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胃肠激素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后三组大鼠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体内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痛泻要方组血浆Vl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泻要方组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体内存在VIP水平升高的病理状态,痛泻要方可调控胃肠激素VlP的分泌和释放,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寒冷-束缚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浓度组、痛泻要方中浓度组、痛泻要方高浓度组.观察大鼠的粪便性状、颗粒数及含水量、血浆SP及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粪便颗粒数比正常组显著增多,P<0.05.痛泻要方组及得舒特组能抑制模型大鼠排便,痛泻要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P<0.01,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及得舒特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粪便含水量比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痛泻要方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粪便含水量,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及得舒特组对大鼠粪便含水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SP含量较正常组升高,但无显著性,P>0.05,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S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血浆VI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抑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结肠动力,痛泻要方对寒冷-束缚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mitable boluel syndy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心理障碍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加剧,该病发病率日趋上升,因此对IBS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由于IBS病因病理的复杂性,化学单分子结构药物很难针对多靶点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中药复方包含多种化学成分,有可能满足IBS多靶点治疗的需要。因此,寻求有效的中药复方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玉斌  李佃贵 《中成药》2006,28(6):852-85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等)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肠道高敏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匹维溴铵)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按10 mL/kg灌胃,西药组以匹维溴铵按10 mL(15 mg)/kg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以痛泻要方药液按10 mL(15 g)/kg和10 mL(30 g)/kg灌胃,均连续给药30 d,每天二次。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药抗组,采用应激与束缚的方法18d复制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和药抗组大鼠给予中药23.6 g·kg-1,ig 1次/d,连续7d,药抗组第4天开始给予血管活性肠肽(VIP)受体拮抗剂35 μg· kg-1,iv 1次/d,连续4d.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采用RT-PCR法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8,AQP8)的表达.结果:①大鼠粪便含水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粪便含水量降低(P<0.01);药抗组粪便含水量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结肠组织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8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QP8表达上调(P<0.01);药抗组AQP8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药理学机制可能通过VIP途径调节AQP8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肠道敏感性途径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组,阳性对照组。采用0.5%醋酸灌肠法建立IBS-D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痛泻要方组予痛泻要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格拉司琼腹腔注射。2周后用气囊直肠刺激和腹壁回缩反射法观察各组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结果在20、40和60 mm Hg压力的直肠气囊扩张刺激时,模型对照组的AWR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痛泻要方组与阳性对照组,在20、40和60 mm Hg时,其AWR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有效地改善IBS-D模型大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在于通过脑-肠轴调节降低IBS-D模型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疗法对IBS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眼针组和匹维溴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眼针组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 d。匹维溴胺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7 d。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没有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眼针治疗组和匹维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和VIP的含量,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形态学、结肠MC形态学、结肠MC密度的影响,研讨其对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MC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乳鼠结肠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性大鼠IBS模型,以HE染色法观察痛泻要方对各组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甲苯胺蓝改良法对MC进行染色,观察痛泻要方对各组结肠MC形态学、密度的影响。结果:经乳鼠结肠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性模型后,结肠形态学变化不明显,MC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形状,且MC颗粒增多,经痛泻要方干预后,MC形态改善、数量降低。结论:痛泻要方降低内脏高敏性大鼠肠道敏感性与改善MC形态、降低M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6-2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其中以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最常见。近年来内脏高敏机制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得到逐步认可,痛泻要方可以明显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临床症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内脏高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痛泻要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内脏高敏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肺与空肠、回肠、结肠组织上的VIP、P物质、CCK表达差异,探讨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基础物质。方法: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组,每组10只。低氧组大鼠给予每天8h低氧刺激,7天后取材。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肺、空肠、回肠、结肠组织的VIP、CCK及P物质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组织VIP、P物质及CCK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没有明显差异(P0.05);低氧组大鼠的肺VIP、P物质及CCK与空肠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回肠、结肠组织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没有差异,低氧组大鼠肺与回肠、结肠也没有差异。肺与大肠具有相表里关系。VIP、P物质及CCK是肺肠之间功能联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组织及DRG中SP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饮大剂量组、疏肝饮中剂量组、疏肝饮小剂量组、西药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造模10 d,造模第4 d起,各给药组大鼠于造模前半小时分别给予药物灌胃,连续7天,第10 d造模结束后,采用结直肠气囊扩张引起的腹壁撤回反射来评估内脏敏感性;取出结肠及DRG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SP和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及DRG中SP及CGRP的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疏肝饮组大、中剂量组和得舒特组大鼠结肠及DRG中SP和CGRP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饮通过调节结肠及DRG中SP和CGRP的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朱粹青  唐崇仁 《针刺研究》1998,23(2):131-134
