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天舒胶囊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600例偏头痛患者分成3组,试验组口服天舒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口服盐酸氯柱利嗪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对照组2口服元胡止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初诊首日(入组时)、第4,8,12周末各随访1次,记录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患者头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证候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天舒胶囊改善偏头痛(瘀血挟肝阳上亢证)的头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方面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效相当,并明显优于元胡止痛胶囊.天舒胶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并与元胡止痛胶囊相当.结论:天舒胶囊是一种安全性较好,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都梁滴丸治疗偏头痛(风寒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都梁滴丸及天麻头痛片模拟剂;对照组给予天麻头痛片及都梁滴丸模拟剂,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用药7d后两组头痛减分值及减分率、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头痛、遇风尤剧、痛如针刺)的改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都梁滴丸治疗偏头痛(风寒证)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及单项症状(头痛、遇风尤剧、痛如针刺)症状,优于对照组天麻头痛片,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与有效性明显,有利于减轻偏头痛程度,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眩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偏头痛眩晕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眩晕患者,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对患者的头痛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评价中医适宜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体系。方法遵循系统性、独立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讨论确定评价指标和各指标内涵。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层次指标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计算二级指标权重,得出完整的指标权重。最终由专家确定各指标评分标准,建立完整的中医适宜技术筛选评价体系。结果筛选出有效性、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适宜性5个一级指标和简易性、技能要求、成熟度、规范程度、设备要求、效力、效果、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强度、机构成本、患者成本、适宜推广、医生接受性、伦理接受性、患者接受性、机构接受性、发病率17个二级指标,并明确各指标内涵。计算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各自的权重及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有效性0. 40、安全性0. 30、技术性0. 08、经济性0. 15、适宜性0. 07,并对每项指标分别确立1~5分的评分标准。结论构建了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适宜性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中医适宜技术筛选评价体系,并制定了指标权重和具体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所致,以内伤居多,其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治疗上外感以祛邪活络止痛为主,内伤以扶正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本文介绍作者辨治偏头痛五种常用方法及经验,并列习用方药,浅探偏头痛方证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芷根头痛安胶囊在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价.方法 将144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给予芷根头痛安胶囊;对照组72例,给予镇脑宁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芷根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伴发中医证候改善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中医证候积分(1.9±0.7)明显低于对照组(2.9±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芷根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确切、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在痰浊瘀血型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应用自拟中药方剂解瘀化痰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就医的痰浊瘀血型偏头痛患者100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2组。常规组予以西比灵胶囊,试验组予以自拟中药方剂解瘀化痰方,分析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分别为96.0%、82.0%(χ2=5.005,P 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15.39±2.27)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0.94±2.82)分(t=10.841,P 0.05)。2组治疗期间并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将自拟中药方剂应用于痰浊瘀血型偏头痛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得到确切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头痛症状反复发作的同时,还具备较高安全性,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价值,提高医院治疗偏头痛的整体水平.方法:选取6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胃肠道反应等,停药后自行恢复,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所治的偏头痛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中医内科治疗.治疗15d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 经过15d的治疗,痰瘀阻络型患者、肝阳上亢型患者、肝肾阴虚型患者、气血亏虚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各组治疗有效性对比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中对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对症治疗基础之上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同时尽量控制了偏头痛症状发作的反复性,值得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现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模型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整理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个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中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吻合度,进一步提出相应动物模型的评价思路及改进方法。而且还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虽然造模方法比较多,但不能很好地反映该病的短暂性、可逆性、反复发作性等典型特征,与临床病症特点差异较大,且缺少对该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与否的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利用现有的单因素动物模型相结合,建立与临床病症相结合的、更接近人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典型症状的复合动物模型,复制出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建立合理的模型量化标准,体现其中西医病因,完善一套系统完整的模型评价方法,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薇  谢雁鸣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79-2782
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中成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患者与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10家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临床数据,通过清理、整合形成海量真实世界数据仓库.从数据仓库中提取中成药单品种数据,选取理化检查指标中的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中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检查项目作为安全性实验室评价指标.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未应用该中成药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本研究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仓库的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中成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该文评价《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适用性和临床应用情况,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由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完成,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指南》的熟悉和使用情况、质量水平、临床适用情况等;应用性评价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评价《指南》的临床应用符合度和应用效果(包括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结果显示,《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包括中医病证部分(简称中医指南)和西医疾病部分(简称西医指南)。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西医《指南》整体熟悉和使用程度相当,熟悉程度分别为85.43%,84.57%,使用程度分别为52.10%,54.47%;《指南》整体质量较好,其中适用范围和术语使用合理性评分较高,分别为91.94%,93.35%,辨证论治相关内容合理性均在75%以上;适用情况评价较好,其中安全性评分最高;综合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的适用比例分别为77.73%,75.46%。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的符合度较高,除"其他治法"和中医《指南》的"调摄预防"以外评分均达到90%以上;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安全性经济性疗效;综合评价结果,选择较好的比例(≥7分)在75%~80%。《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普及和应用,质量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存在缺少循证医学方法和创新性等不足,需要在修订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专家共识法在中医临床指南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选择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梗死、偏头痛、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失眠、慢性胃炎、感冒、IgA肾病等11种临床常见、多发且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检索1980年至2010年发表的中医临床指南,对指南的制订组织、发表时间、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尼莫地平、VitB6口服治疗;对照组28例仅用西药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过程中,从专家共识到形成推荐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如何科学、规范形成共识,如何融入中医药特色证据,如中医经典和传承经验。从共识到推荐意见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上公认的共识形成方法以使形成过程透明化、结构化。该文从共识与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阐述其基本方法和原理,进而提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共识"形成的流程和技术要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临床适用性和应用性,采用调查问卷和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在全国16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对11个病种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开展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61位临床医生接受《指南》的适用性调查,其中87.26%比较熟悉,25.21%使用过该《指南》,辨证论治相关内容中,评价合理性较高的为组方用药(91.69%)、辨证分类(86.98%),合理性较低的为调摄预防(44.6%),75.62%临床医生认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完全适用和基本适用。前瞻性观察2 935份病例,对《指南》的应用性进行评价,《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一致性较高的为中医疾病诊断、西医疾病诊断,分别占98.30%,94.11%;较低的为调摄预防,占59.39%。《指南》的安全性、经济性较好,分别为95.64%,94.75%。《指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总体疗效与技术水平、《指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7~9分的分别为77.38%,74.00%,76.90%。该《指南》临床符合度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规范性方案,但也存在部分内容适用性较差、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情况,有待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临床试验的质量现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采集有关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按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标准对所选文献进行分析、评估.检索时间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5月.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合计710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7个,仅有1个详细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2个为随机、双盲非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6个研究的诊断标准明确,7个研究有纳入标准,5个研究有排除标准.5个研究评价了治疗末期的总疗效;5个研究报告了偏头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3个研究报告了伴随症状;3个研究报告了头痛程度,2个研究报告了头痛指数;1个研究对病程做了评价.1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3个研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3个研究无不良反应报告;7个研究均未报告脱落及退出病例.结论:现有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试验中,除少部分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外,多数研究的设计质量偏低.建议今后的临床试验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32例和中医组28例。西医组口服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急性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中医组口服散偏汤,根据病情辨证增减用药,结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及针灸的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未出现与中药或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散偏汤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比用西药效果好,安全性也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单纯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与85.45%,中医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能显著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