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医案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瑰宝,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和思维隐藏在医案中。面对海量的名老中医临床医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研究,提取知识,凝练经验,使名老中医经验知识的快速发现成为可能[1]。《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课题成果,收录了王绵之、李寿山、  相似文献   

2.
目的:尝试用知识图谱的技术将名老中医医案的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予以形象的表现,用可视化的方式剖析中医医案中蕴含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方法:基于中医药行业术语规范标准将文本形式的医案转换为符合图谱要求的结构化数据;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定义图谱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XML的三层模型实现系统架构;采用ECharts作为可视化工具,将中医医案知识结构化、层次化的关联予以呈现。结论:通过知识图谱将"平面化"的中医医案进行"多维度"呈现,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临床病案中所包含的疾病、证型、治法、处方、药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知识图谱进行渐进式的学术思想发现,可为更好地研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临床知识总结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治疗脾胃虚类证的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脾胃虚类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丛书中以脾胃虚类证候为主要证候的医案,对其中出现的方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药物的关联分析提炼出核心药组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消痰的药对为陈皮和半夏,健脾的药对为茯苓和白术,健脾消食的药对为神曲和白术;药物和症状的关联提炼出经常便溏和倦怠乏力与茯苓强关联,胸闷和黄芪强关联,腹痛与芍药和甘草药对强关联。结论:《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补气健脾及消食化痰类方药在治疗脾胃虚类证中使用较多,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条件随机域模型对禤国维名老中医临床医案进行挖掘分析。方法:基于条件随机域设计一种新的临床医案文本挖掘信息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国医大师禤国维医案进行临床术语信息的自动识别提取,并使用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基于条件随机域构建的文本信息挖掘模型对不同临床术语类型,不同的病种识别效果良好,其中在不同术语类型的识别中对"中医诊断术语"的F-测度值最高,达到89.87%,在不同病种的识别中对"湿疹"的F-测度值最高,达到83.77%。对其中禤国维名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经验进行挖掘,发现在治法上多采取益气固表、祛风止痒、除湿解毒;常用以治疗的二联药对有黄芪-白术、黄芪-防风、白术-防风等,其中白术-防风的置信度(1.00)和支持度(0.83)最高;常用的三联药物有黄芪-紫苏叶-白术等,常见的药物症状关联有地黄-风团、防风-瘙痒等,其中地黄-风团的置信度(1.00)和支持度(0.97)最高。结论:该研究基于条件随机域构建了一种新的文本挖掘信息模型,该模型有利于高效整理和挖掘名老中医临床医案中的经验与学术思想,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名老中医处方中含泽泻处方治疗水肿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数据库收集、整理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处方,筛选出处方中含有泽泻的方剂的病案,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导入系统平台,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含泽泻方剂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中医药数据关联分析平台,对名老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医案进行分析,探索"病机-中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FP-Growth算法原理,设计基于FP-Growth的中医药关联分析软件XMiner,并对430诊次高血压医案进行分析。结果 XMiner能够完成中医医药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关联分析、依赖关系网络绘制等功能,从高血压医案中成功提取18条"病机-药物"规则,能够辅助解释名老中医用药规律。结论 XMiner能够较好地完成规则提取和展示,对中医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将多种方法融入平台中,建立多方法协同工作的中医药挖掘范式,为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反复发作心肌梗死危害性极大,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显著,但对于无法行PCI者,治疗面临很大困境。总结翁维良教授应用中医治疗心肌梗死反复发作5次、胸痛频发的长时疑难病案,探讨诊病思路、用药经验,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核心处方。在传统经典医案总结的基础上,对反复心肌梗死长时医案的分析进行了尝试,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方法:图文结合,精细分析,使复杂病情清晰,可视客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证治规律。方法: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中343例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在SAS9.1.3平台上进行,进行频数统计、症状因子分析、症状-中药关联分析、中药-中药关联分析、中药因子分析等处理,了解名老中医治疗哮喘的核心药物组方、证候分类规律、中药配伍规律。结果:(1)哮喘可分为5种基本证候,分别为外感风寒、肝火犯肺、肺胃郁热、风寒袭肺、外寒内饮。(2)哮喘的核心组方为:麻黄、杏仁、甘草、半夏、苏子、地龙、紫菀、五味子、前胡、黄芩。(3)哮喘常用药物分为5个组合,分别具有益气固表、养阴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生津通窍和温肺化痰的功效。(4)某些症状与与特定中药具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不同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的辨证论治具有共性规律,可为临床辨治哮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光荣教授研究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光荣教授认为医案研究首先要明确医案与病历的区别以及它的地位和作用;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整理采用传统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医案研究思路,采用普查式对全国名老中医医案进行研究,采用章节式进行类案整理研究,将医案明确为提要、案体、按语3部分,并将每案特点予以提要;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的撰写,要对主诊者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医案的叙议,成为一个有机的、缜密的、连续的和精练的学术成果展示。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12):1637-1638
目的:对周志杰主任临床"和法"医案中的用穴趋势、核心穴位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方法:将周志杰主任诊治的"和法"病历采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录入数据库,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对周志杰主任"意在中和"学术思想进行数据解析,提升了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原发性肝癌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方法 收集国内有关原发性肝癌症状与证候相关研究文献,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专家研讨的方法,应用100mm刻度法结合症状轻重分级赋分法建立症状体征量化规范。以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作为证候量化评价的数学工具,组织专家对基本证候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构建两种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即相加模型与相加相乘模型,通过临床验证,将这两种模型的量化计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459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相加模型运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符合率为84.53%,相加相乘模型符合率为62.7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确定相加模型为原发性肝癌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免疫研究文献为研究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免疫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国药典》所载中药植物药免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生物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不同入药部位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味辛的药物具有免疫作用的比例较低(P<0.05);地下部分入药的中药具有免疫作用的比例较高(P<0.05);归心经、肾经的药物具有免疫作用的比例较高(P<0.05);多元判别分析结果与原判定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中药的药味、药物归经及入药部位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免疫药理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纤维类中药对水丸溶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纤维类中药含量与水丸溶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考察纤维类中药对水丸溶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系列水丸,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测定其溶出度,根据Weibull分布提取溶出参数,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拟定非线性数学模型。