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自1987年1月~1990年1月,我们结合临床对107例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进行了体外血栓形成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健康组:36人,男27人,女9人;年龄36~65岁。经健康查体除外心、脑、肺、肝、肾脏病及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血液病等。2、患者组: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984年制定的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为闭塞性动脉硬化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34~74岁(平均54.33±8.73岁)。3、治疗组:107例中,46例经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门诊治疗4例,住院治疗42例。研究方法 1、检测方法:采用改良 chandler法,用国产 XSN—RⅡ型体外血栓形成仪、JN—  相似文献   

2.
对10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和56例健康人测定体外血栓各值,并结合临床分期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组体外血栓各值均高于健康人(P<0.001)。(2)临床分期分级、中医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间有明显差别(P<0.05~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各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明体外血栓结果可反映临床病情变化,可作为临床分期分级、中医分型和判定疗效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文暖  王文娜 《河北中医》2010,32(9):1332-1333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病程长,治疗难度大。2000—01--2009—12,我们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辨证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8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0例三明市第二医院(366000)刘胜智多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12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各期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性110例,女性10例,46~60岁35例,...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动脉硬化症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症,均属中医学脱骨疽、脱疽的范围。二者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却截然不同,如果误诊、误治,易造成不良后果,故分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动脉硬化症的异同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长期临床体会,试述其辨治要点如下。1  相似文献   

7.
孙铭  路明 《天津中医药》2000,17(6):24-24
闭塞性动脉硬化(artertios clerosis obliteran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脉痹范畴.笔者采用温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64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闭塞性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 ,属中医脉痹范畴。我们采用温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 6 4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内科学》第十版 )   50岁以上 ,有下肢或上肢慢性缺血症状且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 ;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或 )其它内脏如脑、心、肾等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1.2 一般资料   6 4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4 5例 ,女性 19例 ;年龄在 50~ 70岁之间 ,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例,取得良好效果。治疗前后部分患者经纤维蛋白原和体外血栓检测对比,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体外血栓各值明显下降(P<0.05~0.001);大部分患者溃疡及坏疽创面顺利愈合,截肢率为9.94%,截肢平面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适应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保守治疗预后与治疗前血小板、球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的关系,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内、外治法及基础治疗的疗效,将150例患者分为愈显组59例、好转组71例、未愈组20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球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死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踝肱指数值可以作为选择保守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DL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等综合疗法及创面清洁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IL-6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CRP、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氧分压、ABI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经皮氧分压、ABI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改善DLASO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周翠红  杨林  姚彤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545-25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动脉注射给药,14 d为1个疗程,3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2.55%,对照组治愈率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机理。探索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血管保护制的新途径。方法:使用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46例(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期观察53名健康人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21例(45.7%),显效17例(36.9%),有效8例(17.4%),治疗前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为(4.39±1.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机理。探索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血管保护剂的新途径。方法:使用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46例(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同期观察53名健康人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21例(45.7%),显效17例(36.9%),有效8例(17.4%)。治疗前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为(4.39±1.76)个/0.9μl,明显高于健康人组〔(1.53±0.42)个/0.9μl〕,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好转,循环内皮细胞数下降为(2.43±0.87)个/0.9μl(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黄芪通脉汤对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SO患者32例,应用黄芪通脉汤煎剂内服法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下降(P<0.01);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A1、apoB100)均有变化(P均<0.05),apoA/apoB比值升高。结论:黄芪通脉汤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烧伤金黄液治疗Ⅱ度烧伤200例尚卫政,李燕凌,尚勇志自1990年9月,我们用烧伤金黄液外涂治疗Ⅱ度烧伤20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例患者,男125例,女75例;年龄2个月~90岁;烧伤时间2h~4天,平均32h;浅Ⅱ度120例...  相似文献   

18.
金晓利  江文博  孙红村 《新中医》2020,52(6):164-16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减轻效果。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采用中医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自觉症状积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护理前HAMD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AMD评分、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HAMD评分、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麻木、疼痛、溃疡、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各自觉症状积分均下降,观察组麻木、疼痛、溃疡、冷感、间歇性跛行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质量、护理投诉事件、护理态度及总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改善自觉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脏腑辨证归肾、脾两脏,本在肾,肾阳虚衰,标在脾,脾阳虚弱,运化水湿无力,久致痰湿瘀阻治病。为探讨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穴规律,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针刺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里有穴位记录的有效文献共18篇。将文献中的穴位按照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将本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利湿法三大类。温阳通络法取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活血化瘀法以行气活血为原则,取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主藏血之肝经,化生气血之脾经为主;健脾利湿法取穴方法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健脾利湿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六味通脉胶囊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O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ASO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ASO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及P<0.01);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循环内皮细胞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六味通脉胶囊能明显改善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