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方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等7味药组成.此方可视为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之桂枝去芍药汤与主治"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功能温阳散寒、顺接太阳与少阴,尤对假热真寒、表热本寒之证有效.此类证型在肿瘤患者中并不鲜见,现结合病例将我们运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之功,治疗水饮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之"气分"证.笔者宗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气分,即寒气乘阳之虚而结于气者"之说,结合<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并治>"阳微阴弦……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这里的"气分"证乃因心阳不足,心气内结,寒水内停,心阳失旷所致,与肺肾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把本方用于治疗心肺肾阳气亏虚、水饮内停所致的心肺急症,收效颇捷.本文就此略呈管见,借以引玉,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肺源性心脏病赵某,男性,69岁,2001年3月7日初诊。患肺心病15年,20d前因受寒出现剧烈咳喘,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下坚满,腹胀大,面色灰滞,小便不多,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查体:端坐位,口唇紫绀,R30次/min,两肺满布干湿罗音,HR100次/min、早搏约10次/min,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浮肿。辅助检查:血WBC12.4×109/L,PaCO252.3mmHg、PaO270.5mmHg,pH7.36,HCO335mmol/L,BE+4.5mmol/L;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心电图示频发房早,偶发室早,低电压,右房、右室肥大;B超示肝淤血;心脏超声示肺心病。经积极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4.
崔会青 《河南中医》2020,40(10):1507-1510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河南中医》2001,21(1):45-45
麻黄附子细辛汤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由麻黄、附子、细辛水煎而成。本方可祛邪而不伤正 ,扶正而不留邪 ,发表和温经并用。兹选验案介绍如下。1 头痛刘某 ,女 ,32岁 ,1998年 1月 12日初诊。反复左侧头痛3年余 ,发作时头痛难忍 ,痛止如常人 ,在某医院经CT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 :神经性头痛 ,经中西药及针灸治疗 ,效果不显。就诊时正值头痛发作 ,痛势剧烈 ,面色苍白 ,恶心欲呕 ,口不渴 ,畏寒肢冷 ,脉沉。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 10 g ,附子 5 0g(另包开水先煨 ) ,细辛 6 g ,白芷 12 g ,川芎12 g ,葛根 15 g ,羌活 12g ,…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广社 《河南中医》2008,28(9):49-49
腰腿痛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表现大多以怕冷疼痛为主,得热则舒。因此本病多与阳气不足或气血虚弱有关。笔者运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6例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20~40岁24例,41~70岁62例;病程1月~1 a 5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方中麻黄辛透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散寒止痛,麻黄配附子发中有补,使发汗而不伤正,再加细辛通彻表里,外助麻黄解表,内助附子散阴寒,三味合用,而使温阳发汗并行,达到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9.
丁书文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之余悉心研究古籍,师古而不宁古,积攒了许多心得体会,擅长治疗各类心系疾病,尤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提出用“温”法治疗,使用诸如桂枝、附子、羌活等具有鼓动阳气的药物,临床疗效颇丰,笔者将丁师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验案摘录两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证。系温阳解表代表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寒袭的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各种病证。并获显著效果。现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运用体会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301条,原文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是治疗阳虚外感寒邪的代表方剂,笔者据其方意,应用此方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澧县纺织厂职工医院(415500)郭作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组成。笔者遵从“少阴偏阳虚”之变化机理,在临床中见少阴为主的证候,又复兼外表的症状者,均以本...  相似文献   

14.
例1、咽肿吕某,男,36岁。1958年3月12日就诊。咽喉肿痛25天,似有物阻于咽,但吞咽食物无阻。背部畏寒,心烦闷不安。舌微青紫,苔白腻。检查: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色淡红,未见脓点。诊为阳虚寒凝咽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以温命门,潜浮阳。药用:炮附子(先煎)、桂枝、茯苓、白术、防风、大枣、桔梗各15克,麻黄5克,北细辛、干姜各6克,肉桂3克。2剂。咽部诸症减轻,上方去干姜,加甘草10克,服药半月而愈。  相似文献   

15.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由麻黄、炮附子、细辛3药组成,原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笔者扩大其应用范围,每获良效,现简介如下。1 寒瘀痹痛钱某某,男,53岁。1997年8月12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常居寒湿之地,腰腿抽?..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王志栋 《河北中医》2008,30(3):307-307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且以外感所致者尤多。中医学往往以寒治热,多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法。临床观察发现,有些病例效果满意,但有些却毫无效验。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中医学的精髓——辨证论治。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外感发热多例,每获良效。但此方乃大辛大热之剂,若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