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三仙克敏灵”治疗瘙痒性皮肤病药物组成及配制方法:红升丹(朱砂、雄黄、火硝、水银、白矾、皂矾)1g,白升丹(明矾、硼砂、硝石、皂矾、滑石、食盐、汞)1g,黄升丹(火硝、白矾、水银等)1g,枯矾5g,冰片lg,轻粉38,雄黄lg,凡士林适量。将红升...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在本刊1957年9月号发表了"我对红升丹的认识"一文后,引起同道们来信问到红升丹的制炼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再将红升丹的配量与制炼方法提出讨论,以供同道们参考.甲、对红升丹不同处方的分析红升丹的处方,根据文献记载,无论药味与用量方面,有着很大的出入,因此,我认为在制炼为成品以后,其疗效自然也难以一致.从红升丹的配伍来看,可能是以水银为君,火硝、白矾为臣,其他各药只是佐使之品.我这样认识的理由是我从制炼"三仙丹"的经验中得来的."三仙丹"只有水银、火硝、白矾三品,从原料药中看来都是白色,但烧炼成丹后,  相似文献   

3.
<正> 丹药,是一种有效的拔毒、提脓、去腐、生新、长肉、敛口的外用药,而升、降两丹,则称为疡医药囊中必备药。兹将红升丹与白降丹炼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分述于后。[丹药的炼制方法] 本人家传方的红升丹为水银33克、火硝75克、白矾23克、朱砂3克、雄黄2.4克、胆矾6克、硼砂7.5克、炼制方法是:先将水银合朱砂、雄黄研细,后将他药逐味加入研匀,为黄泥状,以看不见水银星为度,全部倾入铁锅中,加入膏粱酒浸湿,向丹炉上烤干,时须25—30分钟,使药物变成固体,离炉放于风前吹一时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升药制剂与抗生素对绿脓杆菌等七种细菌存培养皿中进行抑菌对照试验,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一、药品制备 (一)升药处方《中医外科学》[1] 水银30克,火硝120克,白矾30克,雄黄15克,朱砂15克,皂矾18克,用升华方法制成。 (二)小升丹《中医外科学》[2] 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制法同升药。 (三)五五丹《中医外科学》[3] 熟石膏、升药各等分,研极细末和匀。 (四)九一丹《中医外科学》[4] 熟石膏9份,升药1份,研细和匀。 (五)抗生素滤纸片(市场售);青霉素、庆  相似文献   

5.
根据祖国医学“红升治疮疡”的经验,我们试用小升丹治疗头颈部各种瘘管,取得了较好效果。处方:水银一两,白矾八钱,火硝七钱。炼制法:先将火硝和白矾分别研细,混匀,再放入生铁锅内,铺平,在其上用手指压出  相似文献   

6.
<正> 五子丹为升丹的一种,来自民间。与红升丹、小升丹同样有拔毒、去腐、提脓、退管、生肌之功。红升丹性烈,五子丹为中,小升丹为轻。证之临床,五子丹在提脓、退管方面,优于二丹,特别在退出死骨方面,尤为显著。凡临床中一切溃疡久不收口,或有瘘管,死骨不出者,用得其时,立见效验。下将我使用三十余年之秘方,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水银30克火硝45克朱砂9克白矾45克(煅枯) 玄明粉1.5克升炼法先将火硝、朱砂、枯矾、玄明  相似文献   

7.
周安政 《河南中医》2007,27(10):41-41
三打灵药是外科有效方之一,是笔者导师据秘方“五虎丹”化裁而来,该药对窦道愈合效果极佳,现介绍如下。1组成及制法三打灵药,又称锅烈药、白灵药,实际上是将降丹处方以升法炼制而得之升丹。处方:水银45g,青盐45g,朱砂9g,火硝45g,皂矾45g,白矾45g。先将白矾、火硝、青盐、皂矾、  相似文献   

8.
炼丹常称为“火中取宝”.我们就传统升丹炼制工艺、烧炼时间、燃料等问题,多次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出了:水银30g,12公分藕煤二宅,炼110分钟,得丹药24~28g的传统升丹法,成功率达99%.现就其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1.药物组成:水银30g,白矾30g,火硝30g. 2.配料:准确称取原料,先将矾白火硝粗粉置于乳钵内,加入水银共研至混合均匀,不见水银珠为止.  相似文献   

9.
红升丹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升丹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史怀春讲述史爱国整理(山西省岚县中医院,035200)笔者多年来用家传验方红升丹治疗痈疽破溃,漏管形成,脓腐难脱,经久不愈之顽疾,效果颇好。现简介如下。制法药物组成:火硝、水银、枯矾、雄黄四味药按10:5:5:l的比例配制。炼法...  相似文献   

