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的影响中探讨针刺的时效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沛  黄攸玉 《中国针灸》1997,17(2):103-104
有关研究表明,针灸作用的时效性因不同器官系统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而不同。本实验通过对雌猕猴实施针刺,观察其血浆中雌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针刺刺激期间,雌猕猴血浆中雌二醇的含量有明显变化(P<0.001);而停止针刺刺激后,这种效应即告终止(P>0.05)。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产生的这种效应与时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肥胖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52例肥胖病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下降,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表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针刺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上述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纠正。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5-HT、5-HIAA、NE和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5-HT、5-HIAA、N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1),针刺组针刺治疗后5-HT、5-HIAA、NE显著降低(P<0.01~0.05),DA针刺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治疗具有对冠心病患者单胺类体液因素的调整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针刺可能具有保持动态平衡的机体自我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素芬  叶向荣 《中国针灸》1997,17(9):517-519
运用针刺手足阳明经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观察了针刺前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血清SOD及血清蛋白内源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使红细胞SOD、CAT酶活性提高(P<0.05,P<0.01),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使血清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1),并使荧光峰值波长的蓝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择时针刺(辰时、戌时)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其对血浆TXB_2和6-酮-PTF_(1α)水平的影响,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_2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6-酮-PGF_(1α)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辰时针刺后,血浆TXB_2水平显著下降(P<0.05),6-酮-PGF_(1α)水平略有上升(P>0.1)。戌时针刺后,两者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组比较了针刺和药物对放化疗所致造血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针刺组取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三阳交接电针;药物组用临床常规药物。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可使降低的白细胞数显著上升(P<0.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色素、血小板数低者,经针刺治疗后其均值皆明显上升(P<0.05和P<0.01),疗效优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针刺组办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运用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RA模型和人RA疾病相似;针刺组和模型组相比,梭形趾数明显减低,四肢肢体肿胀明显减轻,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小板聚集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1、P<0.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大鼠关节X片表现和病理切片表现两者区别不大。说明针刺治疗RA取效是通过解除或改善了血液高粘滞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炎镇痛等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定360例慢阻肺肺气虚证病人血清、红细胞和尿中微量元素锌、铜、铁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虚病人血浆中锌、铁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铜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中锌铁增高,铜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尿中锌增高,铜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治疗后血浆中,红细胞中、尿中微量元素锌、铜、铁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提示慢阻肺肺气虚症病人反复发作,可能与上述微量元素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针刺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78例,总有效率为79.49%,对颈型的疗效优于神经根型和椎A型(P<0.01),对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的疗效优于肝肾不足型(P<0.05)。结果显示针刺合丹参穴位注射对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择时针刺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择时针刺组、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针刺组、胰岛素分泌低谷时针刺组和药物D860组,进行治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分泌高峰时针刺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1),改善程度较不择时针刺组及胰岛素分泌低谷时针刺组为优(P<0.01,)与西药D860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骶四针"疗法和一般针刺方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骶四针"疗法,即对骶部四个特定穴位采用特殊针刺方法并加以电刺激直接兴奋阴部神经诱发盆底肌节律性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来改善控尿能力.对照组采用一般针刺方法,即在辨证分型基础上针刺相应穴位.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经"骶四针"疗法平均治疗21次(3~63次)后,治愈率为71.0%,总有效(症状改善≥50%)率为87.13%.对照组34例患者经30次治疗后,治愈0例,总有效(症状有改善)率为88.2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结论:"骶四针"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电针不同经穴对不同性周期雌鼠黑质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经穴的镇痛作用及针刺镇痛中多巴胺(DA)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在去卵巢(OVX)大鼠和OVX加注雌二醇(OVX+E2)大鼠黑质(S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几种刺激的诱发反应之后,分别电针“肾俞”或“三阴交”两穴,以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上述反应的影响。结果电针“三阴交”后,两组自发放电均趋抑制;而电针“肾俞”后,两组放电均有不同程度激活。结论经、穴对同一SN单位的不同作用表明经、穴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经、穴分别产生不同的调节机制;针刺在镇痛过程中可能对体内的激素水平、镇痛系统和递质系统产生了复杂的综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健康人肠经募合穴前后胃动素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褚自宏  黄裕新 《中国针灸》1998,18(6):341-343
系统动态观察了血浆胃动素变化情况 ,并设置非针刺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 ,对照组在1 5 0 min内血浆胃动素水平波动甚微 ,范围为 1 35~ 1 46 pmol/ L ;针刺肠经募、合穴后 ,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认为胃动素分泌的增加 ,是针刺肠经募、合穴调整消化机能的内在机制之一 ,且其升高状态至少可持续到起针 6 0 min以上。针刺肠经募、合穴对胃动素分泌的影响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少泽、至阴穴对孕鼠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只Wistar雄性大鼠,50只Wistar雌性大鼠,将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1、A2、A3、B各9只,空白组9只,剩余5只留作备用;雄性大鼠每组2只。模型各组大鼠雌雄合笼制备孕鼠模型。发现阴栓后,模型A1组针刺少泽穴、模型A2组针刺至阴穴、模型A3组针刺少泽、至阴穴;于发现阴栓后第2天,同一时间针刺,治疗7 d;模型B组、空白组不进行针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含量,采血后处死大鼠。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B组血清E_2含量、模型A1、A2、A3组血清P、E_2/P比值有不同程度改变(P0.05),差异符合雌孕激素变化规律;与模型B组比较,模型A1、A2、A3组血清E_2含量、E_2/P比值,以及模型A1、A2组血清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对孕鼠血清E_2、P含量及E_2/P比值的表达有一定影响;模型组组间相比较,针刺不同穴位对孕鼠血清E_2、P含量及E_2/P比值的表达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孕鼠血清E_2、P含量及E_2/P比值有一定影响,且针刺少泽穴、至阴穴对孕鼠血清E_2、P含量及E_2/P比值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天”穴、列缺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结果:治疗组在疼痛、麻木,工作生活改善及综合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颈部肌肉群,局部神经血管走行取穴,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利  闫德英 《中国针灸》2005,25(5):309-311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黄世福  江一平 《中国针灸》2003,23(7):421-423
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首开针灸八法配穴补注《伤寒论》条文之先河,这对于今后针灸临床辨证取穴以及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