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邹雯  咸庆飞  董继鹏  王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468-2471
该文选择我国艾滋病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的485例患者,采用专家判读的方式,探索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索艾滋病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经性传播感染者最多见脾肾阳虚证和肝郁气滞证,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感染者最多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在艾滋病期出现较高,肝郁脾虚证出现在经性传播和单用HAART患者中较多.初步总结出艾滋病以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气虚弱、湿热蕴结等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祖孙三辈肾阳虚在家系中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阳虚证的家族祖孙三辈的分布特点,探索肾阳虚证的先天(遗传)背景以及与寒证的关系.方法:用40项肾阳虚证量表调查,将积分通过四类分析,综合评定3代15个成员一个家系的肾阳虚证分布特征.结果:评定该家系中典型肾阳虚证5人、肾阳虚证4人和正常人6人,得到肾阳虚证家系图谱.肾阳虚家系祖孙三辈症状积分总表,及其肾阳虚年龄增长变化表,并与寒证评分进行比较研究.讨论:肾阳虚证积分趋势可明显见到,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分布特征;肾阳虚有一定的先天(遗传)背景.似有成群分布状态;此肾阳虚家系同时在寒证调查中,两者呈现本质性依赖的数量关系.此文为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银根教授认为肾阳虚证是哮喘的基础核心证候,对于哮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以温补肾阳法为治疗哮喘的基础方法,并创制止喘胶囊。同时提出思考和展望,包括综合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哮喘肾阳虚证的影响,以及探讨温补肾阳法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肾阳虚病机的发展变化可以影响肾阳虚证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症状,例如多尿与少尿,但都可作为肾阳虚证的诊断依据。其他脏腑功能盛衰会累及肾脏功能变化,而不同疾病特性会影响机体内环境改变,不同体质类型也影响疾病的转归、预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肾阳虚病机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化。临床病症的产生归结于病机的复杂演变,而病机的复杂变化是疾病、体质、脏腑盛衰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提示在临床辨证论治中要综合分析,谨守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肺肾气虚、肺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稳定期中医各证型血清瘦素水平不同,其中以肺脾肾气虚型最高,脾肾阳虚型最低,肺肾阴虚型居中.三组之间瘦素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COPD稳定期从气虚、阴虚到阳虚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营养状况逐渐恶化,提示其预后及转归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肾阳虚证是由肾脏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引起,临床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可兼见男子阳痿早泄,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腹部胀满;或心悸,咳喘等症。为了探索肾阳虚证的本质,研究温补肾阳方药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中医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造模方法1.1药物造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教学、科研、临床的三类不同适用范围的肾阳虚证候描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肾阳虚证候认识的层次及其各自特点,并论述了肾阳虚证具有基础性、复杂性、理论性和概括性的多重属性,提出有必要进行深入细化的辨证分型,以完善的肾阳虚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肾阳虚证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肾阳虚证辨证细化分型的探索.方法 通过采集206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肾阳虚证候资料,并结合国家诊断标准对肾阳虚证样本进行筛选,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阐述其数据的内部关系.结果 2067例样本共筛选出937例符合肾阳虚证诊断的资料.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出肾阳虚证内部数据存在着症状亚型,夜尿频多等可作为肾阳虚诊断新的主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男性不育症阳虚体质与中医五种基本证候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男性不育症患者203例,进行体质与证候类型调查,采用SPSS20. 0统计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男性不育症阳虚体质与中医五种基本证候的相关性。结果阳虚质与肾阳虚衰证、湿热下注证、气血两虚证存在显著相关性,与肾阴不足证、肝郁气滞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阳虚体质的证候类型可能多表现为肾阳虚衰证、湿热下注证、气血两虚证,而肾阳虚衰证最多。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6):763-764
目的:探讨肾阳虚证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现代免疫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困惑。方法:通过肾阳虚证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免疫基因等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中医肾阳虚证免疫尚有待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