本研究用单侧腰骶背根腰L2~骶S2切断保留L5的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对脊髓背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到切断一侧L2,3,4,6及S1,2背根后,L5水平脊髓背角Ⅱ板展与对侧及对照组相比生长相关蛋白GAP3免疫阳性着色加深,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背角阳性GAP43mRNA阳性加强。进行针刺治疗后可促进受损侧L5脊髓背角Ⅱ板层GAP3免疫标记进一步加强,L5脊髓背角GAP43杂交阳性信号强度屯进一步增强。这些结果提示:①一定条件下的神经系统损伤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由GAP43介导的可塑性变化,②针刺可促进这种GAP3介导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注射剂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肾动脉分支点下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SD大鼠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n=30)、缺血再灌注组(B组,n=30)、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C组,n=30)。其中假手术组开腹后只暴露腹主动脉不阻断腹主动脉,然后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阻断腹主动脉30min后,放开腹主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开腹前,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10mL/kg),然后开腹阻断腹主动脉30min后,放开腹主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造模完成后,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2h、1d、2d、3d、7d后用Tarlor法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然后取出L2-4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黄芪注射液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双后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P<0.05)、可以减少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细胞中凋亡细胞数量(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内脏高敏性大鼠肠道敏感性、5-HT含量及二者相关性的影响,研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性大鼠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乳鼠结肠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性大鼠IBS模型,以直肠内球囊扩张时行为学及腹壁收缩情况代表其内脏敏感性,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的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及其与血清5-HT含量之间关系,并观察痛泻要方对其干预作用。结果:经乳鼠结肠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性模型后,大鼠肠道敏感性增强,5-HT含量增高,二者存在相关性;经痛泻要方干预后,大鼠肠道敏感性、5-HT含量降低,对二者相关性具有调节作用。结论:痛泻要方可降低内脏高敏性大鼠肠道敏感性,其作用机理与降低内脏高敏性大鼠血清5-HT含量,从而提高内脏痛阈值,降低肠道过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CFA大鼠脊髓背角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的镇痛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CFA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CFA组和EA组大鼠通过足底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炎症痛模型,EA组大鼠于造模后5.5 h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5 h、6 h、2 d、7 d和14 d六个时点的足跖容积和痛阈(PWTs),及造模后6 h、2 d和14 d患侧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N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CFA组大鼠足跖显著肿胀,PWTs明显降低,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EA组大鼠PWTs均显著高于同期CFA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减少,但足跖容积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调节脊髓背角CREB的DNA结合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肠炎宁糖浆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脊髓5-HT和CGRP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研究5-HT和CGRP在内脏刺激信号传入过程中的作用。观察中药肠炎宁糖浆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鸡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治疗组予肠炎宁糖浆灌胃4周,进行5-HT和CGRP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定量分析。结果造模2周后行内脏敏感性评估,大鼠腹璧撤离反射为3分时所需的注水量,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4周后,模型组较对照组、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组相比,模型组脊髓后角5-HT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元PI值显著增高。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脊髓5-HT和CGRP表达上调,说明5-HT和CGRP在内脏刺激信号的传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肠炎宁糖浆可下调内脏高敏感大鼠脊髓5-HT和CGRP。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动物模型,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用光、电镜动态观察研究了针刺对损伤坐骨神经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了其酶组织化学改变。结果表明:①非离断性损伤坐骨神经后,相应神经元形态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均发生明显的逆行性变性改变;②针刺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变性的发展速度及程度,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速度;③针刺能明显促进受损坐骨神经细胞胞体酶活性及合量变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fos,P物质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裸鼠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观察各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等蛋白的表达,使用MIA4.0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取5个视野,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0倍,统计每个高倍镜视野中表达的阳性物质的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裸鼠发生了100%的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过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益肾骨康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也发生了骨转移,但这两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等与疼痛相关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益肾骨康方可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而起到一定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对小鼠脊髓背跟神经元香草酸受体亚型1(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ol type 1,TRPV1)电流通道及p-TRPV1、物质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血清药理学方法,正常组及疏肝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分离并原代培养C57小鼠脊神经后角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DRG细胞经辣椒素(Capsaicin,CAP)干预后分组(即低、中、高剂量组)予含药血清干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的DRG细胞TRPV1通道电流;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小鼠DRG神经元中p-TRPV1、SP、CGRP表达变化。结果经细胞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小鼠DRG细胞;DRG细胞形态呈圆形,胞体较小,突起较长;结肠平滑肌细胞形态细胞形状椭圆形,束状排列,密集与稀疏处相互交错呈"峰谷"状。疏肝健脾方无法直接激活DRG神经元中的p-TRPV1通道,却可正向调控辣椒素激动的p-TRPV1电流;低、中、高剂量组DRG细胞内p-TRPV1、CGRP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步下降(P<0.05),SP表达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步上升(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通过下调p-TRPV1表达,从而抑制CGRP的表达,上调SP表达,发挥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