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式剖宫产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为一种精炼、简化、美观的外科手术 ,采用 soel-clken开腹方法。我院于 1998年 11月~ 1999年 5月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共 110例 ,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一般资料选择有剖宫产术指征孕妇共 110例 ,年龄 2 1~ 35岁 ,均为初产妇 ,孕周 37~ 4 2周 ,临产 67例 ,择期手术4 3例。同时选择与指征相同的下腹 pfannenstie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110例。2 方  法常规术前准备 ,术前术后两组护理方法相同 ,不同之处是 :新式剖宫产术后不压沙袋及腹部不包扎腹带 ,早期协助产妇翻身 ,留置导尿管早期…  相似文献   

2.
新式剖宫产术是由 stark医生于 1988年推广 ,为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于 1998年 11月~ 1999年 11月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11月~ 1999年 11月凡有剖宫产手术指征 ,无下腹部手术史产妇 ,行新式剖宫产术53例。年龄 2 2~ 38岁 ,平均 2 5.2岁。初产妇 51例 ,经产妇 2例 ,孕周 36~ 4 3周。临产 4 8例 ,择期 5例。手术指征 :头盆不称 15例 ,胎儿窘迫 12例 ,胎位异常 9例 ,巨大儿 6例 ,妊高征 4例 ,过期妊娠 3例 ,高龄初产 2例 ,阴道因素 1例 ,胎盘早剥 1…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8年 11月起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1] ,即采用腹部横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1月~ 1999年 8月 ,我院共住院分娩 732例 ,其中行剖宫产术 111例 ,剖宫产率为15.2 % ,均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剖宫产术 (观察组 ) ,其中初产妇 10 7例 ,经产妇 4例 ,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6.3岁 ,孕周 36~ 4 3周。并选择 1998年 1月~ 10月下腹正中纵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9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均无显著性差异。1.2 手术方法 :选择下腹部两髂前…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2 0 0 1年 9— 1 0月采用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皮肤皮内缝合的方法对 1 0 0例产妇进行剖宫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2 3~ 40岁 ;孕周 36~ 43周 ;腹壁脂肪层最厚 0 .4cm ,最薄 1 .0cm ;腹壁重度水肿 2例。1 2 手术方法 行改良式的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 ,皮肤切口比Pfannenstial皱纹切口高 2~ 3cm ,皮下组织中间切开约3cm ,暴露出筋膜 ,不分离皮下组织至切口全长 ,将筋膜横行切开 ,向两侧拉开腹直肌即暴露腹壁 ,以下步骤同以色列剖宫产术。子宫单层连续缝…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 1998年 12月~ 1999年 11月对 50例产妇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上述期间共分娩婴儿 1986例 ,双胎 2 8例 ,其中剖宫产 356例 ,剖宫产率 18%。在 356例剖宫产中 ,有 50例应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其手术适应证与其它术式无差异。此 50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2 4~ 2 9岁 ,平均 2 6.2岁 ,孕周为 37~ 4 2周 ,并选择同期内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50例为对照组 ,两组孕周、产妇年龄及手术适应证无明显差异。1.2 手术方法。 1切口选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3cm或pfamenst…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是产科医生处理难产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 ,我院自 1999年采用了国内外报道的下腹部横行直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的术式 ,并与同期下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 (改良组 ) 165例 ,年龄2 0~ 4 2岁 ,平均 2 6.3岁。初产妇 142例 ,经产妇 2 3例 ;腹部弧形切口剖宫产术 (称对照组 ) 46例 ,年龄 2 1~ 4 1岁 ,平均 2 5.4岁。初产妇 37例 ,经产妇 9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2 两组剖宫产术手术指征 …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是解决高危妊娠分娩的主要措施之一 ,也是产科开展最多的手术 ,临床上术式较多。以色列Stark医生推广的一种改良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1]。采用腹部横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我院自 1999年 3月起进行此项手术 66例 ,术后 B超监测子宫及腹壁切口效果良好。现将此类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66例 ,手术指征 :头盆不称 18例 ,胎儿宫内窘迫 16例 ,臀位 4例 ,妊高征 5例 ,过期妊娠 6例 ,ICP 4例 ,羊水过少 4例 ,胎膜早破 4例 ,前置胎盘2例 ,高龄初产 2例 ,社会因素 1例。年龄 2 2~ 39岁 ,…  相似文献   

8.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开始开展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式参照 Stark教授推广的新式剖宫产术并略加改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手术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均为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3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孕妇 ,年龄 2 1~ 35岁 ;初产妇 6 1例 ,经产妇 4例 ,其中 3例为瘢痕子宫 ;孕 36~ 4 2周。1.2 剖宫产指征 :头盆不称 2 8例 ,胎儿窘迫 2 0例 ,社会因素 6例 ,臀位 6例 ,妊高征 3例 ,双胎 2例。1.3 麻醉方式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1.4 手术方法 :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1 ] …  相似文献   

