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呃逆.俗称“打嗝”、“打呃”。据考证,在宋朝以前多称“秽”’元朝朱丹溪开始称“呃”,明末以後才统称为呃逆。本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证。有时可单独出现,有时在其他病证中常以兼症出现。一般的呃逆,预後良好,如果在久病或重病时出现不止,常预示疾病危重,预後不良。  相似文献   

2.
李赞军 《光明中医》2007,22(11):45-45
呃逆是以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难以自忍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古称为"哕",俗称"打呃".呃逆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在多种慢性病的过程中出现,若属偶尔出现,其证多属轻微,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呃逆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自1992年以来,笔者用针灸疗法治疗呃逆7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2岁,外科术后出现呃逆者39例,情志不舒出现呃逆者33例,病程最长者7天,最短者2天,平均3天.  相似文献   

4.
输液后呃逆是指因输液的原因引起膈神经机能发生改变,膈肌出现间歇性、痉挛性收缩而致喉间出现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我们在多年护理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数例,均用指压内关穴的方法1次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一种病证。本证轻重差别极为明显。轻者可自行消失 ,或刺鼻取嚏 ,或突然给以惊恐 ,或闭气不令出入 ,皆可取效。重者则持续不断 ,难以奏效。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以足三里穴位注射65 4-2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在所选取的病例中 ,脑溢血并呃者 12例 ,脑梗塞并呃者 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呃者 2例 ,肝癌者并呃者 4例 ,其它情况所致者6例 ,合计 3 2例。患者均是在用其它一般解痉镇静等方法治疗而无效者。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2 治疗方法成人取端坐或平卧位 ,…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俗称“打呃”。症状轻微者一般不视为病态。若在一些急、慢性疾病或大病后期突然出现呃逆,多为病趋危重的表现。现就近年来治疗该病的一些病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治"哕"二则     
朱平东 《西部中医药》2005,18(12):29-29
“哕”,又称呃逆,因膈肌痉挛引起的打嗝。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证。其症可单独发生,亦可兼见于其他疾病,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有寒、热、虚、实之分,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终不外是胃气上逆,升降失调。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顽呃,多有良效。现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8.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是由于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气血亏虚等原因而引起胃失和降,造成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  相似文献   

9.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2].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系偶然发作,常可自行消失,或刺鼻取嚏,或突然给以惊恐,或闭气不令其出人,皆可获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