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 :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 :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 ,标本同治。指出 ,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 ,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的中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中药防治SLE中单味药以生地黄、牡丹皮、黄芪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应用最为广泛,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药防治SLE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防治SLE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单体对癫痫试验研究甚多,如平肝熄风之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僵蚕,活血化瘀之川芎、姜黄、丹参、莪术、银杏叶,补虚之灵芝、青阳参、刺五加,疏肝理气药之柴胡,开窍之石菖蒲,利水渗湿之茯苓等,均证实有抗癫痫和抗惊厥作用,主要通过电生理调节、阻滞大脑皮层神经元L-型钙通道、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元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元、升高或降低大脑内相关化学物质表达等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1):145-146,150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标本同治,指出,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叶俊玲  李罗德  晏子友 《河南中医》2011,31(10):1200-1202
中药抗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有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的研究,有单味非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的的研究,还有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有大黄、三七、丹参、桃仁等;单味非活血化瘀类中药有羊栖菜、苦参、青蒿、杜仲、绞股蓝;中药复方有肾衰泄浊汤、和络泄浊方、健脾益肾方、通络保肾复方、复方积雪草煎剂、黄芪当归合剂、温阳活血方、谊肾颗粒,中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是多靶位、多途径、多环节的。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复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治疗溃结的中药类别,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与频率,从而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气""热""虚"关系密切,着重运用"清热理气,收涩止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共检索出140个中药复方,中药136味:其中以清热类(25味)最多,其次为补虚类(21味),收涩类(12味),活血化瘀类(12味);功效以清热、补虚、收涩、活血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总结出高频中药,归纳其中药类别及用药规律,为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常用镇静中药配伍和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琼  王立为  刘新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42-2346
对近10年用于镇静安神中药的临床和药理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按其性味归经-复方配伍-镇静作用关系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镇静作用的中药主要见于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等,其中单味药以养心安神药中的酸枣仁和远志的使用频率为最高,使用种类最多的则为补虚药,且多归心、肝二经。涉及到的镇静药理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主活动实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强迫游泳法等。镇静作用多与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现代临床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的用药规律。方法:制定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的相关临床文献,由研究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所涉及药物类型及其所占比率、单味药使用频率及高频药物。结果:最终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皆为中文文献。纳入48首复方,共使用药物16类,单味药99味,合计使用药物449次。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类药物应用最多,桃仁、当归、川芎等为高频药物。结论:目前中医治疗脑出血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化痰清内热、补虚为主要治疗原则,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类药物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作用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4位;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3位;通过方症相关性规律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及演化新方2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组合成分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方剂和组成药物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为一味多功效中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桂枝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常用的四类药对分别为辛温解表类桂枝-麻黄、桂枝-柴胡药对;活血通络类桂枝-茯苓、桂枝-桃仁药对;调和气血类桂枝-白芍药对;温达通阳类桂枝-附子、桂枝-黄芪、桂枝-甘草药对。配伍后,药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桂枝-麻黄配伍后,两者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产生了单味药中没有的化学成分;桂枝-柴胡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量与配伍比例有关;桂枝-茯苓药对、桂枝-白芍药对、桂枝-附子药对中的有效成分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桂枝-黄芪、桂枝-甘草配伍后,黄芪及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增加。不同药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桂枝-麻黄药对可发汗解热;桂枝-柴胡药对可镇痛;桂枝-茯苓药对具有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桃仁药对可抗凝血;桂枝-白芍药对可抗炎镇痛等;桂枝-附子药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桂枝-黄芪药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甘草药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等作用。本文对桂枝四类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桂枝药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展迅速,中药在这场防治疫情的战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有大量确有疗效的方剂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传统的抗病毒中药筛选研究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周期,极大地限制了筛选速度。