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艳 《光明中医》2008,23(7):937-938
目的:观察面部运动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点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部运动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及西药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6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病程1~1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干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一2020年1月神经内科和急诊科门诊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中西药物和针刺治疗,结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面部按摩和综合护理措施.经治4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  相似文献   

4.
平衡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波  张颖  覃小兰 《四川中医》2008,26(5):109-110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运用平衡针治疗41例面神经炎患者,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41例患者中治愈25例(60.98%),显效10例(24.39%),有效4例(9.76%),无效2例(4.88%),总有效率95.12%.结论:平衡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 ,临床常以针灸治疗。然笔者对本病早期患者中药辨证治疗 ,收到较好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 2例均符合《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1]中有关诊断标准 ,均为急性期 (7天内 )单侧发病。其中男 2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5岁。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刺组各 2 6例。均在发病初期禁用激素及其他扩血管药。2 治疗方法 中药组以祛风通络之牵正散为主方 ,随症加减 ,药用白附子、白僵蚕、半夏、石菖蒲、丝瓜络各 10 g,苡仁、茯苓各2 0 g。风寒外袭型加蒲公英 30 g,风热外袭型…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自制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1例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2天.主要临床表现:突然发生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感觉异常,额部横纹消失,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口角下垂、偏向健侧,流口水,鼻唇沟变浅.少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或兼有风寒、风热表证,内热实证,气虚证等. 2 治疗方法 痛风胶囊由蜈蚣10条,乌蛇15g,土元、僵蚕、地龙、三七、全虫、川芎、甘草各10g组成.诸药研碎,过80目筛,混匀,装于0号胶囊中备用. 加减: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等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各10g;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加荆芥、白芷各10g;伴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表虚证加桂枝、白芍各10g;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等里热证者,加大黄6g,黄芩10g;伴气虚证者加黄芪15g.  相似文献   

9.
杜秀花 《河南中医》2013,33(2):244-24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为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ell麻痹患者60例,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红外线治疗,按摩,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结果:痊愈55例(91.67%),显效4例(6.67%),有效1例(1.6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Bell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罗吉蓉  侯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49-149
目的:提高临床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护理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的中医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过10~26天(平均住院19.6天)住院治疗,治愈41例(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不留痕迹),好转9例(双侧额、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不实、鼓腮口角不漏气,进食齿颊间无食物留置,笑时口角不对称),无一例无效。结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护理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发泡疗法结合针刺在特发性面瘫病例急性期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静滴复方甘露醇+地塞米松、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治疗组急性期采用中药发泡疗法、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特发性面瘫急性期缓解耳后疼痛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参与治疗特发性面瘫过程中,中药发泡疗法可以取代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探讨总结推拿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法: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西医治疗中使用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推拿。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90d内治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获治愈病例的平均恢复期治疗组35.78d,对照组40.40d。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u 恢复期=2.13,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使用推拿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恢复期病程,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6.7%和40.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5),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部火疗与分期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时段运用面部火疗、药物、理疗、针刺。急性期采用火疗,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静止期采用火疗,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恢复期采用火疗,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结果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17.365 2±1.836 2)较治疗前(3.023 9±1.721 3)明显改善,面肌功能改善指数(0.834 5±0.081 6),疗效显著。结论火疗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它通过与面部皮肤广泛接触加热、浸润、渗透,使有效成分透过真皮渗透到肌肉及血液中去,疏通人体全身经络,调动人体全身气血,活化人体全身细胞,祛除体内风、寒、湿、毒等,激活身体机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等作用。分时段配合物理因子治疗、针刺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温经活血,调和气血,化瘀开塞,平衡阴阳的功效。面部火疗与分期治疗对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丽鸣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94-94,10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对15例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风邪入络证、肺肾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风邪入络证药用六味汤加减,肺肾阴虚证治疗药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疗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三组均配合按摩、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疗效较好,治愈8例(55%),好转6例(37%),无效1例(8%)。结论:对于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应积极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促进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法并治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电针治疗仪的电极线夹改制成为直径1㎝圆形铜片电极,对面部穴位进行电刺激,再分证型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结果:治愈252例占90%,显效20例占7.14% 有效6例占2.14% 无效2例占0.71%.结论:三法并治,比单纯用电刺激或单纯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面瘫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达到痊愈,但也和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禀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TDP(特定电磁波)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疗效.方法:A组:发病后前七天予以TDP热疗,七天后予以针刺加艾并配合TDP进行治疗.B组:发病后前七天予以TDP热疗,七天后予以针刺配合TDP进行治疗.结果:采用A组针刺加艾灸、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243例,达到治愈标准者200例,治疗有效243例,治愈率82.3%,有效率100%.采用B组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200例,达到治愈标准者110例,治疗有效200例,治愈率55%,有效率100%.结论:艾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120-121
目的: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治疗后Ⅴ-Ⅵ级患者1(2.09%)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0(20.83%)例,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