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将207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阳两虚、阴虚阳浮五个证型,探讨各型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空腹胰岛素均值依次降低:燥热伤肺、阴虚阳浮、阴阳两虚、胃燥津伤、肾阴亏虚.胰岛素敏感指数按其绝对值依次增高:肾阴亏虚、胃燥津伤、阴阳两虚、燥热伤肺、阴虚阳浮.结论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胰岛素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胃燥津伤、阴阳两虚、燥热伤肺、阴虚阳浮型.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将207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燥热伤肺、胃燥津伤、肾阴亏虚、阴阳两虚、阴虚阳浮五个证型,探讨各型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空腹胰岛素均值依次降低:燥热伤肺、阴虚阳浮、阴阳两虚、胃燥津伤、肾阴亏虚.胰岛素敏感指数按其绝对值依次增高:肾阴亏虚、胃燥津伤、阴阳两虚、燥热伤肺、阴虚阳浮.结论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胰岛素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胃燥津伤、阴阳两虚、燥热伤肺、阴虚阳浮型.  相似文献   

3.
<正> 降血糖中药用于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本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引起,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而阴虚与燥热往往又互为因果。糖尿病较难彻底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18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等.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表,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其病位在肺、胃、肾,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可归属"痞满""呕吐"范畴。糖尿病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胜,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胃轻瘫病机亦为本虚标实。辨证分为四型,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呕,参苓白术散;胃阴不足:养阴益胃,麦门冬汤;肝胃不和: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越鞠丸合半夏厚朴汤;痰湿中阻:健脾祛痰,小半夏合苓桂术甘汤。  相似文献   

6.
"消渴",现代医学又称之为糖尿病.临床上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具有遗传倾象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结果可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其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湿燥药物等因素.其主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以阴蕴为本,燥热为标,病变主要与肺、胃、肾三脏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根据胰岛素分泌量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态失调等致阴虚燥热引起.上消于肺,表现为烦渴引饮(喝多).中消于胃,表现消渴善饥(吃多),下消于肾,表现小便如膏(尿多).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是本病典型症状.本病是个疑难病症,迁延难愈,但本人在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以中西医理论相结合指导,摸索总结出此病的标本兼治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谈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观点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涉及肺、胃、肾等脏腑。从脾胃论治糖尿病虽早有论述,但或从胃火燥热加以论述,或笼统地概以脾胃功能失调。对脾与胃在糖尿病的各自作用,以及糖尿病各个时期脾胃作用尚未作明确阐述。笔者试从脾胃分论来论述脾胃在糖尿病各期的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德蕴 《北京中医药》2005,24(6):358-359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消瘅"范畴.笔者认为其病在肺胃肾,是由于阴虚燥热、热灼阴亏,最终导致三焦火盛.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制剂"917愈糖散"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9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即常说的"三多一少".此病属于中医学之"消瘅"、"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论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基本原则,佐以润肺、清胃、滋阴补肾等法,其病位在肺、胃、肾,对脾却少有论及.但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多有困倦乏力、少气懒言、脘闷纳呆、口淡乏味、舌淡体胖大等脾气虚弱见症,且每从脾论治,收效甚捷.因此笔者认为在糖尿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