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靖 《北京中医》1993,(6):8-10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以致正邪双方盛衰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而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而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它们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两种治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被广泛应用。这两条治则哲理性强,充满了辩证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理解运用它,对于从理论上把握中医治疗思想,灵活地选用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重  相似文献   

2.
辨证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对四诊等所得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和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 ,并概括为完整的证名〔1〕。目前中医骨伤科的辨证模式 ,一方面因受大内科以整体辨证为主的辨证体系的局限 ,缺乏特异性〔2〕;另一方面因采用西医的病名而将西医的疾病分型或病理分类作为中医的证侯分型 ,有悖于中医理论 ,不利于临床中发挥中医辨证用药的特色〔3〕。因此我们提出了重建中医骨伤科局部辨证框架 ,以探求疾病局部病变的本质 ,增强辨证的特异性〔4〕。虽然中医骨伤科疾病多以局部病变为主 ,但不会表现…  相似文献   

3.
气血痰郁辨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杂病辨证施治体系,它形成于元而完善于明清。由于它能确切地反映杂病的病理变化。因而在杂病的辨证施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气血痰郁辨证,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医辨治气病、血病、痰病、郁证等杂病的基础,对于现代医学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办法及疗效不佳的各类难治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免疫性、遗传性疾病,心身疾患等,气血痰郁辨证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之一,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但临床上常见某些患者的“证”表现不明显,辨证困难,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应重视辨病用药。在辨证的基础上重视辨病辨证主要重视全身变化,着眼于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辨病则主要针对疾病的特殊性。两者结合对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估计病情的发展转归都有益。例如温病的施治多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卫气营血辨证确能反映各种热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各个病理阶段的共同性。但不同的热性病又有其不同转归,如白喉、肺炎、乙脑、流脑在临床上都可能表现出卫气血营失调的证候,仅根据辨证…  相似文献   

5.
治则治法谈     
治则治法谈邓铁涛中医临床的核心理论是辨证论治。辨证包涵病因、病机、四诊与辨证。论治包涵治则治法与方药。一般笼统言治法,其实治则与治法二者涵义不同。治法从属于治则,因为治则是对治疗疾病总体上的规律性认识,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法则是在这样认识的基...  相似文献   

6.
“病”和“证”是相联系的,“病”是“证”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和机体病理的真实反映。所以,在诊断上不能以提出病名为满足而得到治法的依据。“辨证”的特点是整体观。而辨证与辨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对通过四诊所搜集到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辩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症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对疾病证候作出判断和治疗的过程。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泛开展,对“辨病”和“辨证”等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做法,依靠西医诊断,选用中医方药治病。这  相似文献   

7.
百病生于气,久病入络,气病和络病理论揭示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机制,“气络辨证”是中医慢性疾病分期诊疗的重要理论方法。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包括脾瘅期、消渴期、消渴络病期3个主要阶段,不同患病阶段气病类型各有不同,脾瘅期以气郁、气盛为主,消渴期以气耗为主,由于气耗络损,最终进展到消渴络病期。临床实践中以气络辨证指导的糖尿病分期治疗,始终把握“调气泄浊通络”基本治则,在消渴络病期还需结合微观辨证权衡使用“通荣并调”之法。基于气络辨证对糖尿病病机演变的认识,奠定了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早期逆转、进展期截断和变证预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糖尿病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孔立  江涛 《中医杂志》2005,46(2):145-147
通过对<金匮要略>条文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在阐述疾病时是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重视辨病,首先是明确病的诊断,以病决定治则,以病确立方药,以病选择辨证方法.证是疾病某一具体阶段的病理本质,辨证是为了具体选择方药.症是临床上最客观,最真实,最丰富的证据,认识疾病时刻不能脱离具体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从一病一基本方"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丽 《西部中医药》2002,15(1):39-40
针对中医学长于“辨证”而疏于“辨病”提出:对有特定病理变化规律的病种,或按中医辨证治疗针对性差,而据西医病理及中药药理治疗常可取得佳效的疾病,可采用“一病一基本方”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这体现了疾病治疗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在方法论上亦是对超越中医过分强调事物的同一性,疏于认知差异思维惯势的尝试。但“一病一基本方”不可泛化。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病机十九条”的学习,在中医诊察、议病、辨性、定位、求因、明本六方面辨证内容的基础上,加入鉴别一项,作为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亦即辨证论治中的“理”,并分别进行阐述。同时认为“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分析证候和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