该文基于分子对接进行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的筛选,通过获取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3CL protease,Mpro)和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的晶体结构,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 2009)进行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选择打分值排名前100的成分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并对成分来源中药进行频数统计,挑选命中成分数目较多的中药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Mpro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2322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紫菀五肽A、川芎嗪、丹酚酸B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生姜、紫菀、三七、川芎、丹参、干姜、瞿麦、大黄、肉苁蓉等;基于PLP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1294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姜酮酚、白果醇、阿魏酸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党参、羌活、生姜、白果、川芎、瓜蒌、白芍、补骨脂、苦参、三七、当归等。结合文献报道的基于分子对接筛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靶点抑制活性候选中药,该文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将Mpro抑制、PLP抑制和ACE2抑制候选中药针对该疫情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PLP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瓜蒌及ACE2筛选获得的贝母包含于桑贝止嗽散、小陷胸汤之中,有清化热痰之功效,主治痰热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可应用于病毒作用初期外邪闭肺所致的咳嗽微喘等证型;Mpro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大黄佐以PLP筛选获得的瓜蒌,清泻腑气,二者包含于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中,可应用于疾病重症期邪热壅肺、疫毒闭肺以致腑实里结等证型;ACE2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桑叶、金银花及连翘包含于桑菊饮和银翘散中,轻清宣透,可应用于疾病初期温邪犯肺及咳嗽微喘等证型。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5-LOX(5-lipoxygenase)和LTA4H(leukotriene A4 Hydrolase)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炎症介质白三烯(LTs)的重要支路,是抗炎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大黄、羌活、秦艽3味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该文以5-LOX,LTA4H靶点为研究载体,利用DS4.0(discovery studio)中的Hiphop模块构建靶标抑制剂药效团初步筛选3味中药的成分数据库,获得5-LOX和LTA4H潜在活性成分。利用CDOCKER模块进行进一步筛选药效团初筛所得成分,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最终得到5-LOX潜在活性抑制剂12个,包括原矢车菊素B2-3,3'-O-双没食子酸酯、revandchinone 2在内的大黄成分6个,包括二十二烷酸在内的羌活成分4个以及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2个秦艽成分;得到LTA4H潜在活性抑制剂7个,包括大黄中的revandchinone 1,revandchinone 4,羌活中的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以及二十烷酸甲酯,秦艽中的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该研究能够高效、低耗的筛选3味中药的5-LOX、LTA4H潜在抑制剂,为发现3味中药中发挥抗炎药效的化学质量指标提供助力,以推动对于3味中药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间李顺民教授诊治的慢性肾衰竭门诊病例资料,通过一维及二维的数据分析和Cytoscape软件分层可视化网络图,总结出用药规律及特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检索和下载慢性肾衰竭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出名医经验类型文献,然后清洗、降噪处理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慢性肾衰竭病因、症状、证候、治法、中药规律,并用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可视化,比较并分析李顺民教授用药特点。结果:李顺民教授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上,多选用黄芪、山药、炙甘草、大黄、酒苁蓉、丹参、紫苏叶、芡实、白术、地黄等,并喜用甘、苦、辛药及温、平、寒药为主。文本挖掘的结果则提示,病因当以湿浊、瘀血、湿热、水湿、正虚、饮食因素等为主,症状则以水肿、乏力、恶心呕吐最常见,证候以脾肾两虚为主,治法以活血化瘀、补益脾肾为最常见的治法,中药常用大黄、黄芪、当归、茯苓、地黄、丹参、白术、半夏、黄连、全蝎等。结论: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李顺民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并以文献收集慢性肾衰竭名医经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客观的反映出李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注重补脾、健脾、益气、补肾助阳,兼攻下、活血化瘀、解表、固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名老中医蔡淦教授临床应用藤梨根合木馒头、延胡索合广郁金、半夏合黄芩、升麻合柴胡、白术合白芍药、黄芪合黄精、太子参合白术、桃仁合杏仁、紫苏梗合藿香梗、肉豆蔻合补骨脂等药对治疗胃肠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甘草治疗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甘草治疗肾脏病的相关研究。甘草其活性成分存在多种药理作用。甘草是中医处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1种药物,被冠以"众药之王"。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常作佐使药入多种中药复方。已经证实甘草有诸多保护性和治疗性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症、解毒、抗癌、抗组胺、抗菌等。而肾脏病的进展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毒素刺激、药物毒性等相关,因此甘草的这些作用又可用于肾脏病治疗。甘草功效呈多向性,对预防和治疗肾损害存在很大优势,在治疗肾脏病的处方中应给予重视。然而作为中药的甘草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临床使用中应按照传统中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处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中医方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药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的2 674个中草药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主要为白术、炙甘草、人参、大枣、甘草、黄芪、山药、党参、白扁豆等补气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物,茯苓、薏苡仁、砂仁、泽泻等祛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结论:艾滋病病机以气血两虚兼有湿立论的正确性,治疗应益气健脾祛湿。此次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科研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艾滋病的中医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刘晓霓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27-133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药;解表药和消食药为常用药;单味药用药频率第1位的是白术、茯苓、党参,单味药总体用药剂量偏大;常用经典方有四君子汤、小柴胡汤、一贯煎、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膈下遂淤汤、六味地黄汤、茵陈蒿汤等。鸡内金、麦芽为治疗纳呆食少的最常用药;黄芪为治疗神疲乏力的最常用药;元胡、川楝子为治疗肝区疼痛的最常用药;大腹皮、猪苓、茯苓为治疗腹水的最常用药;茵陈蒿为治疗黄疸的最常用药。结论: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解毒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原则。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治疗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