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用束花石斛的根、茎、叶的内部组织构造;并且,基于药用石斛的药用部位为茎,对其一、二、三年生茎的内部组织构造进行了观察比较,拟在探讨药用石斛茎随着生长发育其内部组织构造的变化,从而为明确药用石斛茎的年限与其药用质量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根、茎、叶的内部组织构造采用石蜡包埋法,叶片表面构造采用指甲油涂片法.结果 基本明确了单子叶植物束花石斛的内部组织构造特征;并且,观察到二年生和三年生茎与一年生相比,表现为叶鞘退化,薄壁细胞排列不规则,且细胞大小不均匀,维管束细胞壁较厚.结论 该研究为药用石斛解剖学研究和药用石斛茎的年限与其药用质量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喇叭唇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筛选喇叭唇石斛快速繁殖体系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方法 :对基本培养基、光照条件、激素、天然提取物浓度等进行比较研究。进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N6培养基是种胚萌发成苗适宜培养基 ,而 1/2 MS +NAA 0.5mg·L-1易于原球茎膨大增殖。先暗培养 20d再光照培养有利于胚的萌发及苗的生长。 1/ 2MS +NAA 0~ 0 .5mg·L-1有利于原球茎大量增殖 ,N6+6 BA 2 .0mg·L-1+NAA 0 .5mg·L-1+10 %马铃薯汁是原球茎分化的适宜培养基 ,添加激素和马铃薯汁促进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N6+NAA 0 .5mg·L-1+10 %香蕉汁生根壮苗最适宜。结论 :无机盐浓度、氮源形态、光照条件对胚萌发生长影响较大 ;氮源形态对原球茎增殖有影响 ;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能反映组培苗的生长状态 ,可作为筛选培养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束花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和野生自然栖息的束花石斛诱导高位腋芽萌发等途径进行探索。结果 在组织培养中,改良1/2MS培养基的原球茎形成效果最好,调整不同浓度的N、P、K及外源激素对诱导束花石斛原球增殖、生根壮苗极为明显;外源激素对诱导束花石斛的高位腋芽萌发无明显效果,高位芽萌发与茎株生理年龄和营养状况有关。结论 人工种植束花石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组培育苗和腋芽繁殖是目前快繁育苗的最有效途径,不仅育苗量大、周期短,且生长快、成活率高,两条途径对于束花石斛的产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兜唇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4′-甲氧基苜蓿素(1),苜蓿素(2),7,3′,5′-tri-O-methyltricetin(3);酚类化合物丁香酸(4);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脂素(5);其余化合物为阿洛醇(6),蔗糖(7)和icariside D2(8)。结论: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出霍山石斛的位点特异性鉴别引物,仅通过PCR就能对霍山石斛的真伪进行准确鉴别。方法利用石斛属植物基因库中rDNA ITS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在与霍山石斛差异较大的区段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然后对19份石斛属植物DNA模板进行PCR扩增,阳性者即为霍山石斛正品。结果发现在退火温度为60℃时,该引物能把霍山石斛的模板从19份石斛属植物中扩增出来,而其他的石斛属植物均为阴性。结论运用位点特异性鉴别引物成功地对霍山石斛进行PCR鉴别,该鉴别反应重现性好,能在霍山石斛鉴别时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形态学、DNA测序等鉴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简便、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Roxb.) C. E. C. Fisch.的化学成分。方法 兜唇石斛水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制备TLC、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2)、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3)、咖啡因(4)、大黄酚(5)、大黄素甲醚(6)、大黄素(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8)、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甲酸(10)、原儿茶酸(11)、对羟基桂皮酸(12)、香草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丁香醛(15)、松柏醛(16)、间苯三酚三甲醚(17)。结论 化合物1~2、4、9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石斛及其伪品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fimbriatum Hook var.oculatum Hok.、黄草石斛D.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candidum Wall.ex Lindl或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的干燥茎。具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由于市场销量较大,因而一些不法药贩为牟取利润而以混伪品充正品石斛,致使医药市场出现以假充真或掺假的石斛饮片大量销售。现将我所2002年至今抽查、检验的石斛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石斛及其习用品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茜华 《四川中医》2001,19(11):15-15
