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少阳相火根于少阴命火,少阳相火发挥正常功能需命火支持,妄清少阳相火会损及少阴命火及君火,戕害真阳。对于少阳病之治,用药寒热把握非常重要,不可过分温或清,尤其清热宜慎重。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的“火”.是在对物质之火的直观观察和认识基础上,通过取象形成的意象性的概念,“火”字是这一概念的符号。由于意象概念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而是取象的结果,因此对“火”的概念不可进行单一的、精确的定义,应从不同层次上分析和理解。从广义而言,“火”有自然现象的火、哲学概念的火、医学概念的火、属火的一般概念等四个方面的涵义。仅就“火”的中医涵义来讲,表述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概括起来,其主要涵义有以下四种: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六气之火、药物气味之火。  相似文献   

3.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来说,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  相似文献   

4.
1拓展火之概念,创立阴火论 李东垣通过对脾胃理论以及五脏间生克制化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阴火生成和辨证论治等问题。脾胃阴火论之阴火,不只是阴火与阳火的相对概念,火有生火与害火;有实火与虚火;有真火与假火;有浮火与沉火;有龙雷之火,命门之火等。李氏把这些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深化,阐述了气与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火论     
火论清·费伯雄撰外因之病,风为最多;内因之病,火为最烈。风者天之气,火者人之气也,火之为物,本无形质,不能孤立,必与一物相为附丽,而始得常存。故方其静也,金中有火,而金不销也;木中有火,而木不焚也;水中有火,而水不沸也;土中有火,而土不焦也。但见有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对中医学中火的含义,如少火壮大、内火外火、实火虚火、君火相火、阴火阳火进行探讨,并归纳中医治火之法为:降火类、制火类、益火类、引火类、导火类、济火类。  相似文献   

7.
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火为生命的动力、热能的源泉 人体体温的恒定与火的温煦、营卫开启汗孔、调节体温的作用有关。人身之火有二:即相火与君火。何谓君火?君火指神志之火,是心神活动的内在动力。《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中属火。火主动,性热而温煦。相火活性很强,  相似文献   

8.
介绍陆真翘先生从三焦论治湿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基础上结合脏腑辨证施治,在湿火发展的每一阶段辨明病位所在,分析湿与火孰轻孰重的主次关系,探究湿火相关脏腑的运气特点。针对上焦火重于湿,中焦湿火俱盛,下焦湿重于火的特点,提出三焦分治,以脾胃为本,分解湿与火为要,并顺二者之性各予出路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
略谈火(热)邪证治薛勇江苏省高邮市周山乡卫生院(225612)1火(热)邪的特性火邪按其来源有内火外火之分。外火一是指感受温热邪气而来,二是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亦即所谓“五气化火”。内火多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于调顺而致情志过极,亦...  相似文献   

10.
四、加速人类死亡的原因是“有过之火”——增熵之祸患 人类是恒温动物,赖以维持生命的阳气,同时起“温煦作用”,即表现出正常生理作用的“少火”,如“心火(君火)”、“相火”、“命门之火”等。如果人体的各种活动过度,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便会产生病理之“有过之火”。这种火会促使增熵的,不利于健康。有过之火还常见为欲火、郁火、怒火、妒火、邪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