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推拿要诀》先由明人周于蕃补辑、再由清人张振錾增校,并被其易名为《厘正按摩要术》。《厘正按摩要术》“卷一·按胸腹”共列有38条文,至少引用了11位日本腹诊医家的论述,所引用的腹诊观点多数可在日本腹诊著作《诊病奇核》中找到出处。本文对这38条文逐一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考证,得出日本腹诊是《厘正按摩要术》“卷一·按胸腹”的学术渊源的结论,同时也指出中国推拿是日本按摩和腹诊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2.
胸腹按诊法属于中医诊断中“切诊”的一种,首创于《内经》,继见于《伤寒论》,其后历代医籍中记载亦较多,可自宋金元以后,由于封建习俗的影响,其被忽视而少用,以至于明清以来几乎湮没。但是明清时期胸腹按诊法在小儿推拿中被广泛使用,如张振蓥的《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所介绍的“胸腹按诊法”为其他医书所少见。但遗憾的是,有学者考证表明,《厘正按摩要术》中的胸腹按诊法学术源流来自日本腹诊术。为此,笔者查阅大量古籍,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的部分医书对胸腹按诊法仍有大量记载,其内容丰富,涉及临床多个方面。故笔者认为胸腹按诊法在明清时期虽远远不如宋元之前昌盛,但也非毫无建树。  相似文献   

3.
罗任  邵瑛 《陕西中医》2006,27(5):602-604
简要介绍《厘正按摩要术》的学术特色,即:推崇小儿推拿;重辨证,独创胸腹按诊;创“推拿八法”,立法详细;取穴绘图,详尽示图;推崇穴位推拿;列证完备,重视辨证论治;强调内外治法结合治疗疾病。阐述《厘正按摩要术》对小儿推拿学发展及临床的贡献:是小儿推拿史的一座里程碑,推动了小儿推拿的发展并且指导着当今小儿推拿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介绍《诊病奇侅》中关于腹诊的理论及其临床验证,腹部反射穴的位置、虚实和反射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日本汉方腹诊发展的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梳理法,对日本汉方腹诊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结果:日本汉方腹诊和中医腹诊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日式腹诊理论与方法,并且出现了多种流派和腹诊专著,其中代表性的有"难经派"的《诊病奇亻亥》、"伤寒派"的《腹证奇览》和《腹证奇览翼》。结论:可以借鉴汉方腹诊发展规律,发展中医腹诊。  相似文献   

6.
简述医家张振鋆的生平及其著作,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概述《厘正按摩要术》的内容及学术价值,并对张振鋆的治疗特色与处方特点进行探析。总结《厘正按摩要术》的学术价值为:小儿推拿学理论的系统性总结和科学性创新、文本表达的严谨性。采用脏腑辨证用法用穴的思维模式是小儿推拿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腹证奇览(全)》(日文,由笔者编译成中文,中国书店1988年10月出版),成书于十八世纪后期,是日本腹诊术的代表性著作,全书由两部分组成。《腹证奇览》由稻叶文礼所著,《腹证奇览翼》(下文简称《翼》)为稻叶氏入室弟子和久田叔虎所著。日本已故汉方大家大塚敬节曾说“作为《伤寒论》体系的腹诊书籍,内容最详细而丰富者,是《腹证奇览》及其续编《腹证奇览翼》共十二卷。”上田津平指出《腹证奇览》是临床术书,而《翼》则是精研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诊病奇Gai》中关于腹诊的理论及其临床验证,腹部反射穴的位置,虚实和反射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腹诊,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人体腹部进行诊察,用来识别、判断局部或全身病变为防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的诊断方法。腹诊方法源远流长,它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学方法。中医自唐代传入日本以后,腹诊广泛地运用于针灸、推拿两科,日本·吉益东洞曰:“腹为生之本,百病根于此,故诊病必诊腹。”腹诊法内容丰富,不仅是按胸、腹,实际上包括着望、闻、问、切全都内容,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厘正按摩要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选穴及手法操作提供借鉴。方法:收集书中推拿治疗本病的相关条文,分析手法穴位种类、使用频次及分布。结果:共收集15条推拿治疗腹泻相关条文,用穴27个,脾经、手阴阳、脐及龟尾四穴使用率最高,肾经、三关、六腑、内八卦次之。上肢20个,占74.07%;头面部1个,占3.70%;躯干3个,占11.11%;下肢3个,占11.11%。单式手法7种,总频次32次,推法、揉法、掐法为主。复式手法5种,各1次,均占20%。结论:《厘正按摩要术》治疗本病用穴以脾经、手阴阳、脐及龟尾为主,取穴多在手部;手法以推法、揉法、掐法为主,复式手法用量均衡,体现了张氏以健脾止泻为主,寒热阴阳同调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302例小儿泄泻患儿,对其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302例患儿确诊后采用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次。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制定评价量表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经治疗302例患儿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94.04%。结论①三字经流派推拿临床疗效确切,尤以伤食泻、脾虚泻为佳。②手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散结、调畅情志、滋养心肝、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具有专门论述,记载有疗效确切的方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形式,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本研究从传统认识、现代药理、临床实践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角药"的配伍应用,为胸痹心痛的治疗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90例和观察组90例,治疗组在口服中药与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91.11%,治疗组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3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薄氏腹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为客观指标,评价腹针治疗63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MPQ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96.8%,3个月复发率为8.3%,平均治愈天数为5.6d.结论:薄氏腹针对颈型颈椎病疗效好,见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中华腹部推拿术》中对腹部按摩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胃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内分泌功能外,尚具有免疫功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具有局部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特性,是免疫原刺激局部免疫淋巴组织,由存在于粘膜下的浆细胞合成并选择性分泌。本病治疗重点为腹部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淤的目的,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淋巴液回流,调节血浆和组织夜之间的体液平衡,提高血液中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以及血液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 (TMD)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and often occurs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is disease by domestic scholars showed its incidence rate was 32.0%-57.3%[1-3].This disease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motor abnormality of the mandible,pain and clicking sound when opening or closing the mouth[4] and clinic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namely stage of functional disorders,stage of structure disorders,and stage of joint organic sabotage.Surgery is suggested in modem medicine for the latter two stages of this disease.In the stage of functional disorders,physiotherapy and jaw pads (bite plate) are often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Acupuncture and tuina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mainly in the stage of functional disorders.w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and tuina treatment of TMD in recent 5 years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8.
新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应用新身痛逐瘀汤治疗的86例患者成功地随访了60例,平均随访时间7~9年,治疗前与随访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治疗前与随访时JOA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平均恢复率为71%。[结论]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跃玲 《河南中医》2012,32(11):1417-141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在心胸部还是在胃脘上腹部,均当与“胸痹”为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改良硬膜外阻滞结合手法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应用改良硬膜外阻滞结合手法正脊治疗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每10天1次,3次1个疗程。结果:优82例,良44例,可18例,差12例。优良率:80.7%;总有效率:92.3%。结论:改良硬膜外阻滞结合手法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实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