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方左金丸出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组方简单,但适应范围广。本文介绍左金丸的处方意义及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小议左金丸的来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金丸又名回令丸,为丹溪名方之一。原治肝火为痛之症,方用黄连6两、吴茱萸1两。连萸之比为6:1。考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茱萸圆方,由黄连2两、吴茱萸2两组成,两者之比为1:1,主治虚寒型下痢水泄;宋《圣济总录·中暍门》载甘露散方,由黄连1两、吴茱萸半两组成,两者之比为1:2,主治暑气为病。此两书成书年代分别早于《丹溪心法》2、3百余年,为当时社会上流传较广、影响颇大的医书。据此推知丹溪可能受上  相似文献   

3.
左金丸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富强  陈蔚文 《中成药》1996,18(1):43-43
左金丸的药理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510407)叶富强,陈蔚文古方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火六》,为丹溪名方之一,方以黄连和吴茱萸按6:1比例组成,原治肝火为痛之症。此方虽用药简单,适应范围却甚广泛,不但可以清肝胆之火,而且能泻胃肠之热,具有和...  相似文献   

4.
左金丸首载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组成,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笔者通过考证左金丸的源流及发展,筛选整理古今医家在黄连-吴茱萸药对基础上衍化的13首方剂,并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结合古今医家的相关阐释分析黄连与吴茱萸的配比、方中的配伍关系,以此探析左金丸类方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5.
左金丸又名萸连丸、四金丸、回金丸。《丹溪心法》方,由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组成,为末水泛为丸,每服一钱,有清泻肝火之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  相似文献   

6.
连附六一汤(以下简称本方),出自明·虞抟所著《医学正传》。清·汪讱庵所辑《汤头歌诀》将本方与《丹溪心法》中左金丸合辑一处,均列入泻火之剂,方歌名“左金茱连六一丸”。歌有六句,末两句云:“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一般”,即指本方,药用黄连18克,附子3克,加姜、枣煎。  相似文献   

7.
左金丸新用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连180克(姜汁炒),吴茱萸30克(盐水泡)组成,又名萸连丸、四金丸、回令丸,二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开水送服。近代学者多用作汤剂,有清肝泻火之效,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化火。症见胁肋作痛呕吐吞酸、嗳气嘈杂、口苦咽干、舌红苔  相似文献   

8.
曾彬  易进海 《中成药》2006,28(12):1833-1835
分散片(d ispersib le tab lets)是指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混悬液的非包衣片剂,它兼具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1];除了具有普通片稳定性好,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外,还有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优点,既可直接吞服,也可投入水中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后服用,特别适用于吞服困难的患者,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左金丸首载于元代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火六》,后世又名为萸连丸(《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医方集解》)、佐金丸(《张氏医通·卷十六》)。原方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材组成,具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效,现代临床多用…  相似文献   

9.
鲁佳慧  涂瑶生 《中成药》2007,29(2):311-312
黄连与吴茱萸两药配伍使用最早见于明代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1],该方由黄连6两、吴茱萸1两组成,苦寒与辛热并用,是寒热配伍的代表之一,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等功效。现代临床常将此两药合用治疗肝火犯胃之各种疼痛及多种消化道病症。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胺  相似文献   

10.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暖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