对石斛及其习用品的外观性状进行了辨析,为鉴别石斛药材的真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F型、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rDNAITS区序列差异及SNP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主产区F型和H型居群rDNAITS碱基序列的差异。方法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广西、贵州、云南铁皮石斛主要居群的rDNAITS区 (包括ITS1,5 .8SrDNA ,ITS2 )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 :在铁皮石斛各居群中 ,F型居群与H型居群植株的rDNAITS区碱基序列有 2个位点差异 ,且变异分别发生在ITS1区及 5.8S区内。研究表明 :铁皮石斛居群内部rDNAITS区的差异与植物生活型的差异呈一定的相关性 ,H型居群的铁皮石斛是F型的变种。在F型与H型居群间 ,其 5.8SrDNA区存在单核苷酸多态 (SNP)现象。首次报道了铁皮石斛ITS区的碱基序列 ,ITS区总长度为 634bp ,其中ITS1为 231bp ,5.8S为 163bp ,ITS2为 240bp。结论 :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铁皮石斛F型居群与H型居群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石斛及其混伪品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其来源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loddigesii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Var.oculatumHook.)、黄草石斛(Dendrobium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Wall.exLindl)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由于石斛资源复杂,品种繁多,药材商品规格颇为复杂,且于《中国药典》收载石斛项下的性状不尽相同。为确保用药质量,澄清混乱品种,我们对其部分性状特征进行鉴别。1 石斛的性状特征鲜石斛:呈圆柱形…  相似文献   

11.
ITS2序列鉴定筋骨草及其近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筋骨草ITS2区段测序,探讨该片段用于中药筋骨草、白苞筋骨草、白毛夏枯草和夏枯草种间分子鉴别和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我们对核基因ITS2区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该区间的完整序列,所得序列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分析。测得筋骨草、白苞筋骨草、夏枯草和白毛夏枯草的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2bp,304bp,303bp,304bp。四个物种ITS2片段序列的遗传距离(Kimura2)为0.010~0.175,各个筋骨草种内的不同产地该序列无差异。用MP法根据ITS2序列的遗传距离建立系统发生树,聚类结果和形态分类相符。根据ITS2序列特征,能有效区分筋骨草和其他易混中药材。ITS2具有做为鉴定的条形码序列的潜力。应用该序列可以有效鉴定筋骨草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半夏核糖体 ITS 碱基序列差异及其与其地理分布和外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法对半夏 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用软件CLUSTRAL 1.83和 MEGA 3.1分析测序结果。结果: 得到我国半夏主要的16个居群18个样本rDNA中的ITS和5.8S rDNA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76,162,246 bp。ITS2碱基频率差异显著,ITS1较为保守。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半夏rDNA变异与其地理分布相关,与其外部形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蒋明  陈贝贝  贺蔡明 《中草药》2012,43(2):343-349
目的通过测定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ITS序列,为石豆兰属植物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法从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ITS序列,并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ITS全长为633~645 bp,5.8 S序列长度162 bp,ITS1和ITS2序列变异位点丰富,共168个,其中信息位点95个,序列存在大量的转换、颠换和缺失;5.8 S序列较为保守,仅含6个变异位点和2个信息位点;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遗传距离为0.002 2~0.212 0,其中齿瓣石豆兰与斑唇石豆兰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序列已上传至NCBI,登录号为JN619409~JN619419。结论获得了11种石豆兰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为石豆兰属植物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野生桑黄菌株的分离、鉴定和次生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洋  石卉  王晓婷  范桂枝 《中草药》2013,44(23):3394-3399