结果:溶出参数T20,T50的数学模型为y=-3+3/x,y=596-5 984x+27 489x2-41 704x3,水丸处方中纤维类中药的含量与溶出度呈正相关。结论:通过调节处方中纤维类成分的含量可控制水丸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老年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习《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中所有关于老年病的医案,旨在探讨《指南》关于老年病的论治思想。主要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老年病的治疗及其调护等3个方面进行论述。生理病理方面,《指南》主要强调下元衰惫和阳明脉衰在老年病中的重要性,兼及阴血枯涸和虚实夹杂;治疗则重在固摄下元、调补奇经、注重通补和强调治疗本虚。《指南》中还特别强调老年人应宽怀静养,顺天之气以延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建立肾虚证量化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建立量化肾虚证程度的数学模型。方法 采用4、10、18、24月龄SD大鼠,以24月龄大鼠加淫羊藿总黄酮(EF)干预,摘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骨、肝、肾、脾,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全基因组mRNA表达,用不同月龄大鼠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然后用此模型评价EF干预肾虚证的效果。结果 7个组织共筛选到199个基因表达具年龄依赖特征,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基因。模型预判发现EF作用后,24月龄老龄大鼠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肝、肾、骨、脾的基因表达与8~13月龄大鼠相似,分别为12.64、10.87、8.10、12.70、11.93、13.14、10.13月龄。结论 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能建立量化肾虚证程度的模型,并能预测补肾药的效果,研究也表明EF能使老年状态基因表达向年轻化靠近,提示其具有改善肾虚、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药物性能和辨证术语,客观展现抽象的中医概念,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方法:应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模型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伤寒论》方证质点对应规律进行空间描述并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及量化表达。结果:在获得有关《伤寒论》药、方、证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将《伤寒论》方证对应质点图形化、量化显示在模型软件的空间坐标系中,通过数学三维解析使传统的中医方证对应规律图形化、量化表达。结论:利用模型软件可以清晰地演示《伤寒论》中药、方、证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轨迹,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的同时,也客观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辨过程,为中医的量化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研究及对鱼腥草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中药材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信息熵及遗传统计学原理,以同一GAP产地鱼腥草植株间挥发油GC指纹图谱信息量变异系数为枢纽,建立中药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建立了适宜中药及制剂稳态提取工艺中平衡群体的数学模型;以同一产地鱼腥草为模型药物获得该产地的遗传平衡群体为29 683株(约118.7 kg).结论:在GAP质控模式下,进一步用鱼腥草的株间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来控制其质量稳定性,为中药稳态提取工艺的建立及质控奠定新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女子以肝为先天"的中医理论为基础,选用逍遥丸作为疏肝法的代表方,比较逍遥丸对排卵障碍模型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给予雷公藤多甙片,雌性SD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将2种排卵障碍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灌服逍遥丸),给药5周,择动情前期,断头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取子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结果:2种模型组均表现为血清E2、P值异常,子宫内膜ER、PR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逍遥丸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血清E2及子宫内膜ER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逍遥丸可通过改善卵巢激素和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classical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come from a cultur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urs, and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problems in their accurate presentation. Our approach is to attempt the development of a mathematical language that links these traditional concepts theoretically to models that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We first review some of Manaka's findings, confirmed also by our results, having to do with low intensity stimuli. In particular, Manaka applied polarized agents such as Cu(+) and Zn(-) to nonacupuncture points on a meridian and to the so called "mother and child" points on a meridian. In both cases he observed the pressure pain reaction which increased for one orientation of Cu and Zn on the meridian and decreased for the opposite orientation. Note that in the case of "mother and child" points the observed reaction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so called "five phase (five element)" theory. Also, in the case of the "mother and child" points the effect usually lasted considerably longer than in the case of nonacupuncture points on a meridia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naka's results and skin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by some electrodermal diagnostic instruments such as Motoyama's AMI, we discuss some equivalent electric circuits for a single meridian and relate them to the nervous system response.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al circuit model similar to the synapse membrane with two ionic channels seems to be especially useful when we try to explain Manaka's clinical results and Motoyama's results on the velocity of propagation of electrical impulses along meridians. We als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five dimensional dynamical system of the so called "five phase (five element)" laws such as "creative" cycle, "controlling" cycle, etc., in the case of a single meridian. We connect this model with the membrane type model mentioned above by assuming a simple mass action law, for the dependence of the conductances in the ionic channels on the input signals. This combined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a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five phase" theory. Here we interpret the "disease" as a blockage in a meridian, while the treatment initiates the unbloc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在超声条件下的中药提取过程,当超声作用强度足够大时,扩散边界层可以无限小,以至溶质一经药材表面便迅速进入溶液主体中,可以假定整个提取过程由内扩散控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丹参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双频复合超声强化溶剂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丹参药材颗粒大小、提取固液比对双频复合超声提取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验证.结果:通过Origin软件进行数学模拟,得出拟合图形与实验值比较吻合.结论:双频复合超声条件下的丹参中药材提取过程是符合普通的提取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