例、观察组 4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和基础疾病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CPET 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两组患者共持续治疗 6 个月并随访 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运动耐量、峰值摄氧量、通气二氧 化碳斜率、峰值氧脉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分、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治疗结束后 6个月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通气二氧化碳斜率、 症状、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F、运 动耐量、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6 min 步行试验延长, 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结束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与对 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PET 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可以提升 CHF 患者的 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护理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5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试验组1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教育与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急性哮喘发作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护理,降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频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HF)患病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发病机制认识的增加,不断涌现出大量生物标志物,而相关生物标志物在HF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生物标志物共性特征,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HF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概述,综合评估各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收集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至出院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观察组在本院第1份心电图检查确诊STEMI起至开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治疗至出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出院6个月后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直接PCI术后6个月内再梗死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治疗至出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直接PCI术后6个月内再梗死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LVEF、NYHA分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PCI术前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梗死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NT-proB NP目标导向的治疗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及再住院的影响。方法将1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NT-proB NP目标导向组(观察组)和经治医生自行决定出院组(对照组),NT-proB NP治疗标准为较入院时降低30%以上。研究者只需按照规范化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本身不设定特定的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病死率,入组时、出院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每搏排血量(SV),并检查2组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组时,2组LVEF、CI、CO、SV、NT-proB 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3个月,2组LVEF、CI、CO、SV均显著优于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NT-proB NP均显著低于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结论基于BNP目标导向执行NT-proB NP动态监测对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用药、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的效果。方法:60例出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并且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每三个月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对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可使患者药物治疗得到有效延续,并起到咨询、指导和督促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