目的 对4种不同树种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形态特征,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比色法分析次生代谢物量。结果 从松树桑黄、桑树桑黄、暴马丁香树桑黄、杨树桑黄分离的菌株,其菌丝体形态特征相同,呈有隔分支,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外观颜色不同,其中杨树桑黄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47 cm/d。进一步通过ITS序列分析发现,松树桑黄菌株为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桑树桑黄菌株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暴马丁香桑黄菌株和杨树桑黄菌株为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对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的分析发现,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这些次生代谢物,但其量与菌株来源有关。暴马丁香树来源的子实体中多糖量最高,为98.20 mg/g;杨树来源的子实体中黄酮、三萜、多酚量最高,分别为548.49、1.48、33.70 mg/g。菌丝体中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产量累积最高的菌株来源于桑树,分别为259.64、223.11、43.78、24.80 mg/L;同时发现,菌丝体中的三萜量高于子实体,其中桑树菌丝体中的三萜量是子实体的7倍左右。结论 4株桑黄菊菌株菌丝体形态基本无差异,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鉴定桑黄菌株;4株桑黄菌丝和子实体中次生代谢物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红梅  张存艳  叶强  张廷模  郭力 《中草药》2021,52(21):6656-6662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探索喉红石斛Dendrobium christyanum的分类归属问题,并建立一种新的ITS2二级结构的信息挖掘方法。方法 提取分属5个组14种石斛的DNA,对ITS序列(ITS1-5.8 S-ITS2)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ITS序列;基于序列信息,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对ITS2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量化、聚类分析。结果 喉红石斛与黑毛组的矮石斛D.bellatulum、长距石斛D.longicornu的遗传距离最小,NJ系统发育树与ITS2二级结构的系统聚类图均显示喉红石斛与黑毛组石斛聚为一支,且喉红石斛与黑毛组石斛的二级结构图基本一致。结论 喉红石斛与黑毛组石斛的亲缘关系最近,应归属于黑毛组;新建立的ITS2二级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可提供更多的分类信息,具有更高水平的分类潜能。这是首次运用DNA条形码进行石斛组间的分类研究,为石斛属植物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蒋明  吴棣飞  鲍洪华  贺蔡明  朱欣  吕奕  蒋晓颖 《中草药》2018,49(14):3369-3375
目的通过比对11种虾脊兰属药用植物的rDNA ITS序列,为该属植物的分子鉴定奠定基础。方法以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利用PCR法克隆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利用Clustal、Gen Doc和Mega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1种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全长为652~661 bp,其中ITS1为228~230 bp,ITS2为256~264 bp,5.8 S的长度则完全一致,均为167 bp;ITS1和ITS2分别有44与46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数为22和24个,而5.8 S中没有检测到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1种虾脊兰属植物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81,在发育树上可分为3组,I~Ⅲ组的物种数量分别为5、4和2。结论 11种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具有丰富的信息位点,可用于这些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片段作为DNA条形码鉴别我国41种药用石斛种类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PCR扩增测序结合GenBank公共序列筛选分别获得我国41种药用石斛的核基因ITS和ITS2序列433条和410条,以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ITS2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基于遗传距离和NJ树分析结果均显示,ITS和ITS2作为DNA条形码可分别有效区分待测的30和31种药用石斛,物种鉴定效率分别为73.2%和75.6%。联合系统发育树和ITS2序列二级结构分析,药用石斛种类的鉴定效率可提升至87.8%。结论 ITS2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石斛的物种分辨率优于ITS,物种取样数量可显著影响DNA条形码对药用石斛的物种鉴定效率。结果丰富了我国石斛属植物的DNA条形码数据库,为保障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和药用安全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易骏  廖芳平  郑伟文 《中草药》2013,44(10):1318-1322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ITS序列,为孩儿参种内鉴别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孩儿参的rDNA ITS区间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 参试的9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的整个ITS长度变异为623~624 bp;其中ITS1为224 bp,G+C量为52.91%~54.26%;5.8 SrDNA为155 bp,G+C量为54.49%~55.13%;ITS2为244~245 bp,G+C量为55.55%~56.41%.整个ITS区共有17个变异位点(2.72%),ITS1、ITS2和5.8S的变异位点分别为7、7和3个,不同种质来源孩儿参均有若干个特异性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各样品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9%以上;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0.013.显示了不同产地、不同种质孩儿参的变异是不超过1个种的范围内的变异.结论 可利用ITS区序列差异,鉴别不同种质来源的孩儿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