10.
一、七宝丹的药物组成与制法1.处方:水银40克,白砒5克,白矾、火硝、青盐、青矾各60克,地牯牛10克。2.用具准备: 泥盆1个,口径275毫米;泥罐1个,口径100毫米;搪瓷碗1个,口径175毫米;木炭炉一个,木炭20千克;食盐100克。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对丹药作了不少研究,对继承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一、丹药的名称中医外科常用的丹药以升丹和降丹为代表,升丹中最常用的是红升丹(又称大升丹、五升灵药,红粉霜)和三仙丹(又名小升丹,红升药、红粉)等。黄升丹也属此类药,功用与红升丹同,只是炼制过程中温度有差异而颜色不同。近代用X线衍射法证明两者化学结构完全相同。降丹中常用的是白降丹(又称降药、白灵药、水火丹)等。祖国医学源选流长,各家经验丰富多采,除临床用的红升丹、白降丹外,流散在民间医生中的丹药名称和种类繁多,但大多不外是汞的氧化物、氯化物或硫化物等二、丹药的原料及化学组成临床常用的丹药,因各家经验不同,所用原料药物各异,但都是以汞或汞化物(殊砂)作为主药,升丹多用水银、火硝、白矾(疡医大全》)作炼丹用药,称三仙丹,若在此三种原料中加皂矾、雄黄、殊砂(《医宗金鉴》)等炼成的丹药,又称大升丹;而白降丹则是在红升丹的原料中加入食盐。其化学组成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中药白降丹通常用治痈疽发背、疔毒、陈旧性皮肤瘘道、鸡眼、木刺瘊等。笔者用自制白降丹(硃砂、雄黄各6克,水银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45克.(制作过程参见《医宗金鉴》下册90页,)共治晚期腰椎结核3例,晚期髋关节结核1例,均收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丹药是一种有效的拔毒、提脓、祛腐、生新、生肌、敛口的外用药 ,称为疡医囊中必备药。炼丹术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 ,具有组成简单、操作方便、治疗范围广、收效好的特点。本人家传“三仙丹”属于升药的一种 ,过去是治疗梅毒的良药。近年来 ,笔者用于治疗慢性疮疡、银屑病等。通过 4 0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予报告。1 三仙丹的提炼方法及应用处方 :水银 30 g、火硝 2 1g、枯、白矾各 12 g等。制法 :先将枯矾、白矾、火硝研末混匀 ,放入水银细研 ,最好到看不见水银星为度。将上述药末放入铁锅中 ,取一个磁碗扣锅上 ,用棉纸条粘上…  相似文献   

14.
<正> 炼丹术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具有组成简单,操作方便,治病较多,疗效颇高的特点。三仙丹是属于升丹的一种,近年来用于治疗慢性疮疡2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予报告。药物及制法处方水银17克火硝16克白矾17克制法将火硝、白矾分别研末混匀,堆放于三足小铁锅底内,当中压一小窝,将水银倒入窝内,取一细磁碗倒扣锅上,用4cm宽的棉纸抹上浆糊,搓成纸绳,压在锅碗缝上,于碗外周围加湿砂壤土与碗底平,将土压实。在碗底凹里放棉花球一个,棉球上放一小炭块压  相似文献   

15.
<正> 截银倒毒丸药物配方及炼制方法:1.锅烈和灵药:水银、白矾、皂矾、火硝、食盐各60克,朱砂30克。上药除水银外共研细末,分三份。取一份同水银混匀,放入铁锅,覆以瓷碗,醋调熟石膏粉封固,细沙盖定。用微、文、武火升炼3小时,候冷揭开,升于碗上者为灵药,沉于锅底者为锅烈,二者研细混合,此时加入先存之一份,升炼第二  相似文献   

16.
方药:水银10克、火硝10克、白矾10克、海浮石6克、炉甘石8克、朱砂4克、麝香1克、冰片5克。制法:先将前六味药碾成细粉,放入铁锅内,用瓷碗盖上,碗背上面放入少许米,碗口与锅间的缝用泥沙调水封严,用文火烧炼约二小时,后用武火烧炼一小时许,以米焦黑为度,然后将碗取出,把锅内的药粉刮出,再将  相似文献   

17.
药物组成:草乌30克、铅丹30克、寒水石20克、硼砂10克、轻粉2克、红升丹2克研细,铜绿1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硫黄10克、玄明粉20克、冰片2克。制作及用法:轻粉、红升丹研极细,其余药物研细过100目筛,再与轻粉红、升丹混研,加适量腊油(凡士林亦可)调成软膏,敷纱布贴于病灶,三天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就传统白降丹炼制工艺,烧炼时间,燃料等问题,多次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出了:30g水银,只需木炭1.5kg,烧炼150分钟,得丹药27g的传统降丹法。经潮南省中药制剂班实验论证,成功率达95%。现就其操作方法简介如下。一、制法1.药物组成:朱砂、雄黄各6g、水银30g、硼砂15g、火硝45g、食盐45g、白矾45g、皂矾  相似文献   

19.
药物组成;白降丹30克、红升丹30克、锻石膏18克、制乳没(各)10克、血竭10克、冰片1.5克。制法与用法:上药研末加适量糯米饭捣匀,搓成粗细长短不同之药丁阴干备用。用时按瘘管之大小深浅,选用相应的药丁插入,每  相似文献   

20.
银屑丸由水银30克、枯矾45克,火硝30克、雄黄6克、银朱3克组成,将火硝、枯矾、雄黄研细置铁锅内,摊一寸厚,药上捣小坑数个,倒入水银,瓷碗扣严,盐泥封固,外用细砂填至碗平,碗底放小麦数粒,上压净砖两块,按文火、平火、武火顺序,用桑柴各烧一小时,以麦粒焦黄为度,熄火候凉,取碗底霜,放置三个月以降火毒,取3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