9.
任永变  孙伟民 《陕西中医》2002,23(3):211-211
一般资料 选择剖宫产术后 ,横切口或纵切口患者共 3 0人。年龄 2 1~ 3 4岁 ,平均 2 7.8岁 ,初产妇 2 5例 ,经产妇 5例 ,有前次剖宫产史者 3例。其中贫血、低蛋白血症 6例 ;腹壁脂肪厚、张力高 2 1例 ;术后第 2 d发现刀口红肿 2例 ;高敏体质、对缝合线发生反应 1例。  治疗方法 大黄 2 0 0 g,芒硝 3 0 0 g,研成细粉 ,等分为两份分装入 2个用灭菌纱布缝制的 1 2 cm× 6cm的 4层口袋内 ,于术后第 2 d刀口换药量 ,先将无菌消毒纱布覆盖两层后 ,再将大黄、芒硝袋敷于其上 ,用胶布固定 ,每日更换 1次 ,两袋轮换。  疗效结果  3 0例中 ,2 3…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 ,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1998年 11月~ 1999年 11月我院产科2个治疗组分别应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随机抽取米索前列醇组 5 0例 ,催产素组 5 6例。剖宫产指征见表 1。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妊娠并发症等条件基本一致。表 1 两组剖宫产指征情况例米索前列醇组催产素组胎儿宫内窘迫 1 82 1头盆不称 9 1 1重度妊高征 87臀 位 6 6巨大儿 2 4双 胎 3 2高龄初产 2 3瘢痕子宫 2 2合计 50 561.2 方法1.2 .1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  相似文献   

11.
为使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美观 ,我院在腹部横切的基础上 ,开展了一项新式剖宫产术即以色列切口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为 1997年 1月~ 1998年 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初产妇 ,年龄 2 1~ 30岁 ,营养状况良好 ,无其它并发症。选择对象 10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50例 ,对照组 50例 ,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均经 t检验 ,无明显差异 ( P >0 .0 5)。1.2 方法 :手术操作要点 ,对照组同苏应宽手术学 (第2版 )的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点在于 :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水平连线正中 ,横切口长约 2 cm,皮下脂肪钝…  相似文献   

12.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6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年来用《金匮要略》方“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 6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 ,经妇检及B超确诊。排除手术指征及绝经期患者。年龄为 2 6~ 5 2岁 ,其中2 6~ 2 9岁 3例 ,30~ 39岁 2 2例 ,4 0~ 5 2岁 4 0例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相似文献   

13.
苦甘连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新生 《山西中医》2002,18(5):14-14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已成为中青年易患的一种常见病 ,对人民的健康危害越来越大。本院自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 4 6例 ,疗效颇佳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参照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其中 ,男 18例 ,女 2 8例 ;年龄 2 0岁以下 6例 ,2 1~ 30岁 2 0例 ,31~ 4 0岁 16例 ,4 1~ 5 0岁 3例 ,5 0岁以上 1例 ,平均为 2 8岁 ;病程 1~ 4周 2 0例 ,5~ 6周 18例 ,7~ 8周 8例 ,平均为 4 .5周 ;心脏指征 :心律失常 …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本院 1 9931 998年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 6例作一分析报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6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 2 2 35岁。1 3例为第 2次入院 ,1例术后尚未出院 ,2例在乡卫生院剖宫产。已临产 1 1例 ,产程最长 2 0小时 1 0分 ,其中 2例第二产程已超过 2小时 ,最短 3小时 1 5分 ,在临产过程中6例作阴道检查 2 3次。手术指征 :头盆不称 6例 ;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各 3例 ;前置胎盘、臀位、胎膜早破、过期妊娠伴羊水过少各 1例。1 .2 手术方式 :1 6例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切口向外侧撕裂者 2例 ,缝合方法都用 1号肠线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评价改良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有手术指征的足月妊娠剖宫产者(均头先露)共130例,行腹膜外剖宫产的70例为观察组,子宫下段剖宫产的60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腹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2种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比较,改良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好发于卵巢、宫底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在阑尾、大网膜、阴道、会阴和腹部切口,但并不常见;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较低,不足1%[1],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剖宫产术3 205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发生率为0.19%,现将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9岁。均为初产妇,病灶直径2~5 cm,均接受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1例为孕中期剖宫产取胎术,5例为足月;1例前置胎盘;下腹横切口2例,下腹纵切口4例…  相似文献   

17.
新概念剖宫产也称周氏改良式剖宫产 ,是周基杰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50余载的结晶。该术式不同于传统手术及 Stark剖宫术 ,我科自 2 0 0 1年 4月开展了此项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 30例 ,均为我科住院足月待产孕妇 ,有相对或绝对剖宫产指征 ,除外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无剖宫产史者。1.2 病例资料 :年龄 2 5~ 4 0岁 ,初产妇 2 1例 ,经产妇 9例。其中初产头浮 8例 ,骨盆狭窄 4例 ,臀位 4例 ,胎儿宫内窘迫 10例 ,巨大胎儿 3例 ,双胎 1例。1.3 简要手术步骤 :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 ,耻…  相似文献   

18.
23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5年8月~1997年8月共行剖宫产术1352例,其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3例,占17%(比国内同类报道1.2%略高),其中2例切口裂开占0.15%。IIk$资料年龄和胎次:最小23岁,最大38岁,平均28.6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8例。孕周<38周2例,38~40周10例,40~42周8例,>42周3例。产科指征见表1,术后症状体征见表2。表及产科指征注;有多项指征病例表2术后症状和体征注:每例有多项指征和体征B超检查:均诊断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其中5例盆腔内少量积液,2例切口裂开。2讨论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之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于1994年~1995年底共施横切口剖宫手术124例,与同期腹部纵切口剖宫产167例相比较有其优点,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两组病人均为同期住院待产的难产患者。随机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指征及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均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以来,随机抽取1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结论: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