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列举唐汉钧教授调治痛风、乳岩、乳癖、瘿瘤的膏方医案加以分析,总结唐教授运用膏方调治外科病证的经验,包括膏方调治外科疾病的理论基础、适宜范围、处方原则、用药宜忌等。  相似文献   

2.
乳癖一病,《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曰:“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就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  相似文献   

3.
乳癖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乳房病,它属于中医“乳中结核”的范畴。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纤维腺瘤均属于此。 老师认为,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乳癖的结块随月经周期和喜怒而消长,伴见胸胁胀满。乳癖发于胸胁,乃是厥阴肝经之脉循行之地。肝气失疏泄则胸闷胁痛,结于乳络则结块胀痛。因此,老师在论治中首重疏肝理气,此乃论治各型乳癖的核心。他对近代外科医家余听鸿提出的治乳不出一个“气”字的论点十分赞同,它是治疗各种乳病总治则的高度概括。气机调达畅通是各种乳病病机的枢纽,论治乳癖更离不开调达气机。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的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异常,常可触及肿块,为女性常见疾病,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1]。西医对HMG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祖国医学治疗HMG历史悠久,属“乳癖”范畴,《外科活人定本》中有言“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认为乳癖病机为气机不畅导致胀满疼痛,不但阐述了本病病机,还描述了症状。  相似文献   

5.
唐汉钧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他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的医疗实践、卓越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文章将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加以总结,以体现其用药的规律及特点。唐教授认为乳房病的治疗以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主导思想,在临证用药时要分阶段用药,用药注重益气健脾。另附乳岩、乳癖验案2则佐证。  相似文献   

6.
方勇 《新中医》2009,(12):11-12
乳房病为现代女性多发疾患,中医药在治疗乳癖、乳核、乳痈、乳漏等病变,特别是乳癖、乳核方面,有独特优势。倪毓生为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谨将倪主任治疗乳房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癖的命名     
李中玉 《陕西中医》2002,23(9):850-851
乳癖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此病从组织学上讲 ,泛指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周围结缔组织增生 ,数量上增多 ,形态上变异 ,排列上紊乱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一种乳腺病。因此病命名繁多 ,概念上也较为混乱 ,有必要进一步阐述以求共识。以往诸多医学文献认为“乳癖”最早记载来源于公元 2 0 0年前后以托名华佗著《中藏经》中 ,使人容易理解为当今所指的乳癖病在《中藏经》中已有命名 ,其实该书中“治小儿乳癖 ,胸腹高喘急吐乳汁”的记载并非是当今我们所说的乳房中结肿块、疼痛之乳癖病 ,而是指小儿不知饥饱 ,食…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增生症(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A)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及疼痛为多见。现将陈鹏主任医师用中药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经验介绍如下。1病困病机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痞"、"乳痛"、"乳中结核"等范畴~([1])。《诸病源候论》有言:"癖者,所谓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指出病位在两胁乳房之处。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记载:"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概括了乳癖的临床特点,亦可知乳癖之病与情志调顺相关,情志顺则消,情志郁则长。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的概念颇有争论,包括单纯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乳腺增生病与祖国医学中“乳癖”、“乳中结核”、“乳痞”相类似,《外科正宗》谓:“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或由思虑伤脾,郁结而成。”《外科真铨》谓:“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80-1982
介绍唐汉钧教授运用膏方防治外科病的经验。其临证注重整体,外病内治;辨病辨证,临证互参;扶正祛邪,固本清源;气血双补,相得益彰;阴阳并调,以平为期;调补五脏,尤重脾肾;调治三宝,膏方之本;顾护脾胃、动静结合。并附石瘿膏方验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11.
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故以泻肝调气血法进行治疗。本文举隅其应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辨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名老中医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方法:从郭教授的学术经历、主要学术成就、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郭教授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深厚的造诣。针药同治方法不仅疗效好,而且见效快。结论:郭诚杰教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钧教授对乳房病的治疗,主要介绍对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术后调治的经验,总以平补肝肾、调摄冲任和健固脾胃、培补后天为治则,依辨病辨证不同加活血调经、培元解毒的原则,体现了唐汉钧教授“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洪素兰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方法:乳腺增生病的未病先防,首重情志调节,强调移情易性、腹式呼吸,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形神兼养,节饮食、慎劳逸;结合自我按摩腹部以疏通经气。已病早诊早治,运用"肝舒乐片"治疗肝郁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坚持守方、按疗程正规治疗,同时结合情志疏导、自我腹部按摩等。瘥后防复,强调避免情志、饮食等复发因素。结果:经三十余年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8.22%。结论:应用"治未病"理论防治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果,可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往来寒热等病症,许芝银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灵活运用其改方治疗证型相符的甲状腺、乳腺疾病,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列举许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乳腺囊性增生验案3则,为临床上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服温阳补肾、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类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拟乳结散(生牡蛎、白芍、元胡、海藻、鹿角霜、夏枯草、柴胡、仙灵脾等)内服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48例。结果治愈率50.68%,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疗效较好,且有治疗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越鞠丸是朱丹溪创立的治疗六郁证的代表方剂,重在调理气机,灵活加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其在妇科月经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盆腔炎、乳腺增生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金胶囊(0. 35 g/粒)源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小金丹,具有消肿散结、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流注、痰核、瘰疠、乳癖、乳岩、横痃、贴骨疽等疾病。陕西省名老中医马拴全教授运用小金胶囊治疗重度痤疮、结节性红斑、慢性附睾炎、慢性淋巴结炎、带状疱疹神经痛及乳疬等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颜乾麟教授为国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介绍颜教授根据甲状腺位于肝经循行部位,认为其生理病理变化必受肝的影响,临证活用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康怡艾灸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医患使用的专门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疼痛等乳房疾病,并可预防和遏止乳腺癌的艾灸治疗仪。方法:应用现代艾灸疗法的原理。选用特定的经络和穴位,将多功能艾灸仪与胸罩相结合,无需医患寻找穴位,只需穿上胸罩接通仪器就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结果:经80例临床证实,1-3个疗程好转率100%,治愈率达40%。结论;该艾灸仪治疗和预防乳腺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